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评定论文_彭雄

彭雄

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研究组各有3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质量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9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8.8%,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临床护理路径;临床价值

血管性痴呆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脑血管类精神疾病,指的是具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属老年人较为多发,病程长,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且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会因为病情进展而逐渐减弱,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的病情干预,还要辅以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来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特选择我院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研究组各有33例患者。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57.3±3.7)岁;患者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3.2±0.6)年。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41~89岁,平均年龄(57.8±3.4)岁;患者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3.5±0.5)年。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服务,主要是基本临床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常规健康教育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方法是:

1.2.1 创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依据血管性痴呆医疗路径、护理经验以及患者具体情况成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将时间作为横轴、每日护理内容作为纵轴来为患者制定专门的临床护理路径计划。

1.2.2 路径具体实施①入院当天,主要是要完成入院宣教,临床医生确诊,完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检查,遵医嘱为患者用药,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等。②入院第2d,主要是完成对患者认知功能、实际病情、日常生活能力、环境适应度、精神状况、护理需求、生活自理能力、用药状况以及社会支持等内容的评估;按照评估结果为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辅助患者完善所有检查,为患者介绍护理相关流程与注意事项等。③入院第3d,主要是完成痴呆向量表的评估,和患者加强交流来改善不良心理。④入院第4~7d,主要完成患者的感觉干预、社交干预以及用药干预等。⑤入院第8~12d,主要是完成对患者活动训练的指导、针对性心理疏导以及心理咨询服务。⑥入院第13~16d,主要是加强患者科学合理的行为干预来加快患者功能康复,加强认知干预来增强患者推理、分析以及判断等能力,加强对患者具体情况的阶段性评估,以此合理调整护理计划。⑦入院第17~21d,主要完成患者的综合娱乐性护理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继续实施认知干预、行为干预以及心理干预等措施。⑧第22~26d,主要是完成患者的个体化训练示范和指导,继续实施认知干预、行为干预以及心理干预等措施。⑨26d以后:主要是完成相关痴呆量表评估、合理的出院宣教以及经电话随访来随时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

1.3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用神经科问卷(NPI)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用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每项评定由护理人员协同护士长与主治医生共同完成。应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主要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统计全部数据,用(%)和(±s)显示计数及计量资料,用x2和t检验;用P<0.05评估组间比较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质量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通常会发生自我意识与认知功能减弱等症状,具体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记忆能力减退以及慢性进行性认知能力下降等,且会因病情逐渐加重,生活能力会越来越弱[2]。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不能有效依据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发病特征实施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大都是按医嘱完成各项护理任务,缺乏明确的护理目标,且护理措施不够全面和规范,所以临床护理效果不佳[3]。而临床护理路径更具针对性,通过预先确定护理目标,并且依据护理目标对每天各阶段的护理任务进行细化,保证护理措施能够依据计划实施,让护理工作更具个体化、系统化、规范化以及流程化,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4]。此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廖光辉.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10(36):150-150,151.

[2]徐伟霞.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7(29):155-156.

[3]刘育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09(4):155-156.

[4]申晓玲.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5(43):40,42.

论文作者:彭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评定论文_彭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