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术前访视在围术期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余红

余红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临床护理中对老年患者采用个性化访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择期手术80名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研究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个性化术前访视,根据患者手术类别不同,进行专科性的术前宣教。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术前访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术前访视能明显改善老年患者术前焦虑现象,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术前访视;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273-02

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源,常导致病人产生以焦虑和恐惧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当这种反应过于剧烈时,会导致手术和麻醉不能顺利进行,甚至影响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1]。术前访视是护理人员与患者直面交谈的一种健康教育方式[2],是手术室必查的核心条款。从2017年开始,我院对择期手术老年患者采用个性化术前访视,以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80名老年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70~88岁,平均(73.8±3.2)岁,其中肛肠科11例,骨科7例,泌尿科15例,神经外科13例,五官科15例,肝胆外科19例,妇科0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术前访视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术前准备,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 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个体化术前访视。访视方法如下:(1)术前访视均由同一名高年资护士(在手术室工作年限≥5年)专职进行术前访视,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相关手术的流程。(2)访视时间为每日下午2点,护士根据次日手术类别及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过敏源、手术史等,前往临床科室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3)根据专科特色,结合手术科室反馈意见,并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讨论后制定肝胆外科、泌尿科、神经外科、妇科、肛肠科、骨科、五官科等专科性术前访视单。(4)访视内容包括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手术室环境介绍等知识。访视形式为:访视护士的口头宣教、科室视频播放、特殊卡片提示。(4)特殊卡片是针对特殊患者,比如聋哑患者、沟通困难的患者,制作了访视图册,将访视单内容转换为图片,生动、易懂,有助于解决沟通上的困难。

1.3 效果评价

患者在术前访视结束后填写焦虑评估量表,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量表),量表采用4级评分,共包含20个条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反之则越低。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61~70分者为中度;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

患者在术后清醒状态下填写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程度分为1~4分,满分4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无特殊说明处,P值均为双侧概率。

2.结果

2.1 术前焦虑得分情况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前焦虑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 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前焦虑程度

本研究发现,接受术前访视的手术患者,其术前焦虑得分明显低于未接受术前访视的手术患者。患者的应激反应会随着手术时间的临近逐渐加剧,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手术的进行[3],改变传统访视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访视方法,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访视方法也更利于患者所接受,从而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本研究针对老年危重患者这种特殊人群,精心设计了与手术相关的宣传视频、访视单的“温馨提示”部分,以及图片等多种形式,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获得更多手术相关信息,更好地熟悉手术过程,减少患者心理上的焦虑感和恐惧感,提高访视效果。既充分体现了对老年患者的人文关怀,也促使手术的顺利开展和完成,进一步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

3.2 有利于提高术后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通过研究发现,接受术前访视后,手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未接受术前访视的手术患者。与传统的访视模式不同。之前的访视,流于形式,流程呆板,除发放给患者一张通用的访视单外,无更多的有效沟通,患者对手术知识的需求没有达到期望值。通过不断的改进访视方法,让患者更多的了解手术过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个性化术前访视方法更为特殊,效果更为显著[4]。根据不同疾病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特殊体位、术后注意事项等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访视。术前、术后均由同一护士进行多次的见面及交流,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亲切感,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减少患者与手术室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患者的信任[5]。病房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缺乏连续性,根据围手术期的要求,手术室与病房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访视工作,有效满足患者需求。

4.小结

综上所述,个性化访视能让手术患者积极参与到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中,通过护患之间的直接有效沟通,有利于患者熟悉自己所涉及的手术的相关情况,减少患者术前的焦虑和恐慌,提高术中配合度,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侯睿.健康教育对外科腹部手术病人焦虑情绪及术后肺功能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2]刘红,刘艳华,李丽华.不同的术前宣教模式对手术患者心里干预的效果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医学卷,2009,6(04):62-63.

[3]宗旭芳.集束化心理护理对妇科腔镜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应激干预效果评价.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5):255-256.

[4]施兰兰.手术室整体护理中术前访视的语言沟通技巧.内蒙古中医药.2016,24(20):123-125.

[5]李纪宣,王若梅.基于个性化调研的手术室宣教内容的实践研究[D].现代养生,2017,3:287-288.

作者简介:余红(1972.9.8-),女,四川资中,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手术室护理.

论文作者:余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术前访视在围术期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余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