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研究论文_蒋珊玲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425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骨创伤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与实验组(n=52),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施以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

骨创伤是一种常见症状,患者在行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由于缺少相应的运动,加之机体无法进行快速的代谢活动,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进而在较大程度上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手术过后需要对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措施,如此才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1-2]。本文将重点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骨创伤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为60-89岁,平均年龄为(74.5±4.9)岁,其中20例患者为肋骨创伤,14例患者为肱骨创伤,18例患者为胫腓骨创伤;实验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为61-90岁,平均年龄为(75.3±5.1)岁,其中21例患者为肋骨创伤,12例患者为肱骨创伤,19例患者为胫腓骨创伤。纳入标准:①符合骨创伤手术条件;②未患有其他合并症。排除标准:①患者家属不同意研究方式;②存在严重的合并症与神经性疾病。将此次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告知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由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此实验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即对患者进行日常的药物与运动护理等。

实验组施以预防性护理:①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疾病知识,并告知其相应的护理方式,以此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从而提升其护理依从性。②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明药物的药效与不良反应,以引起患者的注意;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使患者穿戴医用弹力袜进行预防,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辅助患者进行适量的床下运动,以此促进血液循环。③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严格的饮食方案,可使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低脂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同时还需要确保足够量的蛋白质与热量的摄入,并且还需要多饮水。④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下肢皮肤的观察,若患者出现肿胀、皮肤紧张、发亮、皮温降低等症状,则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处理。⑤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良好疏导,向患者讲解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以此提升患者的注意程度,从而树立坚定的治疗与护理信心。⑥使用仪器辅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例如使用CPM机对患者的下肢关节进行被动运动,从而恢复下肢关节的功能;再例如使用气压治疗以,将充气气囊包裹患者的肢体,采取环形按压模式形成压力梯度,从而将下肢淤积的静脉血退回有效的血液循环,进而避免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主要包括DVT预防技能教育、专科护理能力、关爱及沟通、护理态度与主动性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收集到的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百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率作为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3.讨论

在骨创伤手术过程中,由于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将导致患者的肌肉松弛、血流滞缓,加之在术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因而患者在较大程度上较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不良影响,进而延缓其康复进程[3]。为此需要对其施以预防性护理措施。该种护理模式主要包括疾病知识讲解、药物护理与饮食护理等,对患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护理,进而使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增添了医患双方之间的信任[4-5]。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后,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深层次的疾病知识讲解与症状护理,并且对患者进行了良好的疏导,使其摆脱恐惧心理,最终有效的提升了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预防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护理方式。然而关于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所产生的深远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仍然需要加强自身的护理能力与护理知识,如此才能确保预防性护理模式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敬.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7):728-730.

[2]陈淑杰,魏雁林,张三英,等.循证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4):1278-1279.

[3]周娜.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19-220.

[4]熊明燕.护理干预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3):373-374.

[5]蔡菊萍.综合性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1):139-139.

论文作者:蒋珊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研究论文_蒋珊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