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柔”性管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沟通,从而影响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如何实现“刚”“柔”并济,孕育良好的班集体呢?
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班级管理时刻处在若干矛盾的交织中,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只有充分注重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一、无微不至,以爱动其心
实现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先决条件是,班主任必须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而“感人心者莫先乎爱”,对爱的渴求是每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里,师生之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于爱的土壤里,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了‘爱’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由此不难看出,心理沟通的最好方法便是“爱”。教师只有用一颗博爱的心,去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才能奏出最美好的乐曲。只有触动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心,才能对老师的教诲产生认可和顺从,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
教师对学生的爱,既表现为知识传授上的无私奉献,又表现为生活上的关心爱护,更表现为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记得去年暑假后,我接手了一个一年级创新实验班,班内的孩子大多家庭富裕,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养成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加上他们多数是从幼儿园直接进入一年级,比之普通一年级,平均年龄小一岁。做学生的规矩,对他们来说是一无所知,因此无论课上课下,便时时有“小公主”“小皇帝”的意识出来作祟。针对以上种种特殊情况,我时刻以宽容、细微的爱心来包容他们:在生活上,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呵护,让他们体会到慈母般的温暖;在学习上,给他们帮助,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两个学期下来,我和这群孩子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元旦时,那一张张饱含深情的贺卡,那一句句用拼音凝结的祝福语,令我真正体会到:用爱洗礼过的果实才是甘甜的。有了这样的心理沟通,再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就不难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了。
二、潜移默化,以情导其行
营造好的班集体,实现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投入。教师应对学生开诚布公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以求得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避免师生间的相互猜疑,相互排斥,乃至相互敌视,为班级的创造性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氛围,使班级成员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以情导其行的目的。教师应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干扰,使尖子生去掉“自傲”,后进生去掉“自卑”。当学生感到学校可爱、教师可亲时,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其行动便能依教育者的意志为准则了。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达到师生间的心灵相融,班级管理工作便会一帆风顺,良好班集体也会自然而成。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非常注意用自己的情激学生的情,借学生的情引学生的行。例如:在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我班获得了年级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还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同学们为此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为我们自己喝彩”。会上,我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从“小胜”开始,逐步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进而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心活力,为自己喝彩鼓掌。这次班会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理解信任,活动中求发展
素质教育三要义中指出:“让学生全面地发展,且生动活泼地发展。”这里的“全面”指的不仅仅是学习,而是体现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因此,如果对学生的教育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上,必将难以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而生动活泼地发展,也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多元化,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得以生动活泼发展的机会。
活动赋予班级以生命和活力,教师不能只靠空洞的说教、乏味的讲解来要求学生,而是应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给每个学生以表演的舞台,以施展才能的机会。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只有尊重、信任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持久。
每年一次的“六一”联欢和“元旦”联欢,是同学们最喜爱的活动。每次活动前,我索性交待一下注意事项,其余的从布置教室到准备节目、编排节目、主持节目、联欢过程等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做。仅是这一点点的信任,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的准备有条不紊,没用老师动手,一台生动而富有童趣的庆祝会便出台了。教室里挂上了五彩缤纷的彩带,吊满了颜色各异的气球,一派热闹的景象。
他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这儿添添,那儿画画,每个小角都被打扮得漂漂亮亮,充满童趣。而教师却被邀请到“特邀嘉宾”的座位上。庆祝会开得热闹成功,处处洋溢着团结向上的气氛。
综上所述,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必要条件。师生间只有达到“心心相息”的心理沟通,班级里的每个成员才能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和依附感,对教师产生崇敬感和亲切感,教育教学才会事半功倍,良好的班集体才会逐渐形成。
论文作者:袁文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学生论文; 师生论文; 心理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班集体论文; 这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