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理论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理论体系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理论不能指导我国经济实践
我国现在处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最好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成就。1979-2011年,中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2011年中国的GDP总量达7万亿美元,人均GDP5225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我们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理论依据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在西方经济金融理论著作中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马克思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将被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这是正确的,但对于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具体规划。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符合人类利己的本性,因此它是永世长存的,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完全可以有效配置资源,保持经济均衡发展,增进社会福利。但实践表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经济危机并两极分化,人类社会从来就没有完全有效的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各年不同,但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国家那种经济、金融危机。西方理论不能指导我们的经济实践。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我们在经济实践中创造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应该把这种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从而指导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是在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非常不发达的条件下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必然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包括时间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我们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其他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的工业化、城镇化、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不是完全用国家计划这只“有形的手”,也不是完全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而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实践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这样的生产方式和经济体制是正确的。
构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挥金融的作用。金融业是经营货币资本这个特殊商品的行业。货币既是交易媒介,又是资本存在的一种形态。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是从预付货币资本开始,通过流通、生产过程,以增值的货币回归。在社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货币发挥媒介作用、导向作用、纽带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普通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是异质的,数以百万计的不同种类商品的供产销是不能直接计划安排的,它们只能由市场调节。货币是同质的,只有量的区别。在价值符号流通的条件下,货币是国家或货币当局发行的公共产品,它可以而且必须由国家计划调控,国家通过计划调控价值的运动来影响使用价值的运动,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主要是货币供应量(贷款规模)、利率、税率、汇率。
货币既是交易媒介,又是资本存在的一种形态,国家控制货币供应量就可以控制社会总需求,使其与社会总供应相适应,同时也可以控制社会对货币资本的需求。各国经验表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G D 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之间有内在联系。国外流行的一种理论是交易方程式(MV=PT),交易方程式隐含两个理论前提:货币只是交易媒介,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短期内商品实物数量稳定,因此,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呈正比例变化。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实际经济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要保持币值稳定,货币当局只应按实际经济增长率来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1979-2011年,我国实际GDP年均增长10%,按照这个理论,M2的供应量只应每年增长10%。如果这样,中国会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我国经济会崩溃。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看,16%的M2年增长率支撑9%的实际经济增长率,有1%左右的通货膨胀率。这1%可以视做统计误差。因此,16%的M2年增长率,支撑9%的G DP增长率,我们可以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高速增长,这是最佳组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在实践中有的年度达到了这个最高境界。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不要盲目照搬国外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
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主要基于银行体系贷款增加和外汇储备增加。过多的外汇储备不利于我国长远发展,我国出口大量有内在价值的商品,耗费了资源和劳动,换回的却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等于我国向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提供无息贷款,而且还承担该国货币贬值的风险,这对我国不利。从长期看,我国国际收支应保持平衡,并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部分,现有过多的外汇储备应转化为投资或资源储备。
利率、税率、汇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它们应配合使用。利率是借贷货币资本价格。根据一物一价原则,一定时期应有一个一般利率水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利润率是不相同的。只有存在不同企业利润率的差别性,利息率的一般性,借贷货币资本才会流向产品社会需要、效益好的企业,信贷与利率才能起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中央银行确定基准利率,但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一般来说,利息率的上限是平均利润率。靠高利贷来满足企业货币资金需要是不可能持久的。利率政策应该实行实际利率为正的低利率政策。信贷、利率的作用主要是调控经济总量均衡,增进社会经济效益,而不应承担促进社会公平的任务。税收是政府行为,应运用差别税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汇率则应保持均衡汇率,对经济运行发挥中性作用。
未来20年我国仍可保持高速经济增长
中国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高速增长的长周期尚未结束,今后20~30年仍有可能保持8%的增长速度。
2011年,中国GDP总量为7万亿美元,人均5225美元,美国分别为14.5万亿美元和46000美元。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中期阶段。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以上,GDP总量还不到美国的一半。中国国内市场还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可以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拉动经济高速增长。
就居民消费市场而言,我国现在还欠发展。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70%,中国是43%;每1000人拥有的汽车数量,美国是中国的9倍,计算机则是18.6倍……我们要达到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消费品生产还要有极大的扩张。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1.3%,经济发达国家为90%,今后20~30年中国有几亿农村人口将转入城市,构成巨大的居民住宅和城市设施的刚性需求。我国工业规模虽然已很大,但总体上看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则比较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十分正确的。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35亩,每户平均3.5人,三四口人经营四五亩地,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在生产五要素中只发挥了劳动力一个要素的作用,很难注入资本与技术,更谈不上现代管理。由于土地报酬递减,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农业要保证持续稳产、高产,必须注入资本与技术,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农业(水利)需要有大量投资。如果我们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我国还有一段高速增长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我国经济可以承受9%的增长率,上下各一个百分点,8%~10%都属于合理区间。1979-2011年年均增长10%,是在上轨运动,今后30年由于居民消费比重增加,储蓄率降低,增长速度会下降,但仍可能保持8%的增长速度,这仍然是很高的速度。要增大居民消费的比重,就必须不断提高工资水平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有钱花、敢花钱。根据经济学原理,工资提高水平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水平,将会通过物价上涨达到新的均衡。年度平均工资提高水平,不应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水平加可接受通货膨胀率(3%)之和。我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每年约增长6%~7%,如果把可接受通货膨胀率定为3%,每年工资平均增长率定在10%是可取的。
总之,如果我们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抓住城市化、现代化机遇以提高居民消费比重为主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是有可能保持20~30年年均8%的经济增长速度的。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货币供应量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通货膨胀率论文; 经济学论文; 货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