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56 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口腔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情况及脱矿程度。结果 治疗前牙釉质脱矿人数比例为16.14%,78 颗牙齿发生1 级脱矿。治疗后脱矿人数比例为46.4%,211 颗牙齿发生不同程度脱矿,牙釉质脱矿人数比例差异和脱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牙齿脱矿137 颗,下颌牙齿脱矿74 颗,上颌牙齿脱矿率与下颌牙齿脱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可加重牙釉质脱矿问题,完善正畸治疗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取预防措施可预防牙釉质脱矿问题。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釉质;脱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50-02
固定矫治器是口腔正畸治疗的常用方法,治疗青少年错颌畸形的效果明显。该方法不仅可以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还能改善青少年面部美观度[1]。因而越来越多错颌畸形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口腔正畸治疗。但是,许多应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会出现牙釉质脱矿问题,引起牙釉质发生不可逆的损伤。不仅影响正畸效果,也影响美观。为此,本文对56 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牙釉质脱矿进行分析,为预防口腔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 年4 月至2015 年4 月在我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56 例,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27 例。年龄10~27 岁,平均年龄(15.6±2.5)岁;牙齿矫正技术:标准直丝弓技术31 例,方丝弓技术25 例。治疗周期:18~36 个月,平均(20.9±9.4)月。所有患者牙齿齐全,共1309 颗牙。
1.2 方法牙齿矫正前观察患者的牙齿脱矿情况,并使用相机拍摄记录患者矫正前牙齿形态。患者复诊时拍摄牙齿形态,对比矫正前后牙齿形态图片,分析患者牙釉质脱矿数量、位置和程度。
1.3 判定标准牙釉质脱矿判定标准:牙釉质表面出现白垩色或棕色点,且表面松软或粗糙。牙釉质脱矿程度判定标准:0 级:牙齿表面光滑,未见损害。1 度:牙釉质白垩色斑点范围低于50%,2 度:牙釉质白垩色斑点范围在50%~100%;3 度:牙釉质表面布满白垩色板块,并出现龋洞。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技术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并采用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牙釉质脱矿情况比较治疗前牙釉质脱矿人数比例为16.14%,治疗后为46.4%,牙釉质脱矿人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1 例牙齿发生不同程度脱矿,治疗前78 颗牙齿发生1 级脱矿,脱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牙釉质脱矿是指人的牙齿牙釉质表面的钙磷脱落,因而使牙齿色泽改变,呈白色或微黄的斑点。牙釉质脱矿首先表现为牙釉质表面矿物质丢失,进而引起釉柱间基质被溶解[2]。随着矿物质丢失和釉柱间基质溶解程度增加,溶解范围逐渐从表面延伸至牙齿釉质内部,导致釉质表面呈现孔状,矿物质占比增高,引起表层下脱矿。
牙釉质脱矿本属正常现象,健康牙齿都存在一定的度的釉质脱矿,但是牙齿釉质也存在再矿化,使脱矿及再矿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只有当动态被打破,脱矿程度高于再矿化程度,才形成牙釉质脱矿,引起龋齿。
有研究表明[3],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会打破牙脱矿和再矿化平衡,引起牙釉质矿化问题,使牙齿出现不可逆损伤。本研究中,56 例研究对象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牙釉质矿化人数增至26 例,矿化牙齿数量增至211 颗,牙釉质矿化人数及牙齿矿化数量与正畸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正畸治疗可加重牙釉质脱矿问题。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牙釉质脱矿人数及牙齿釉质矿化数量增加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操作过程引起致龋性菌类增加。本次研究采用直丝弓技术和方丝弓技术治疗,操作过程导致以变形链球菌为主致龋性菌类数量增加,变形链球菌是牙釉质脱矿的主要原因。二是正畸治疗使用材料对牙釉质有酸蚀作用,使牙釉质表面变粗糙,菌类更容易附着在牙釉质表面,加重脱矿程度。粗糙的牙釉质表面难以通过唾液的再矿化恢复牙釉质表面。三是矫正器削弱了牙齿表面自洁作用,并容易形成酸性环境,为牙釉质脱矿提供了良好环境。
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上颌牙釉质脱矿数量多于下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颌以磨牙釉质脱矿最多,侧切牙次之。磨牙釉质脱矿最多的原因可能在于磨牙基数大。侧切牙釉质脱矿数量较多的原因可能与上颌前牙与唾液导管距离较远有关,唾液清除酸性物质能力较差。该区域酸性更强,牙齿自洁能力相对较弱。侧切牙的牙冠短小,托槽与牙龈之间的区域狭小,难以清洁,食物容易堆积,斑菌聚集率高,因而脱矿率高[4]。
根据牙釉质脱矿原因,需要从口腔正畸治疗及术后护理做好预防牙釉质脱矿问题。在正畸治疗时,需要掌握酸蚀时间,在保证黏着力足够的基础上减少釉质表面残留粘结剂数量,及时清除多余粘结剂,减少菌斑聚集。同时,应用新型护牙素,降低脱矿发生率。在护理上,要定期清洁患者牙周,做好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提高患者清理口腔的能力,减少牙齿表面的菌斑,降低脱矿和龋齿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治疗可加重牙釉质脱矿问题,完善正畸治疗、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取预防措施可预防牙釉质脱矿问题。
【参考文献】[1] 孟秋菊,张进,王磊昌. 舌侧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及预防措施[J]. 中国美容医学,2013,05(04):478-480.[2] 石美芬,薛海萍,刘丹. 正畸治疗中口腔护理指导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2,01(16):1474-1475.[3] 李海波.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治疗中牙釉质脱矿情况的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2012,09(11):1194-1195.[4] 平燕. 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研究[J]. 河北医药,2014,06(20):3138-3140.
论文作者:毛明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釉质论文; 牙齿论文; 口腔论文; 正畸论文; 患者论文; 表面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