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以及强逻辑性的学科,初中学生们学习时要慢慢培养自己的物理思维,从而提高自己的物理解题能力。学习物理,要打好基础知识。因为,在物理学科当中许多知识点可以相互串通,有些理念可以在不同的题型中运用。学生打好物理知识点基础,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概念题或者是难度稍高的解答题,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所以,教师们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基础知识,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在学习时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在物理学科当中,基础知识就好比盖房子中的地基,地基不牢靠,这个房子是盖不稳的。没有坚实的基础,物理是没有那么轻松就可以学好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255-02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们为课堂的核心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再加上教师们采用单一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初中物理课堂氛围过于枯燥无味,更别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学习时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调动起来,对教师们的教学效率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都有负面影响,这样的结果与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该多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以学生们为主体,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对知识点的吸收或者是物理思维的开发都有着积极作用,这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物理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不利的。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们要敢于突破传统,尝试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上,对课堂的教学效率或者是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都会有一定的提高,教学的效果也会因为突破传统迎来新的高潮。初中学生们的心智还没有到一定的成熟阶段,所以教师们在教学时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一些有趣的课堂小实验,都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们要在课堂中积极地去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学习时也会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当中去。有了高昂的学习兴趣,不论是在接受知识点,还是在物理学习时遇到了一些难度稍微高一点的题目,兴趣都可以帮助学生们坚持下来去寻找答案。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小组讨论合作法,多媒体创设情境法以及在课堂中带入小游戏等,都可以帮助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例如,教师们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把一些工具拿来给学生们进行课堂实验,如:凸透镜、蜡烛、光屏等一些有关工具,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通过不断改变凸透镜、蜡烛、光屏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去观察光屏上的成像的大小和虚实。通过大量的实验测量之后,让学生们去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正确性,从而得到正确的成像规律。学生们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们在旁边进行辅导,观察学生们的实验情况,在合适的时候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激发学生们自主探究。当学生们小组讨论结束后,可以安排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在每个小组展示过后,教师们对学生们的汇报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合理的鼓励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对其他的小组进行评价,点出不足后也要鼓励他们下次努力做好。教师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而且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交流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视课堂实验,培养学生们的基本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初中课堂中除了进行理论教学外,实验教学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而且,学生们在初中时期是第一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所以对物理的认知都是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师们在这个阶段要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培养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们在教学时可以多穿插一些课堂实验来帮助学生们培养学习兴趣。实验可以加强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在实验时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实验,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生们在学习《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中实验时,教师们就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设计完成测量小灯泡电功率这个小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讲述一些有关的计算公式,给与学生们一些建议提示,让学生们在进行实验时有一定的方向;接下来就让学生们去动手操作,连接电路来测量电功率,教师们要在一旁监督学生们,不时地给学生们一些建议,还有针对学生们一些错误的操作进行改正,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协助学生们完成实验,让学生们进行计算,最后教师们再进行总结。在这过程当中,教师们通过课堂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型思维。
三、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强化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物理是初中教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课,以实验活动,探究知识为主要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觉、视觉和感觉等途径来直接准备确地获取知识信息。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在实施物理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地创新和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当学生对物理实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物理实验就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比如讲解在“电流”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易感知的电流中获得深刻的认知,老师可以采用电灯泡、铅笔芯等作为实验教材,使之与电池连接,让学看电灯汇的光亮,感受铅笔芯的热度,这样学生就能强烈地感受到电流知识的丰满和多彩,学生对此也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这些生动丰富的实验教学,不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和强化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的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四、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以满意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初中物理教学同样也不能例外,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既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又要注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要的一点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突破常规,勇于挑战精神的培养。在此情况下物理老师要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为学生营造多样化、多层次、生动性强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层次不同的、多重角度、发挥空间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创新问题,并和学生一起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创新的乐趣。
总之,教育是一项为国家培养新一代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关系着个人、国家以及民族的未来。随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推动实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成为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初中物理老师要认真思考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率等问题,是初中物理老师所要思考的重点课题。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引领者。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物理老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落实新课改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技能,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创新和优化教学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成长,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为素质教育全面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初中物理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技能[J].学周刊,2017(22):97-98.
[2]李新红.初中物理解题“数学化“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3).
论文作者:吴帮余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学生们论文; 物理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论文; 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课堂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