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人民医院 1502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五味消毒饮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1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中医组给予五味消毒饮灌肠,西医组给予甲硝唑和庆大霉素治疗。结果 中医组有效率为94.8%,西医组有效率为74.1%,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且中医组疗效短,副作用小。结论 五味消毒饮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效果显著,且无任何副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五味消毒饮;保留灌肠;肛窦炎
肛窦炎是指肛隐窝、肛门瓣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引起肛肠疾患的主要传染源。因此,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我院从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探讨用五味消毒饮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肛门内有疼痛、坠胀、灼热感,排便时向会阴、臀部放射。肛门指诊在齿线处有明显触痛或凹陷变深肛镜检查:镜下可见到肛窦、肛门瓣充血、水肿,轻压病窦处可见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溢出。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8例,中医组,男36 例,女22 例;年龄21~57岁,平均44.21±2.34岁;病程0.5~7年,平均3.17±1.24年,西医组,男37 例,女21 例;年龄22~57岁,平均44.75±2.47岁;病程0.5~7年,平均2.24±2.0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中医组给予五味消毒饮灌肠,方剂为: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患者排空粪便后,洗净肛门,将硅胶导尿管置入肛内,以注射器抽取五味消毒饮药液从硅胶导尿管中注入肛内。2次/d,治疗2周。对照组在排空大便后,取侧卧位上,以0.5% 甲硝唑注射液50mL+ 庆大霉素8万单位混合均匀,抽取药液,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5 ~ 7 cm,将药液注入肛内直肠下段,保留2~ 4 h,1次/晚,10 d为1疗程。
1.3 疗效判定 症状及体征均消失,肛镜检查肛窦恢复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肛镜检查肛窦部无充血为显效;症状改善,肛镜检查肛窦部轻度充血为好转;症状、体征均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率的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中医组有效率为94.8%,西医组有效率为74.1%,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47,P<0.0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两组疗程比较 中医组疗程10~14天,平均12.45±0.78天,西药组疗程12~18天,平均14.75±0.29天,中医组较西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05,P<0.01)。经过3个月的随访,中医组1例复发,西医组复发3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中医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西医组有2例有恶心、呕吐,停药后好转。
3 讨论
中医认为肛窦炎为脏毒,属湿、热为患,多因饮食不节,过食醇酒后味,辛辣炙博,或虫积骚扰,湿热内生,下注肛部,或因肠燥便秘,破损染毒而成,多因郁热邪毒灼伤津液,阴津亏损而成[1,2]。西医认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肛隐窝开口向上,窦口呈闭合状态,粪便不易进入,但由于肛窦呈袋状,引流较差,加之附近游离的肛瓣也容易损伤,所以当腹泻时粪便进入肛隐窝潴留,导致炎症的发生;当干便或粪内异物如骨刺等通过肛管时,也可损伤肛瓣及乳头,引起肛隐窝炎;或因肛瓣及乳头水肿,阻塞肛液从肛窦分泌,致使肛液引流不畅,使炎症加剧,并进一步通过腺管和肛腺蔓延,引起肛管直肠周围感染。据统计约有85% 的肛门直肠病变与肛窦感染有关[3]。尤其以肛周脓肿和肛瘘多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不适,有排便不尽,异物感和下坠感,严重者可伴有里急后重;肛门疼痛,常为阵发性,排便时加剧;肛门分泌物增加。若伴有乳肛头炎、肛乳头肥大则可见带蒂的肥大乳头脱出,并伴有肛门潮湿,瘙痒。肛窦炎常引起其他肛肠疾患,因此,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但是肛窦炎由于前期症状较轻,易被患者和医生所忽视[4]。肛窦炎的诊断可依据指检和直肠镜检查。
肛窦炎的治疗方法有外用,内服,手术等方法。但是由于该病迁延,病变又在肠管末端,口服药物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手术多用于发复发作者。所以采用保留灌肠治疗本病。中药灌肠可通过药物的温热刺激,可以促进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药物直达病所,使药物不被稀释而直接作用于病灶。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蒲公英含有蒲公英醇、苦味质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作用,可消除疖肿,紫背天葵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五种药物均具有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及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的作用;少加酒以通血脉,有利于痈肿疔毒之消散。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药理研究表明,五味消毒饮对于多种肠道细菌均可抑制或杀灭,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5,6]。甲硝唑和庆大霉素对抗炎作用明显,庆大霉素在粘液、分泌液中仍有较好的杀菌作用,灌肠几乎不被吸收,可发挥良好的局部作用,甲硝唑对厌氧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两者常用于肛窦炎的治疗。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后中医组有效率为94.8%,西医组有效率为74.1%,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且中医组疗程较西药组短(P<0.01)。随访3 个月,中医组无1例复发,西医组复发2例。中医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西医组有2例有恶心、呕吐。说明中医组治疗肛窦炎效果更好,且疗程短,副作用小。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结束后,患者应禁忌肥甘、辛辣、烈酒的刺激,避免便秘和腹泻,有肠道急慢性炎症应及时治疗。但是对于肛隐窝炎已成脓、伴有肛乳头肥大和隐形瘘管、肛窦深而引流不畅、经各种方法治疗无效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总之,用五味消毒饮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效果好,疗程短,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文,刘宗荣,邵明,等.止痛如神汤结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肛窦炎60 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7):48- 49.
[2]郭锡泉,曾兵.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太宁栓治疗慢性肛窦炎6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1):72- 73.
[3]孙晓霞.九华膏联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肛窦炎40例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11- 13.
[4]方宗武.五味消毒饮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1):753.
[5]马志雄.五味消毒饮辨证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60 例[J].甘肃中医,2011,24(4):15.
[6]戴秋安,朱建红,黄琪.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肛窦炎40例[J].现代中医药,2010,30(6):61-62.
论文作者:汪玉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灌肠论文; 中医论文; 西医论文; 肛门论文; 甲硝唑论文; 作用论文; 庆大霉素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