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地理试题命制的新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业论文,新变化论文,初中毕业论文,新课程理念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客观、准确地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与以前大纲版地理教材毕业考试命题相比,目前的学业考试命题继承了前者的一些优点,如重视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突出主干知识;充分利用地图语言,体现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考查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凸显地理学科的特点等等。同时,地理学业考试命题顺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变化一:试题更加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或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感悟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命题时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真正体现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学好地理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因此,设计试题时,重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多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或对试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给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使试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或体验有机融合。
此类“生活化”试题具有鲜明的特点:生活性——“问题”来源于生活,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体验性——能让每个学生获得探究地理问题的体验;实践性——强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趣味性——背景材料、问题情境生动有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化”试题具体命制时有以下一些形式:
1.感知现象,探究发现
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观察、感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中去发现简单的地理问题,以及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解释这些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
【例1】家住娄底的小悦与纽约的姨妈互通电话,小悦:姨妈,晚上好!姨妈:小悦,早上好!小悦:姨妈,你那儿现在是什么时间?姨妈:嗯……4月30日早上8点。
同一时刻,小悦和姨妈打电话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问候语中的差异?(2006年娄底市中考卷第20题)
A.因地球自转产生 B.两地气候不同
C.因地球公转产生 D.两地季节不同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重点、难点内容。试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发现和探究这些地理问题,使深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有趣、浅显易懂。对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感兴趣,又可以依托生活经验对疑难问题进行“形象化”的思考,再灵活迁移运用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来理解,就容易得多。
2.联系生活,探究应用
试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尝试迁移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强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2】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小畅在图中甲地遇上了泥石流,他机智地逃离了危险。小畅选择的逃生路线最有可能是(2006年株洲市中考卷第2题)
图1
A.① B.② C.③ D.④
地图上的方向、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是初中地理重要的基础知识,在生活中非常有用,同时又是难点内容。所举题例的设计避免了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就知识考查知识的弊端,巧妙地从生活的角度切入,使试题充满生活气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地理知识非常有用。
3.设置情境,探究开放
根据考试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设置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并且问题的解答方案是开放的,学生可充分展示各自的魅力。
【例3】学以致用——活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006年娄底市中考卷第33题)
图2
(1)识别聚落:①聚落周围有农田、果树、池塘等,居民主要从事耕作。该类聚落叫_____。
(2)认识家乡的聚落:小雪说他的家乡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而发展成一个人口密集的聚落。
你知道自己家乡所在地的聚落(村庄、乡镇或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吗?
(3)建设新聚落:小雪的家乡要安置三峡库区的一批移民,拟在如图所示地区修建一个新的居民点,有②③④3种选址方案……假如你是设计建造该居民点的工程专家,你会如何选址来修建这个居民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本题的设计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提问题都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实际问题。前面两个小题在题干上做了充分的提示,引导学生在理解聚落的概念、形成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生活体验正确答题,避免死记硬背。后面一小题从生活中寻找命题素材,设置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可贵的是其答案是开放的,不论选择哪种方案,都有其作为阐述依据的地理知识,关键是看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如,选择②地,这里河水更洁净,靠近山区,便于开发山区资源;选择③地,这里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对外联系便利;选择④地,这里水可能更清、山可能更绿,风景可能更美,又不侵占大量耕地……给学生思考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
变化二:试题更加贴近当地实际或社会实际,考学生身边的或经济发展中的地理,让学生感悟到地理知识的真实性。
其一,从家乡典型的自然地理特点、独特的风俗民情、秀美的山水、丰富的资源、著名的物产、经济发展的特色等方面寻找命题素材,切入试题情境,使试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增强试题的区域适应性和亲和力。
【例4】旅游天地(2006年娄底市中考卷第28题)
家住湘江河畔的亮亮,暑假到北京参加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到达北京后,他和正在新疆进行地质勘查的表哥通了电话,表哥说他正在天山南边的一个著名盆地勘测……告诉亮亮北京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要好好看看!第二天晚上,亮亮又上网和在云南昆明读美术专业的表姐聊天,表姐告诉他昆明坐落在云贵高原上,气候四季如春,希望他有时间到昆明去玩。并告诉亮亮下个学期她会去湘西北的武陵源风景区写生。亮亮迫不及待地告诉表姐,到时一定要到离他家不远的“五岳名山”看一看……
(1)你知道亮亮的家乡在哪个省吗?离他家不远的“五岳名山”是指哪座山?
(2)你知道亮亮的表哥正在哪个盆地勘测吗?
(3)亮亮在北京最有可能会参观游览哪些风景名胜?
(4)家住娄底的小悦想利用“五一”假期享受旅游的快乐、放飞心情……但他只有800元的花费。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请你在上文中加了下画线的风景名胜地中选择一地,为小悦设计合理的旅游计划。
试题设置了有趣的生活情境,又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世界,学生倍感亲切,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能参观游览北京的哪些风景名胜”、“设计合理的旅游计划”等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作答有多种选择的空间,体现个性化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特别是有生活体验的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会感觉较容易。
其二,试题紧密联系经济建设的实际,体现从“生产到科学,从科学到实践”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领悟出所学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
【例5】娄底市有甲、乙、丙、丁4个厂家分别带上自己生产的产品到美国参加订货会。请分析收到订单最少的厂家可能是(2005年娄底市中考卷第16题)
A.甲:其产品是服装 B.乙:其产品是计算机
C.丙:其产品是鞋帽 D.丁:其产品是儿童玩具
试题立意新颖独特,别出心裁,引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达到考查相关知识的目的。要求学生迁移、运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的知识,找到正确答案。
变化三:试题更加注重对“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多方法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针对这种全新的理念,各地的学业考试越来越多地命制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彰显自己的个性特色,发展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往往与实际问题(如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等)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出问题或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考查有价值的地理。答题时只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的观点、选择和设计,并有合理的阐述和解释就是正确的。根据开放性试题的开放程度可以分成两大类:
1.限制性开放题
对知识的考查多是单方向的开放,或是有较明显的选择倾向性。表现为或条件开放或结论开放或过程开放或方法开放等。
【例6】材料:1991年5月,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历年全国土地日都有一个宣传主题,如2001年:规范用地,利国利民;2004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2006年全国土地日即将来临,请你为今年的全国土地日拟一个宣传主题:____。(2006年益阳市中考卷47题第3小题)
本例为结论开放题,为“土地日”拟宣传主题,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和作答。同时,本题也渗透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2.完全性开放题
条件、过程、方法、结论等全开放。给予学生思考问题最广阔的空间、极大的自由度,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智慧的挑战、想象的神奇、探究的乐趣。
【例7】出谋划策——热爱生活,保护家乡的环境。(注:第3、4小题可任意选做1题)(2006年娄底市中考卷34题)
材料:在《发展与环境》一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你可以不卷入战争,你可以不从事生产,但你不能不关心环境,除非你拒绝生存。”这句话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相关链接:有关环境问题的两幅漫画。
图3
(1)参考漫画的提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列举出我们家乡所在地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1~2种。
(2)选择家乡存在的某一环境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办法。
(3)为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小悦写了一些宣传标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她吧!”“珍爱地球,善待环境!”……请你也来试一试!(请不要与小悦雷同)
(4)选择有关“环境问题”的话题设计一幅漫画,并给漫画起一个你喜欢的名字,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不要求画得很美观,关键在创意,只要画了就得分)
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寻找命题素材,把环境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设计试题,学生备感兴趣。同时,本题开放性强。“列举家乡的环境问题”和“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条件、结论开放,学生答题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尊重;写“宣传标语”和“画漫画”,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更广阔,不但条件、结论开放,过程、方法也开放,还有创新开放,尤其是“画漫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大有裨益。本题还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与考查,通过情境警醒的话语、形象的漫画,以及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变化四:试题更加重视情境的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情境提供的背景材料、数据图表,进行阅读、分析、思考,获取相关信息,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
目前,学业考试命题越来越多地设计了试题情境,包括文字的、数据图表的、图像的或文图结合的情境等。情境往往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很好地叩击学生的心弦,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对地理科学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望;情境呈现的文字、图片、数据表格等又包含了解答问题的大量信息,旨在引导学生从中提取、分析、整合有用信息,获得正确结论,并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这对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情境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举数例分析如下:
1.“文字式”情境
以富有生活性、趣味性、审美性、文学性的文字描述设置的情境。往往较多地引用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诗歌、谚语、故事、趣闻、轶事等。此类情境强调形象、生动、有趣,对信息的提供有弱化的趋向。
【例8】小华在暑假游记中写道:那天我终于看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另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常青,水田稻花正飘香。该游记中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2006年湘潭市中考卷18题)
A.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D.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既学了知识,又体验了祖国秀丽的大好河山、多样的人文美景,获得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
2.“图表式”情境
利用数据表格、地理统计图、地理图像等设计的情境。此类情境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地理信息,信息蕴含量也较大,但趣味性方面表现较弱。
【例9】读1998年日本进口的主要物资所占百分比和出口产品占世界市场百分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2006年湘潭市中考卷6题)
进口物资
石油
棉花
铁矿石 铜矿石 煤炭进口比例(%) 99.7
100
100
99.8
95.2出口产品
照相机 录像机 摩托车 船舶
轿车出口比例(%) 87.0
77.3
78.1
72.6
43.1
A.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B.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业产品
C.大量进口工业产品,出口原料、燃料
D.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初级产品
试题设计巧妙独到,着眼点放在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上,能力立意倾向明显。学生只需分析表中资料提供的信息,“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就会跃然纸上,而不需要对知识死记硬背。
3.“图文结合式”情境
利用典型的文字案例或时政热点材料,结合地图、地理图像等设计的情境。此类情境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趣味、时代感强、信息含量丰富等特点。
【例10】根据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2006年株洲市中考卷28题)
材料: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市的中石化公司双苯厂车间发生爆炸,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形成一条长约80千米的污染带,沿松花江向下游流动,造成松花江的严重污染。
相关链接:松花江流经地区示意图。
图4
(1)下列城市中,其水源不会受到此次事故污染的是
A.长春市 B.松原市 C.哈尔滨市 D.佳木斯市
(2)此次污染事故还将直接影响到下列国家中的
A.韩国 B.朝鲜 C.俄罗斯 D.日本
(3)简要描述这条污染带的流动方向。
(4)你认为这次事故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
本题以松花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为命题素材,有机地整合考查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既考查地理分布、地图、环境问题等有关知识,又考查学生从图文材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形成、思维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通过对重大环境问题教训的反思,渗透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的引导。
变化五:试题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结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首先,试题的“人文性”大大增强,突出以人为本,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1)题干语言亲切友好,温馨励志,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摒弃命令和苛求。如娄底市试题的综合类题,一改以往单一的叙述式引导语设计形式,结合各题内容设计了“慧眼识图”、“旅游天地”、“放眼世界”、“热爱祖国”、“挑战自我”、“学以致用”等题例,新颖独特、富有个性;(2)试题语言生动活泼,审美性、文学性强,富有亲和力。情境材料行文流畅,表达地理事物的思路简捷、条理性强,环环紧扣,具有逻辑美感;(3)地理图表简洁、清晰、美观,具有艺术的感染力;(4)选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突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高尚人文精神的培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5)重视试题“情境”的设计,以“境”载情、引情、激情、育情,感染学生,激发兴趣;(6)从内容上看,试题生活化、个性化、地方特色明显,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表现形式看,试题图文并茂,题型灵活多样,命题切入角度新颖,有利于吸引学生求知的眼光。
其次,试题加强或渗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和教育。表现为:(1)在试题内容中渗透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使考查知识和情感有机融合。如许多试题都重视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注意把国家或家乡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等巨大成就的实例融入试题考查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如,许多试题结合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在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渗透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2)直接考查学生的情感或态度或价值观取向。此类题一般以对生活中某一蕴含丰富情感因素的地理事例谈感悟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感悟人生,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例11】挑战自我——了解事件,体悟生活中精彩的地理。(2006年娄底市中考卷31题)
材料:据报道,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袭击泰国普吉岛时,来自英国的10岁小女孩蒂莉·史密斯正和自己的母亲在海滩上游玩。此前不久,蒂莉正好在地理课上学习了有关海啸的知识,因此,当第一波很小的海啸波浪抵达海岸的时候,蒂莉意识到更大的海啸波浪即将来到,会将海滩和低地上的建筑物彻底淹没。于是她跑到母亲跟前,告诉母亲她们即将面临的危险。母亲听后,立即向海滩上的100多名游客发出了警告,游客们纷纷离开海滩,撤退到了高地上。当他们刚刚抵达高地时,只见惊天海啸奔涌而来,一瞬间,眼前海滩就成了一片汪洋,将那些逃生的游客惊得目瞪口呆。
(1)对“英国10岁小女孩救出100多名游客”这一事件,你能感悟些什么?
(2)结合你的亲身体验,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生活或生产中是多么的有用!(最好列举亲身体验的生活实例)
(3)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丰富多彩,如俗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生动地描述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大的特征。请你写出一二句类似的俗语或诗句。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典型题例。以“英国10岁小女孩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救了100多名旅游者”的生动事例为切入口,紧密联系学生的真实感受、亲身体验和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谈感悟”、“举应用地理知识的实例”、“写生活中的地理诗歌”等等,让学生感受地理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到地理知识是多么的有用,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变化六:试题更加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赋予试题浓厚的时代气息,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剖析时政热点问题,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学业考试命题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关注全球各地自然与社会层出不穷的热点问题,如“印度洋海啸、肆虐世界各地的台风(飓风)灾害、‘神舟6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台湾国亲两党主席大陆行、中东地区的战争”等全世界都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要巧用这些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相关重要内容融合到试题中,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1.与乡土地理实际结合
【例12】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2005年5月回湘潭探亲,离别时,家乡人民送给他的礼物中有一样湘潭名产,它是(2005年湘潭市中考卷20题)
A.苹果 B.湘莲 C.椰子 D.人参
本题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回故乡为背景,密切联系乡土实际,设计巧妙,切入恰当,学生倍感亲切、有趣,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和教育性。
2.与教材主干知识结合
在时政热点与教材主要内容之间找到合理的联系点,把重大时政事件与地理知识的考查有机结合起来,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例13】热爱祖国(2006年娄底市中考卷30题)
材料:2005年10月15日中国宣布,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工。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
图5
(1)文中提到的“世界屋脊”“雪域高原”是指____。
(2)青藏铁路的建设难度举世公认,许多外国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他们是依据什么做出了这样的论断?
(3)图示①是____铁路,②是____市。
(4)图示标了海拔高度的山峰是____。
(5)喜马拉雅山一带地区时不时会发生破坏性极强的地震,原因是
A.是高山地区
B.地处板块的交界地带
C.属于海洋板块地区,地壳活跃
D.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是海洋
(6)“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其中,哪个福娃代表的珍稀动物在图6所示铁路沿线地区有分布?
图6
(7)每个可爱的福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当把5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是____。
本题紧扣时代热点事件,考查青藏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板块构造学说等重要知识内容,设计新颖合理,学生感兴趣。同时,情境材料、地理图像蕴含了答题的大量信息,考查学生整合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新课程既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关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理念。另外,情境材料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震惊世界的青藏铁路建设奇迹,反映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勤劳勇敢;形象可爱的福娃,向世人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所有这些,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积极情感的熏陶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