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技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籍建华,陈锋,李红日,吴广众

(渭南创伤手足外科医院显微外科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临床治疗中穿支皮瓣修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对象为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来我院接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穿支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0.00%;从不良反应率来看,实验组为10.00%,对照组为22.50%。两组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效果优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061-02

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是指仅通过皮肤穿支血管供血(该血管管径细小),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小型轴型皮瓣切取下来,其轴心血管为穿支(穿动脉和穿静脉)”[1]。在外科损伤类疾病中,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病症。该类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手部功能障碍,影响回复,干扰日后生活质量[2]。本文选取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间接收治疗的8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作为研究对象,将参与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两组患者,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中,有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范围为20岁到65岁,平均年龄(38.52±3.25)岁;实验组中,有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范围为21岁到55岁,平均年龄(37.12±1.35)岁。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要对患者手外伤的具体病情进行掌握。在麻醉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创伤处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皮肤与软组织的活力情况,将变性坏死的组织彻底清除,将有生机且未受到污染的组织保留,特别是带有血管、神经和连续性肌腱的组织。止血工作要严格执行。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进行:针对手部创损处的位置、程度、大小等,针对性的采用胸腹部带蒂皮瓣执行修复创面治疗。根据皮肤软组织的缺损状况,在胸腹部位设定好皮瓣的大小(3cm到18cm之间)。采用臂丛阻滞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将皮瓣由深筋膜浅层撕起,进行皮下组织的修剪工作,尽可能的保留蒂部的皮下组织要。同时,为了减少术后创面的渗液,要求采取冠状缝合胸腹臂皮瓣的蒂部。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进行:采用臂丛阻滞麻醉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明确皮瓣穿支穿出深筋膜的部位,据此设计穿支部位进行皮瓣和对皮瓣边缘进行调整。在距离血管干1cm的地方将一层脂肪小叶暴露出来,并钝性去除,暴露穿支血管。纵行切口,切口延长到穿支血管周边的空腔,提起血管根部位于深筋膜下方的小血管,按照常规方法切取穿支皮瓣,并确定血管支在筋膜层上的发展方向,以其为皮瓣中心,将皮瓣的边界切开,提起皮瓣进行游离。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用胶布将患者的患肢进行固定,防止皮瓣折叠,保证蒂部的张力和无扭转。保证创面的清洁、干爽,预防感染。术后密切观察血液运行情况以及皮瓣的成活情况,密切注意创口周边皮肤的温度情况、肿胀情况、渗血情况和颜色等,有情况立即进行处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遵循医嘱,一周左右可进行手部关节小幅度的训练,两周左右可拆除缝线,一个月左右可断蒂,必要时要进行断蒂实验。

1.3 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皮瓣被移植后成活,恢复了手部功能,血液运行正常,手部外形美观,是为优;移植的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状况,手部功能仍存在限制,血液运行状况未完全恢复,手部外形仍有臃肿,是为良;移植的皮瓣未成活,是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计量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值)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对比

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72.50%,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对比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液化的情况,有2例患者创伤面感染,不良反应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有4例患者创伤面感染,有3例患者出现液化,有2例患者皮瓣边缘坏死,不良反应率为22.50%。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一般在创伤面较大,皮肤组织坏死较多或丢失时候需要进行皮瓣修复。穿支皮瓣技术是皮瓣移植技术最新的技术手段,其具有选择性强,供区广泛的特征,可以实现皮瓣微创处理和精细化处理,减小创伤面,缩减恢复的时间,强化外形修复效果[3]。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证明,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对具备统计学差异,故而可知,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效果优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海龙.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75-75.

[2]梁中星.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6,37(5):1196-1197.

[3]胡海松,张卫华,朱伟雄.观察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疗效[J].浙江创伤外科, 2015(6):1193-1195.

论文作者:籍建华,陈锋,李红日,吴广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  ;  ;  ;  ;  ;  ;  ;  

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技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籍建华,陈锋,李红日,吴广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