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清 (四川省阿坝县中学 四川 阿坝 6246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2-056-02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改革开放无疑对我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的迅猛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国门的打开,与外部交往的增多,不仅仅是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传进我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和腐朽阴暗的消极东西,也泥沙俱下传入我国。一些想往资本主义纸醉金迷生活方式的人,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些人觉得外国的月亮似乎真的比中国的圆。穿的沾上“洋”气就显得“精神”,用的沾上“洋 ”气就受人高看一眼,吃的沾上“洋”气也觉得味道美,谁能出国溜一圈也觉得很风光。有些人在与外商交往中,不惜出卖人格、国格,奴颜婢膝成了新的假洋鬼子,有些人出国定居以后,以能打败中国人为荣……。这一切,无不对青少年产生极坏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民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思想意识形态逐渐趋于成熟时期,因此广大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他们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爱国主义的时代性与继承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学生,他们再经过十年八年即将走上社会,他们是新世纪的主角,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将由他们去绘制,变成为现实。他们爱国感情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并把它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具有爱国的情感、志向和报效祖国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国民族的素质,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这样才能推动全体人民奋发前进的,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当代,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和平演变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剥夺我国人民主宰自己国家命运的权利,使中国变成西方大国的附庸。如果失去了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也就失去了人民民主,并且从根本上失去了人权。所以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要勇于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自觉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辛勤工作,促进安定团结,促进建设和改革,将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爱国主义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的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我们认为注重三个结合,把握四个层次,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连续性、针对性,是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三个结合,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连续性
中学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中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坚持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1、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激发热爱祖国崇高情感,最终目的必须落实到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动中。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并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日常教育,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2、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和国旗下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落实,和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形成高雅、具有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还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校外教育因素,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协调,共同完成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如开办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互补作用,提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增强教育合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使校内教育不断向校外延伸。
3、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配合固然重要,但青少年学生实现自我、实现理想、奋发图强等内在因素也很重要。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通过有效的灌输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与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
(二)把握四个层次,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
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依据不同年级、不同程度,把握不同层次,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和规模的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针对性。
1、针对全体学生,突出进行主旋律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必须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图片展、进行故事演讲、歌咏比赛等。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升华爱党、爱国的情感。
2、针对学生干部,突出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学生干部一般是学习优异、品行端正,在学生中有较高威信的优秀分子,在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起骨干、桥梁作用。因此,做好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如通过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团的知识、党的知识,突出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3、针对独生子女,突出进行艰苦朴素的思想教育。
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加,针对独生子女“骄”、“娇”二气和缺乏爱心、缺少艰苦生活磨练等特点,有必要在独生子女中开展艰苦朴素思想教育。
4、针对后进生,突出进行“自强自立”教育。
学生群体中必然有先进、后进之分,有些学生因学习差而导致行为差,往往因受冷落而产生自卑心理,因受挖苦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抓住后进生,“优待”后进生,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是为社会输送跨世纪建设者和按班人的需要。
爱国从来需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口号和空谈。从自身作起,从细节作起,也许是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爱国需要万众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是多少中国人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才将浊浪滔天的洪魔击退,保住了长江大堤的安全?面对百年以来沉重的历史负荷和千年际遇,冷静、团结、开放和自尊成为我们爱国必须的心态。这些年来党和国家在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群众精神最为饱满、最为自信的时期。综合的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现阶段有其新的作用和体现。她将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为一个十三亿多人的大国,中国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容超越党派,超越阶层,是整个民族的共识。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影响深远。
论文作者:陈远清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爱国论文; 学生论文; 民族论文; 青少年论文; 民族精神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