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闵瑞[1]2014年在《负性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表征与应用》文中指出光敏聚酰亚胺材料在赋予普通聚酰亚胺优异光敏性能,简化了聚酰亚胺制备加工工艺的基础上,依然保留了普通型聚酰亚胺材料原有的优异的电绝缘性能、热稳定性能、化学稳定性能、机械性能以及耐辐射性能,因而在半导体、机械精加工等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在前人关于光敏聚酰亚胺材料研究的基础之上,系统的对离子型光敏聚酰亚胺以及酯型光敏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两步法成功合成离子型光敏聚酰亚胺前驱体,并系统分析了合成中各种因素:主链结构、两单体摩尔比、溶剂、固含量、加料顺序、加料方式、反应时间等对光敏聚酰亚胺制备的影响。该光敏聚酰亚胺前驱体体现了优异的热力学性能,抗吸湿性能,力学性能等相关性能。2)对PMDA-ODA型,BPDA-ODA型等各种主链结构离子型光敏聚酰亚胺的紫外光刻工艺进行了讨论与优化,并添加了一系列的光引发剂,达到了加速离子型光敏聚酰亚胺前驱体曝光的目的。此外,对离子型光敏聚酰亚胺的电绝缘性能进行了测评,证明光敏叔胺的加入不会影响其优异的绝缘性能。实验表明离子型光敏聚酰亚胺的光敏性能与电绝缘性能等诸多性能都能够满足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要求。3)分析了酯型光敏聚酰亚胺亚胺合成的两种途径,并对ODPA-ODA型酯型光敏聚酰亚胺进行了表征与分析,显示了较好的热力学性能与光敏性能,展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丁丽琴[2]2007年在《含戊二烯酮结构的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指明聚酰亚胺(PIs)是一类具有优异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机械、电气、化学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在现代尖端技术领域中。光敏聚酰亚胺(PSPIs)是具有感光和耐热双重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与非光敏聚酰亚胺相比,PSPI在高分辨率的光刻工艺中可以大大简化了所必需的、复杂的多步加工过程。同时又因其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良好的机械性能、介电性能及易于流平等特点,被广泛用作集成电路器件的应力缓冲层或保护层和多芯片组装系统中绝缘隔层。因此,PSPIs自七十年代中期问世以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目前有机功能材料的研究热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通过常用的两步合成法,合成了主链含戊二烯酮和含氟结构的可溶性光敏聚酰亚胺。同时探讨了所合成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具体包括以下叁个方面的内容:1.含戊二烯酮的二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是以K2CO3为催化剂,在超声辐射下,由硝基苯甲醛和丙酮经Claisen-Schmidt缩合而制得。所得产品经元素分析、熔点、IR、1H-NMR和MS测试而确认,同时讨论了影响产品收率的几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超声辐射能显着地促进其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与文献报道方法相比,此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产品收率高达88%以上。因此,该方法可望用于一些含强吸电子基的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2.含戊二烯酮结构的光敏性二胺是由1,5-二硝基苯基-1,4-戊二烯-3-酮在SnCl_2.2H_2O-HCl还原体系下还原制得。同时讨论了影响产率的几个因素,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在SnCl_2.2H_2O-HCl还原体系下,SnCl_2.2H_2O与1,5-二芳硝基-1,4-戊二烯-3-酮的摩尔比为9,80℃反应4.5h,产率高达91.7%。与文献报道相比,此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和收率高等优点。产物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熔点、IR和1H-NMR证实。3.采用两步合成法,用4, 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6FDA)与光敏性二胺1,5-二(氨基苯基)-1,4-戊二烯-3-酮(BAPO)合成新型的可溶性光敏聚酰亚胺(PSPI)。用FT-IR,1H-NMR,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热性能和光敏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在常见的有机溶剂DMF、NMP、和DMSO中,显示了极好的溶解性能;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其玻璃化温度为268℃,5%的热失重率的温度为467℃,800℃时聚合物的剩余组分为54%;聚合物的感光性通过UV-Vis光谱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光刻工艺。

张学辉[3]2010年在《有机薄膜晶体管绝缘层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有机薄膜晶体管是采用有机半导体作为有源层的一种具有逻辑开关特性的场效应器件。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与传统的无机薄膜晶体管(TFT)基本相同,与无机薄膜晶体管相比,有机薄膜晶体管具有以下优点:(1)有机材料来源广泛,质轻;(2)制作工艺简单(加工温度低,可溶液加工等),成本低;(3)低弹性模量等。这些优点使得有机薄膜晶体管能够满足电子工业低成本、大面积柔性的发展要求。在有机薄膜晶体管中,绝缘层是有机薄膜晶体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薄膜晶体管的电荷主要是在临近绝缘层一侧的有机半导体层(2-6个分子层)中传输,因而绝缘层材料性能的好坏影响着整个晶体管的性能。所以研制性能优异的绝缘层材料对晶体管的发展就有重大意义。本论文正是基于这一思路,从传统的聚合物为出发点,合成了可直接光写入的新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肉桂酸乙酯的共聚物,并测试了以此为有机薄膜晶体管的绝缘层材料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合成了可直接光写入的聚氨酯,紫外交联后,聚氨酯薄膜形成叁维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溶剂性,这样就放宽了其上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工艺,而且交联后的薄膜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我们首次将其应用于有机薄膜晶体管绝缘层材料;为了提高有机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及电容,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原位生成二氧化钛或者二氧化锆纳米粒子的杂化材料,通过调节无机部分的含量,实现有机聚合物介电常数及电容可调,有效降低操作电压;最后利用两步溶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光敏表面修饰的聚酰亚胺,该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及感光性。通过引入顶端带有联苯结构的长链,降低了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能,使得有机半导体与绝缘层之间具有更好的兼容性,从而提高了晶体管的综合性能。

吴桂龙[4]2004年在《有机可溶性聚异酰亚胺及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聚酰亚胺是一种具有优良耐热性、耐化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电气、微电子、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但是,广泛传统的聚酰亚胺材料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1)不溶解、不熔融,难于加工;(2)较高的吸水率(3%);(3)较低的光学透明性(截止波长>400nm)、(4)缺少功能性基团,难以用于某些特殊用途以及(5)相对较高的介电常数。因此改善聚酰亚胺的性能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焦点之一。 为此,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两种聚异酰亚胺(PII),即ODPA-BAPP(PII1)和6FDA-BAPP(PII2),并对异酰亚胺化过程进行了红外跟踪,确定了异酰亚胺化的最佳条件。利用异酰亚胺环具有酸酐性质的特点,使之与醇类反应,得到溶解性能优良的聚酰胺酯(PAEs)。若所用的醇是不饱和醇如丙烯酸羟乙酯(HEA),则所制得的聚酰胺酯具有对向列相液晶分子良好的光取向性能,其预倾角为0.6°。 此外,本论文还设计并通过3,5-二硝基叁氟甲苯与二酚化合物的硝基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二硝基化合物,将其还原最终合成了叁种间位取代的含氟二胺单体TFPDA、TFBPDA与TFMDA,并对其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此类二胺单体制备的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不仅可溶于强极性溶剂,还可溶于某些弱极性溶剂中,有的甚至在甲苯中也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表明这类聚酰亚胺溶解性能优良。此外,这类聚酰亚胺的热分解温度在500℃以上,紫外截止波长在350nm以下,吸水率在0.6%以下,说明它们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较好的光学透明性和较低的吸水率。 最后,本论文设计并通过2,6-二甲基苯胺与不同含氟芳香醛化合物的缩合反应合成了叁种多烷基取代的含氟二胺单体FTMDA、3FTMDA与6FTMDA,并考察了其聚合行为。结果表明,由此类二胺单体制备的聚酰亚胺同样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在强极性溶剂与某些弱极性溶剂中均具有优良的溶解性。部分聚酰亚胺还可溶于甲苯。此外,这类聚酰亚胺的热分解温度在500℃以上,紫外截止波长在350nm以下,说明它们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较好的光学透明性。

魏小尉[5]2009年在《水溶性负性光敏聚酰亚胺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水系显影的负性聚酰亚胺(PI)及其合成方法,该聚合物以4,4-二胺基二苯醚(ODA)和均苯四酸二酐(PMDA)为基本原料,在合成的过程中加入了马来酸酐(MA)作为封端剂,并加入了2-二甲氨基乙醇(DMEA)和2-二甲氨基-乙烷基甲基丙烯酸酯(DMAMA)作为成盐剂和聚酰胺酸(PAA)反应生成聚酰胺酸盐(MA-PAD),从而使生成的聚合物具有水溶性;另外,MA和DMAMA分子内的双键赋予了此种聚合物光敏的性质。把得到的MA-PAD溶液涂膜,在光掩膜下,经紫外光光照处理,经水显影成像,再升温使其亚胺化,就可得到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图案化聚酰亚胺(PI)。本课题对得到的样品进行了核磁共振谱图(~(13)C-NMR),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以及热失重(TG)等测试。通过~(13)C-NMR谱图和FTIR谱图可以看出MA已经封端,且DMEA和DMAMA成功与PAA分子链络合成盐;通过SEM图和AFM图可以看到聚酰亚胺薄膜的图案化,并且边界清晰、分辨率较高;通过对样品的TG分析,可以算出在加热过程中小分子DMEA、DMAMA和水的脱除量,从而可计算出参与成盐的链节量。可溶光敏性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光成像性能和力学性能,在微电子加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孙自淑[6]2006年在《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某些使用光纤的领域,由于其工作环境温度很高,必然要求光纤涂料不但要满足一般光纤涂料的性能要求,还要满足耐高温的要求。光敏聚酰亚胺(PSPI)是兼有耐热性能与感光性能的一类高分子材料,目前主要用在微电子、航空航天及光电子等领域。如果对光敏聚酰亚胺结构进行改性,利用UV固化技术,将其用于耐高温光纤涂料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本课题的要求,对所要合成的光敏聚酰亚胺进行了分子设计及工艺路线的选择。采用低温溶液缩聚—高温化学亚胺化的新工艺方法,分别选用丙烯酸羟乙酯(HEA)、季戊四醇叁丙烯酸酯(PETA)和顺丁烯二酸酐(MA)为光敏基团合成封端型光敏聚酰亚胺。实验发现,以MA的封端效果较好,比较成功的在聚酰亚胺分子链中引入光敏基团,所得PSPI低聚物具有一定的溶解性、耐热性及固化性能。实验还采用红外光谱(IR)对光敏聚酰亚胺的亚胺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在亚胺化过程中,随酰亚胺化时间的延长,酰亚胺化温度的增高,亚胺化速率变快,亚胺化程度增高。 为改善光敏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实验还采用叁元共聚的方法,分别选用4,4′—二氨基二苯醚(ODA)、二氨基二苯砜(DDS)、3,3′—二甲基联苯胺(DMPA)为二胺单体,以均苯四甲酸酐(PMDA)为二酐单体,HEA为光敏基团,生成一系列光敏聚酰亚胺共聚物。通过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IR)、X-ray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采用叁元共聚的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光敏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及结晶性,同时使其保持了良好的耐热性,并发现所选用二胺种类和配比对所合成聚合物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所合成样品的特性粘数在1.08dL/g~1.38dL/g范围,其中PSPI(Ⅱ)的溶解性能较好。它们的外延起始温度均在530℃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稳定性顺序为PSPI(Ⅰ)>PSPI(Ⅲ)>PSPI(Ⅱ),Tg变化趋势与热稳定性顺序一致,分别为319.30℃、298.62℃、293.30℃。实验还对采用叁元共聚型PSPI(Ⅱ)低聚物所配制出的UV固化涂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周萌萌[7]2015年在《自增感型光敏聚酰亚胺的制备与表征》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和3,5-二氨基苯甲酸为主要原料,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对氨基苯甲酸为封端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然后分别以4-羟基查耳酮和肉桂醇为功能性单体合成了两种侧链上含有光敏基团的光敏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经过化学亚胺化得到两种光敏聚酰亚胺溶液。接着用去离子水沉析和洗涤,干燥后得到两种光敏聚酰亚胺树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FTIR)、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对两种光敏聚酰亚胺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地合成了两种光敏聚酰亚胺树脂。采用FTIR对曝光前后的含查耳酮结构的光敏聚酰亚胺薄膜的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1647 cm~(-1)处C=C的特征吸收峰消失,说明经过紫外线曝光后的含查耳酮结构的光敏聚酰亚胺分子中的C=C发生了交联反应。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的结果表明含查耳酮结构的光敏聚酰亚胺树脂的分子量为5047,含肉桂基结构的光敏聚酰亚胺树脂的分子量为462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UV-Vis)得出含查耳酮结构的光敏聚酰亚胺树脂和含肉桂基结构的光敏聚酰亚胺树脂的最大紫外可见吸收波长分别为319nm和326nm。溶解性分析结果表明曝光前的两种光敏聚酰亚胺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而曝光后的光敏聚酰亚胺薄膜的溶解性降低。此外,本文还对两种光敏聚酰亚胺树脂的光敏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含查耳酮结构的光敏聚酰亚胺薄膜的最佳曝光时间比含肉桂基结构的光敏聚酰亚胺薄膜短,其曝光时间分别90s和100s左右。热失重(TGA)测试结果表明含查耳酮结构的光敏聚酰亚胺薄膜失重5wt%的热分解温度为351℃,含肉桂基的光敏聚酰亚胺薄膜失重5wt%的热分解温度为280℃。

丁丽琴, 王维, 张爱清[8]2008年在《含戊二烯酮结构新型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用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6FDA)与光敏性二胺1,5-二(氨基苯基)-1,4-戊二烯-3-酮(BAPO)合成新型的可溶性光敏聚酰亚胺(PSPI)。用FT-IR,1H-NMR,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热性能和光敏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在常见的有机溶剂DMF、NMP和DMSO中,显示了极好的溶解性能;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其玻璃化温度为268℃,5%的热失重率的温度为467℃;聚合物的感光性通过UV-Vis光谱进行了研究。

杨洁[9]2012年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UV可交联型聚酰亚胺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敏聚酰亚胺除了具备机械强度高、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辐射、电绝缘性、阻燃性、低介电常数等优异性能之外还兼具感光性能。本文以侧基为氯甲基的聚酰亚胺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光敏性酯化查尔酮单体进行ATRP聚合,设计合成一系列UV可交联型接枝聚酰亚胺。利用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以NaOH为催化剂合成4-羟基查尔酮(HSPK),并与甲基丙烯酰氯进行取代反应,合成适用于ATRP反应的单体酯化查尔酮MSPK。HSPK和MSPK结构经FT-IR、1HNMR和UV-Vis进行表征。以PI为原料,氯甲基甲醚为氯甲基化试剂,SnCl4为催化剂,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在PI侧链引入活性基团氯甲基CH2Cl,通过改变氯甲基甲醚加入量和反应时间控制CMPI的氯甲化率,合成氯甲基化率为50%和95%的两种CMPI,作为ATRP反应的大分子引发剂。两种聚合物的结构通过1H NMR,FT-IR进行表征。以50%、95%CMPI作为大分子引发剂,以CuCl和bpy作为催化剂,引发MSPK发生ATRP反应,合成侧链上含有查尔酮结构的光敏性接枝聚酰亚胺PI-gPMSPK,并探讨引发剂、配位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ATRP聚合的影响,通过FT-IR、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该ATRP反应最适催化体系为CuCl/bpy,最适反应温度为100℃,单体转化率随氯甲基化率的增大和反应时间增长而增大。该ATRP反应呈一级动力学反应,分子量随转化率呈线性增长,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制得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敏性,在紫外光照射下分子之间发生光交联反应,其最大光交联程度可达到80.12%。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溶于CHCl3、THF、DMF、DMAc等多种有机溶剂,但光交联之后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Tg大于121.6℃,起始热分解温度大于210℃。

王艳荣[10]2011年在《可溶性含钌配合物和空穴传输基团聚酰亚胺光伏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太阳能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能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基于光生伏打效应的太阳能电池是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目前常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具质量轻,成本低和易大面积加工的特点而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研究关注的热点。而聚合物的光吸收与太阳光谱不匹配,载流子迁移率较低以及材料的稳定性较差等是造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相对较差的主要原因。聚酰亚胺是一类具有很高热稳定性(一般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于200℃)、光化学稳定性较高、同时又具有电子给体/受体交替主链等特点的材料。本文通过分子设计,将金属钉配合物引入聚酰亚胺的主链或侧链以拓宽其光吸收性能;在主链中引入具有庞大侧基笏的9,9-二苯基芴二胺(FBPA)或叁苯胺二胺单体M2(tpa)制备热稳定性和光化学稳定性较高、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光吸收、并具有较大电荷迁移率的新型聚合物光伏材料。1、首先合成了两个含螫合配体(L)二胺单体M1(bpy)和M3(tpa(bpy));然后M1、M3和FBPA或M2以1:0,3:1,1:1,1:3的比例与含氟二酐(6FDA)通过“高温一步法”进行共缩聚,合成了主链或侧链含联吡啶螫合配体和空穴传输基团的新型聚酰亚胺LHPI-1(bpyx.-FBPA-PI)(x:含螯合配体二胺占二胺单体的摩尔分数)、LHPI-2(bpyx-tpa-PI)和LHPI-3[tpa(bpy)χ-tpa-PI];通过"一锅煮'的方法,LHPI-1、LHPI-2和LHPI-3与钉金属配合物(Ru-complex)配位得到主链或侧链含金属配合物和空穴传输单元的聚酰亚胺DHPI-1、DHPI-2和DHPI-3。1H-NMR、IR、元素分析、GPC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单体和聚合物与设计的化学结构一致。2. DHPI-1、DHPI-2和DHPI-3在高沸点、强极性溶剂DMSO、DMF等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在THF、CHCl3等低沸点、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随着FBPA和tp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TG表征结果显示LHPI和DHPI都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通过UV-Vis吸收光谱表征结果显示金属钌配合物的引入将DHPI-1、DHPI-2和DHPI-3的吸收边带拓宽到了750 nm左右,有利于聚合物捕获可见光区的太阳光子。FL光谱表征结果显示,DHPI-1和DHPI-2的荧光强度除了bpy25Ru-tpa-PI之外荧光强度明显弱于相应的LHPI-1和LHPI-2,说明金属钉配合物对聚合物有荧光猝灭作用,荧光猝灭效应可以降低聚合物吸收光能的损失,有利于聚合物中激子的分离,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但是LHPI-3和DHPI-3具有几乎相同的荧光强度,也说明了侧链柔性挂接金属配合物不影响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3、通过循环伏安对LHPI-1、DHPI-1、tpa(bpy)100-PI和tpa(bpy)100Ru-PI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金属钉配合物的引入降低了聚合物的能带隙,提高了含金属钉配合物聚酰亚胺的给电子能力。4、以DHPI-1并(?)tpa(bpy)100Ru-PI或者DHPI-1(或tpa(bpy)100Ru-PI)与PCBM的混合物作为光活性材料,制备了太阳能电池器件。对其光电响应特性进行了初步表征,电流密度-电压(J-V)关系曲线显示典型的二极管特性。初步优化结果显示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DHPI:PCBM(1:1)/Al的器件具有相对较好的光伏性能。其中以tpa(bpy)100Ru-PI:PCBM(1:1) (w/w)为光电活性层的器件ITO/PEDOT:PSS/tpa(bpy)100Ru-PI:PCBM(1:1)/Al的光伏性能较好,在55 mWcm-2光照下,其Voc为0.30 V,Jsc为100.1μA cm-2,FF为0.31和ηc。为1.71×10-2%,特别是cη。值从没有阳极修饰的单层器件(ITO/tpa(bpy)100Ru-PI:PCBM(1:1)/Al)的2.67×10-5%提高到1.71×10-2%。

参考文献:

[1]. 负性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表征与应用[D]. 闵瑞.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2]. 含戊二烯酮结构的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D]. 丁丽琴. 中南民族大学. 2007

[3]. 有机薄膜晶体管绝缘层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应用[D]. 张学辉. 吉林大学. 2010

[4]. 有机可溶性聚异酰亚胺及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吴桂龙. 河北工业大学. 2004

[5]. 水溶性负性光敏聚酰亚胺的制备[D]. 魏小尉. 北京化工大学. 2009

[6]. 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孙自淑. 安徽理工大学. 2006

[7]. 自增感型光敏聚酰亚胺的制备与表征[D]. 周萌萌. 河北科技大学. 2015

[8]. 含戊二烯酮结构新型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J]. 丁丽琴, 王维, 张爱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

[9].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UV可交联型聚酰亚胺及其性能研究[D]. 杨洁. 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0]. 可溶性含钌配合物和空穴传输基团聚酰亚胺光伏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 王艳荣. 郑州大学. 2011

标签:;  ;  ;  ;  

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