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职能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人事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究竟从何处入手,才能取得新的突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所在镇江市近年来人事工作的实践,就此作些探讨。
下放权力是人事部门转变职能的基本要求
人事部门长期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形成一些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如在工资分配、编制确定、人员吸收等方面,无不通过计划的手段进行。这种权限过于集中、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管理模式,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关键是要下放权力,这是政府人事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我们在下放人事管理权限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人事部门职能的转变。
——按照政企、政事分开,保证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政企、政事分开,保证企事业单位享有用人自主权,成为独立的用人主体,是企事业单位走向市场的必要条件。1993年2月《镇江市全民所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市直已有70%的企业按照规范要求建立起了企业内部聘用制度,创造了干部能上能下和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对事业单位,我们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尽量减少直接管理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确立起与其法人地位相适应的用人自主权,在全市范围内认定了1908个法人事业单位和909个非法人事业单位,同时放开了事业单位用人计划,废除了“进入计划单”,下放了科级以下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审批权,进一步落实了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
——从方便基层、提高办事效率出发,简化审批程序。我市下放了出国出境人员政审权限,简化了上报政审材料的手续,并到了随到、随审、随办;改进了工资基金审批办法,对130多个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年初下达工资总额、年底进行调整审核的办法,其余机关、事业单位也从过去逐月审批改为按季审批。
——运用市场手段,调节人才供需关系。在人才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为取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我市每年接收的近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除了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和教育、卫生系统的毕业生以外,主要通过市场,按照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安置就业。在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举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双选洽谈会,拓宽了安置渠道。
人事部门走放权的路子,尽可能地把直接、微观管理的事务放到基层和企事业单位去,逐步改变了统分,统配、统包和下计划、分指标、批人头的计划管理模式,对转变职能、调整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确认识人事部门转变职能的内涵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通过放权,转变职能收到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机关放了权,内部职能重新配置的问题没有解决;单位有了自主权,用人机制不转变,如何用好权的问题没有解决;市场目标确立了,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放权不等于转变职能到位。
我们认为,转变职能有着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其实质就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管好该管的事,放弃不该管的事,正确处理好职能强化和弱化的关系。转变职能不是简单的权力移位,关键是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运行机制转变的根本变革。揽住原有的权力不放显然是不行的,放权后丢掉宏观管理也是不行的。按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要求,人事部门转变职能要切实在简政放权与转换机制相结合上下功夫,既要下放权力,又要精兵简政;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做到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搞活。加强政府人事部门对人事工作的综合管理,就是要强化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的职能,管好国家公务员队伍、人才规划配置、工资总量控制和调整以及分配制度的重大原则、市场调控的重大政策措施等方面的主要环节。遵循市场规律,属于市场配置的内容要放开,满腔热忱地支持基层大胆探索,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推广新做法、新经验。要重点放开对企业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权限,把企业涉及到聘用方式以及责、权、利关系的处理和事业单位活工资分配等,交给他们依法按章自行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把转变职能与建立新的人事管理体制结合起来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即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宏观管理体系、人才市场体系、人事法规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新时期人事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建立人事管理的新体制要求人事部门从根本上转变职能,同时,转变职能也是建立人事部门从根本上转变职能,同时,转变职能也是建立人事管理新体制的重要条件和内容。着眼于新体制的建立和机制的转换,我们在加快和深化改革过程中,突出职能转变这个中心,从转变观念入手,进一步解放思想;合理配置内部职能,理顺各方面关系;重点培育发展市场,强化服务功能;加强政策引导,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从而在建立新体制的探索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着力于“四个转变”。一是由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管理模式向以市场配置的方向转变,二是由直接的微观管理向更深层次的宏观管理转变,三是由执行型向开拓型转变,四是由单纯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
解放思想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是随着实践深入,逐步深化的。我们把转变观念与转变作风结合起来,倡导扎实精神,做到求实、务实、落实。求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办事按规律、按政策、按程序。务实就是要真抓实干,改革重实践、重深化、重创造。落实就是要说到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
○精兵简政,合理配置职能。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加快人事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根据这一指导方针和人事部门所担负的新的职责和任务,我们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对内部职能进行了重新配置,内设机构进行了重新组合,人员作了适当调整。总体上按照不同的职能划分为“三块”。一是精干机关这一块,对机关各科室职能进行了合理调整,内部科室在保持留原有牌子的基础上适当合并,部分机关人员充实至中介组织和服务实体。同时,进一步明确和理顺了各科室之间的关系,根据内设机构设置及人员的变化,对有关科室的职责任务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二是充实加强中介组织这一块,充实加强了人才服务中心、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处、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工定级中心、军转干部培训中心等单位的力量,拓宽了服务的范围,为人事部门转变职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三是开拓实业这一块,注意把握好所属事业单位兴办实体的发展方向,坚持与机关脱钩,不以权力经商办企业,不搞“皮包公司”,而是利用人才和科技优势,发展科技型实业,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和产品。目前,人才服务中心创办的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泰仑音视工程公司”和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创办的“康乐公司”发展势头都比较好。
○建设市场,完善运行机制。我市自1988年建立市级人才市场以来,全市人才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网络,在纵向上已由市级市场拓展到县(市)、区,并正在进一步向乡镇延伸;横向上已拓展到部分行业系统。我市的区域人才市场逐步与全国人才大市场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人才市场的功能逐步向信息服务、组织交流、招聘引进、培训开发、档案保管及保障服务等方面拓展,服务形式也逐步发展为日常型服务、每月定期集市、专项招聘、综合型集市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为单位择人和个人择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政策导向,加强宏观管理。我们按照多支持、少干预、给政策、勤服务的原则,以主要精力去研究市场经济发展给人事工作提出的新课题,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增强宏观调控的力度。为切实研究解决加快发展中的人才问题,制定了《关于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人才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措施;为创造人才合理流动的良好环境,制定了《关于加快人才引进和促进人才流动的意见》,根据人才引进的重点,明确了在户口、身份、住房工资待遇方面的优惠政策,针对人才流动中工资、住房、培训费等突出矛盾,提出了解决办法;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制定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促使企业用人制度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我们还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层次、多成份的变化及各种经济组织的出现,如企业集团、“三资”企业等,研究探索不同形式和特点的人事管理新办法;为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制定了《镇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按照“一个方案、一个标准、同步实施”的原则,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工作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在全省率先实行一步到位;为促使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了《镇江市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了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维护了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此外,我们在考试录用、奖惩、考核、退休干部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逐步使各项人事管理工作在宏观指导下正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