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今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建筑给排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给排水未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建筑给排水未来的发展需要以安全性、稳定性和节能减排为原则,在仔细分析目前建筑给排水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不断创新建筑给排水技术,使建筑给排水设备更加先进,促进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文章针对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走向分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发展;走向;分析
1当前对建筑给排水发展造成限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发展影响因素
建筑给排水系统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直接导致给排水系统建设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解决建筑问题的难度也将限制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影响施工阶段的常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安装往往会与土建工程同时进行,但实际施工过程中,两个施工部门大多没有召开相应的施工讨论会,施工中缺乏合作,这将直接导致建筑给排水管道堵塞,影响其日后的应用。其二,给排水施工中常见的施工问题还包括系统管道泄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建筑材料采购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设计选择管材,导致材料强度难以达到施工标准,镀锌钢管螺纹加工不合理,管接头连接施工的紧密度不够。其三,缺乏先进施工技术的引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仅仅依靠二次供水水箱进行供水,没有和自来水管网建立直接的联系关系。后期却采用负压消除器等进行供水压力的提供,导致建筑给排水建设成本提升,同时可能会造成水资源的二次污染问题发生。
2我国建筑给水系统的发展
在建筑领域,建筑供水的具体任务是直接向人们的生活区、生产区、消防供水点和其他供水点输送符合水质标准的水,以满足水量和水压的相关要求。由于不同领域对水和水质的不同要求,在配水时应该选择陶瓷水龙头来代替传统的旋转水龙头。由于瓷砖水龙头具有优异的节水性能和使用方便,冷水和热水控制阀也非常精确,但是这种水龙头也有缺点,最明显的缺点是水流阻力非常大,这将直接影响水箱的高度和供水方式。
3 建筑排水技术的主要内容
在建筑排水技术中,节水卫生洁具和地漏的应用更为重要。传统的钟形地漏受到了技术水平的挑战。对于排水环节,其运输不再局限于压力流和重力流,真空压力流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排水技术。排水管道的材料主要是塑料管。实施排水管道噪声防治时,应改变管道结构,以促进排水管道的顺利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建筑排水塑料管来说,其质量的好坏和材质的选择都会影响排水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技术人员在选择建筑排水塑料管时,应重点关注室内排水,在此基础上,对室外已经埋入地下的排水管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以充分发挥塑料管材质的作用。
在建筑排水中,污水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许多城市建筑都有具体的标准和法规,这也是为了进一步确保建筑排水技术的应用。为了有效缓解室外排水管质量的恶化,技术人员应该采用重力止回阀,这种止回阀已经广泛用于大型民用建筑和工业工厂的屋顶雨水排放。
4 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
4.1排水技术的发展探索
现阶段,我国通用的给排水是有标准的,但是排水数量相对较小,如果因天气等原因造成水分蒸发,就有可能导致给排水系统损坏,针对这一情况,应设置与排水系统相配套的存水弯,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4.2给水技术的发展探索
对于一些公共建筑类区域,应设置延时自闭阀的蹲式大便器,为了方便给水管道的维修,还应设置户外的控制阀门,以及时关闭总给水阀,这样不仅可以将排污量降到最低,还能减少相关的影响因素。
对于室外阀门的安装,技术人员应提前准备安装,并充分理解安装形式。落实供水管道的保护措施。例如,一些直接暴露于外部的供水管应该定期维护,并用一些带有强烈遮荫的材料包裹,以确保供水管的正常运行,因为它们会长期暴露于自然光下。
在保证供水管道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供水管道存在的问题重新调整供水管道,在保留传统供水管道优势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符合当前供水管道发展的新管道系统。过去,供水管道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供水管道的设计应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灵活性。
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施工是建筑专业的核心内容。相关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加强对建筑给排水施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对我国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明确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将制约建筑给排水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深入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控制措施,以实现相关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祝弘.浅议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05:152.
[2]付长凯,李炎.建筑给排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7,10:113.
论文作者:渠文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给排水论文; 建筑论文; 管道论文; 技术论文; 塑料管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