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大选意味着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黑论文,意味着什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述评
随着9月14日波黑大选临近, 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此次选举对蹒跚在和平道路上的波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上周末,欧盟驻波黑高级代表比尔特在欧盟外长会议上表示,波黑大选后的局势将变得更加复杂,至少在今后两年内,国际社会需保持在波黑的军事存在;美国资深政治家基辛格博士也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指出,波黑选举只不过是一场“闹剧”,它不会为解决三个民族间根深蒂固的矛盾带来任何转机……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对波黑局势难以持乐观态度。不过,此次大选毕竟是波黑和平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它将首次产生波黑合法的权力机构。
上月末,负责波黑选举工作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已决定推迟地方选举,因此,14日的大选将只涉及波黑中央及两个实体(塞尔维亚共和国、穆克联邦)的权力机构。中央一级将选举主席团和议会,而两个实体则分别选举各自议会和总统(塞尔维亚共和国还将选举副总统及主席团)。组成中央主席团的三名代表分别从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族中选出。其中得票最多者担当第一任主席团主席,以后由三个民族的代表轮流担任。中央议会分为代表院和人民院。组成代表院的42名代表1/3来自塞尔维亚共和国,另外2/3来自穆克联邦,通过选举产生。而人民院的15名议员(三个民族各有五名)则分别由塞尔维亚议会和穆克联邦议会委派。中央议会还将选出来自不同民族的三名代表,轮流担任议会主席和两名副主席职务。
由于选举规则将中央主席团及议会中的席位平均分配给了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族,从某种意义上说,三个民族之间在14日选举中并不存在竞争关系,真正的较量将在各民族内部不同党派间展开。据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公布的材料,波黑获准参加选举的政党和党派联盟共有47个,它们推举的候选人和独立候选人加起来多达2.8万人。 如认真研究一下它们的竞选纲领,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塞族的政党大都主张塞尔维亚共和国成为主权国家,最终与南斯拉夫合并;克族各政党则对取消“克罗地亚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共和国”极为不满,希望有朝一日“复国”,并回归母国克罗地亚;穆斯林政党虽主张波黑完整统一,但强调突出穆斯林的地位。至于同一民族各党派存在的政见分歧,则主要表现在经济政策等问题上。美国等西方国家为打击波黑强硬民族主义政党、扶植温和派做了许多努力,但收效甚微。舆论普遍认为,残酷的战争所留下的阴影尚未消除,选民们对与其它民族一起生活心存疑虑,目前处于执政地位的强硬民族主义政党在竞选中获胜的可能性非常大。由此可见,此次选举虽将产生合法的政权机构,但不会改变波黑政坛的力量对比。能否靠波黑内部力量巩固其和平与统一,仍是个未知数。
波黑宪法已写入代顿协议。它规定波黑是统一的国家,两个实体不得控制相互间的边界,但一方的军队不得进入另一方境内;波黑中央政权机构在国际事务中代表波黑,负责外交、外贸、海关、金融及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其它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均下放给实体;两个实体有权与邻国建立特殊关系,经中央议会批准还可与其它国家或国际组织签署协议。根据宪法,在波黑中央政府部长总数中,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族各占1/3。 他们在中央主席团和中央议会人民院中的代表均可对有关决议行使否决权。
经过战争期间的民族清洗,波黑三方控制区的民族结构已趋于单一化。另外,两个实体均拥有绝大部分国家行政权力,实际上已近乎分了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大选后强硬民族主义政党继续执政,塞尔维亚共和国与穆克联邦和平相处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经过一段痛苦的磨合期,波黑新政权机构有可能运转起来。
但目前的问题是,这一前景并不意味着波黑各民族之间将真正和解,它仍将是一种具有“外部强制色彩”的脆弱的和平,必须以国际社会在波黑的政治、军事存在为其前提条件。这一点已经引起西方大国的重视。日前,法国总统希拉克提出重建波黑和平的中期计划,并与德国等国磋商延长多国执行和平部队任期事宜。法国的倡议已得到欧盟15国的支持。据悉,10月将在爱尔兰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讨论加强在波黑的国际警察力量问题。
总之,14日的大选将是波黑和平进程的转折点,它会使波黑这个特殊形式的国家由文字变为现实。但要维护这个国家的完整与统一、保障其和平与稳定、增加内部凝聚力,仍需要有关各方以及国际社会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本报贝尔格莱德电)
标签:波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