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053219890317XXXX
摘要:本文对中小化工企业开展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化工企业重视安全管理,降低化工事故的发生率。在内容的设置上,本文阐述了化工事故的危害,总结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并指出了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1 化工事故的危害
化工是高危行业。其使用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本身,有以上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有腐蚀性的特性,生产大多在高温、高压、有毒条件下进行,经常因处理不当而发生事故。化工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生产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化工过程日益向装置规模大型化、高工艺参数、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化学品事故的后果也越来越呈现出瞬间性、大规模化和灾难性的特点。灾害性爆炸事故、火灾事故、大范围人群中毒事故频繁发生。与其它方面的事故相比,危险化学品事故“死亡不多但影响严重,事故不大但波及范围广,伤害不重但后患无穷”,相关专家说“危化”隐患“一旦出事,都非小事”。而且化工企业大多在城镇附近,一旦发生恶性事故危害极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事故本身,不但造成劳动者的伤亡和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地污染、破坏环境,常常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群体性、社会性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特别是化学工业和核工业一样,发生的事故有可能造成社会、生态灾难,且影响可能持续数十年或更久,贻害子孙后代,而要消除事故后果,则需付出极大的代价。
2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共有各类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排放企业万家,绝大多数企业规模不大,人员不多,其中从事化工生产的中小企业为。近年来我国化工领域中小化工企业发展迅速,每年以的速度增加。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安置劳动力,活跃城乡经济,解决市场供需矛盾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规模小,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便于生产转型调整方向,因而受到区县和乡镇企业的青睐。但受生产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且易突发危险化学品的事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等特性。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国有大、中型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如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坚持进行安全检查、发动和依靠职工与职工代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安全评价等成功的经验已经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从整体看,我国国有特大型、大型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与安全生产管理普遍好于中小化工企业;中小型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安全生产管理普遍好于县乡小化工企业;县乡小化工企业好于个体和私营小化工企业。
3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方面
(1)管理模式落后。实行政企分开之后,部分企业在其组织机构、资金使用、管理方式、内部责任划分等方面,依然沿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方式。许多人习惯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安全管理。管理模式落后,主要体现在靠会议防事故,靠文件防事故,靠检查防事故,单项的、被动的、经验似的管理;忽视安全信息的理论指导(缺乏安全信息的收集,没有决策性的文件资料),忽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系统安全管理,忽视主动管理,安全检查不细不严;重事故后整改,轻事故前预防,在事故的预防措施上缺乏科学的技术手段,因而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2)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工艺装备水平普遍较低,部分企业仍属于家庭作坊式生产,个体、私营投资股份制企业,厂房、设备因陋就简,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有近几年来的管理和企业的自身发展,虽已大为改观,但仍是一大主要问题。企业设计原始,布局极不合理,事故隐患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小化工很多属于个体、私营或股份制企业或者是租赁企业,企业由小到大自行逐步发展起来,未经规范设计,布局很不合理,而企业受利益驱动,设备老化不及时更新,安全设施又舍不得投入,存在着许多大小事故隐患.
(3)安全管理手段较单一。中小型企业很多属于个体、私营或股份制企业或者是租赁企业,企业基本自主经营,他们无法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甚至安全生产的一些规章制度及安全经费也难以很好地落实,更不可能像那些财大气粗的大型企业一样可以与高校的科研机构结合研究这方面的技术,所以管理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单一,不能依据事件和环境的变化,实时进行安全管理。
(4)安全投入不足,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不少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大多是十年或二十年以前投入使用的,不少设备、设施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有的带病运转。企业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整改,其原因为一是大多数企业资金紧张,投入严重不足二是企业领导追求眼前利益,对安全重视不够,对事故隐患危害性的认识不够深,对后果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三是部分工人安全意识普遍还较淡薄,安全技能还较差,对隐患的识别能力低,而且他们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旦发生事故,草草赔偿了事,企业领导就可以逃脱法律制裁,企业也不认真总结教训。对安全检查出的隐患如果不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整改,不将隐患消除,那是埋下了事故的根苗。一旦发生事故,损失的可能远远大于需要投入的,常常造成厂毁人亡的局面。所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改进要彻底,要舍得投入,一定要将隐患彻底整改。
3.2 企业外部管理环境方面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与社会发生着剧烈变化,安全生产工作也发生诸多变化。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抓好繁杂而量大的中小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化工行业健康发展,是政府安全管理部门急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市级政府的对口安全管理机构大多改称化工行业办或行业协会,弱化了安全管理职能,政府监管仍然延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平时疏于管理监督,不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一旦某企业出了大事故,就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下发紧急通知,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这对企业来说,往往事倍功半,影响企业的主动性,甚至给企业的管理造成紊乱。
(2)事故责任追究不严,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中小型企业是乡镇的经济支柱,是乡镇的利润和税收大户。在追究责任的时候,经济利益迫使他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多伤亡事故虽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时间进行了事故调查,就是久拖不决,最后不了了之。有些重大事故隐患迟迟得不到很好解决,与地方保护主义有关。
(3)政出多门、监督不到位。个别政府部门可能由于利益的驱动,出台了一些法规,对加大安全管理产生了一定作用。但是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变成了审批、办证、收费的理由。部分审批、检验项目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在一些应该监督的环节,由于没有利益可图,就没有人部门去管。由于企业众多,经营业务五花八门,加上监督人员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和监察手段,以及没有熟悉繁多业务的经验,所以监督不到位。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影响到企业安全的因素会越来越多,仅依靠单纯传统的安全思维方法和多种专业安全技术措施的简单叠加,难以解决复杂的生产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模式上进行重点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密龙风.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14):142-142.
[2]王涛.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模式探讨[J].化工管理, 2018(1): 102-103.
[3]刘振.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模式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 2018, 44(9):173-174.
论文作者:郭朋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事故论文; 化工企业论文; 企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化工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