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流域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策略_生态环境论文

伊犁流域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策略_生态环境论文

伊犁谷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特色产业优化方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犁论文,谷地论文,方略论文,特色产业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犁谷地位于天山西部,呈东南走向,三面环山,有婆罗科努、科古琴、乌孙山和那拉提山,谷地呈三角形,东部顶点为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西部底边朝向中哈边界,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东西长350公里,南北宽780公里。伊犁河两岸为洪积冲积平原,伊犁河谷地可分为伊犁河谷地、喀什河谷地、巩乃斯河谷地、特克斯河谷地、昭苏盆地这5个平原地貌单元。呈东窄西宽的楔形,总面积5.63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68.54%,丘陵地占10.31%,平原地占21.55%,现有人口212万余人。伊犁谷地亦称伊犁河流域,以著名的伊犁河而得名。伊犁河是天山西部的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由发源于哈萨克斯坦的特克斯河和我国境内的巩乃斯河、喀什河三大主要支流汇合,最终注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

伊犁谷地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物华天宝,是环天山地带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又是能源、矿产富集地区,还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伊犁谷地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面向新的世纪,伊犁谷地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基础之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高度重视伊犁谷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不仅对谷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在新疆经济发展的全局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伊犁谷地经济、环境、生态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1.水资源的富集与开发利用水平低的矛盾。伊犁谷地水资源富集,境内大小河流120多条,其密度居全疆之冠,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国的3~7倍。伊犁河上游高山区是新疆重要的冰川分布区,占天山冰川的22.8%。谷地内年降水补给可达309亿立方米,是新疆平原区降水量丰富地区。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平原地区地下水总补给量45~52亿平方米,人均水资源为全国的7倍、新疆的1.84倍。但目前由于水利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较低。

2.生态环境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矛盾。伊犁谷地属天山腹地的伊犁盆地的东部,天山南、北、中数脉环隔,三面环山,西部敞开。山地海拔3000~6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44米。谷地海拔高度最低500米,最高为昭苏盆地,平均为1800米。众多的山地和丘陵,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以及阻隔作用下,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伊犁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986年的4.29万公顷增加到1999年的46.7万公顷,占全流域总面积的8.5%,土壤侵失流量达11.800万吨。盐渍化土地面积由1986年的20万公倾增加到1999年的47万公倾。同时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加剧,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与自然资源条件限制的矛盾变得愈来愈突出,加速了谷地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森林面积减少,气候变暖,雪线上升,冰川面积减少,这意味着水资源补给的减少,近年来草场退化严重,湿地大面积缩小,河水含沙量剧增。

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与经济发展对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的矛盾。伊犁谷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谷地的野生生物资源丰富,有不少珍稀植物和动物,具有科研、药用、食用等多种经济开发价值和保护价值,是世界上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天然基因库。象四爪陆龟、新雪北鲵、伊犁鼠兔等是国内独有的珍贵动物。野生欧洲李在世界上仅在伊犁谷地有发现,具有物种保护价值。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严禁捕杀,然而谷地内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对野生植物的乱挖乱采行为从未停止过,致使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使一些珍贵的生物资源濒临灭绝。

4.草场资源的富有与畜牧业产业困境的矛盾。伊犁谷地草原辽阔,草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4.3%,其中天然草场354万公顷,在天然草场中,可利用面积为310万公顷,可利用率为90.8%,草场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畜牧业产业的发展由于观念陈旧、生产方式落后,数千年沿袭下来的靠天养畜、四季转场游牧、粗放经营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依然未变,超越放牧,致使草场大面积退化,产草量减少30~50%。使得牲畜质量不高、经营效益低,畜牧业经济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产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区。

5.森林资源的丰富与林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不适应的矛盾。伊犁谷地森林茂密。伊犁河流域森林总面积51.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占新疆森林面积的11.6%,活立木蓄积量占新疆活立木蓄积量30%,全流域森林覆盖率为7.9%,是新疆主要的林木基地,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伊犁谷地的林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却与丰富的森林资源不相适应。林业生产仍停留在粗放的生产方式上,几十年来只是对山区森林进行简单的大面积采伐,加工仅停留在板材等木材及其副产品生产上。从1949年~2000年,山区森林面积减少了130余万亩,占全疆同期木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6.旅游资源大规模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伊犁谷地是古丝绸之路要冲,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新疆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古代遗存较多。同时谷地地貌复杂,自然景观奇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已逐步成为谷地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必须看到,旅游业是与生态环境条件、环境质量、环境特色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谷地旅游点的建立大多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和旅游开发规划,盲目开发,急于上马,设备简易,管理落后,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白色污染未能得到妥善处理,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不高,这些都致使许多旅游点的景观遭到人为破坏,这种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已很难适应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伊犁谷地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伊犁谷地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是走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之路,通过建立起与谷地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相协调的生态经济系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强调在市场作用下,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区域的主导和优势产业,从而改变过去只强调资源开发和资源消耗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旧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因此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进程。

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合理开发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程度,为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转换战略提供水资源支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伊犁谷地的优势资源。伊犁谷地水资源开发的重点是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尽快落实伊犁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在伊犁河流域建设一些水利枢纽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加快建设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吉林台电站等一批生态控制性工程;加强水利配套工程建设,如喀什河下游灌区扩建配套工程,巩乃斯河南岸灌区、北岸灌区改扩建工程,察布查尔县伊犁河引水渠首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及霍城县、昭苏县、新源县灌区改扩建工程,特克斯县西水东调工程等;把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伊犁河水资源持续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伊犁河鲟鱼繁殖基地和巩留县生态特色渔业立体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2.实施科教兴伊,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伊犁谷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是积极发展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伊犁谷地要积极发展环保事业,限制污染型企业的发展,立足于科技进步积极发展适用新型技术,把握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积极防止“二次开发”。利用多渠道积极学习引进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努力推进实施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和绿色标志产品,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是积极运用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防止粗放式增长。伊犁河谷作为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国内外和发达地区双重的生态侵略危机,为防止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必须在现有的法律下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手段,不仅要对排污企业收费而且要对在制造或消费过程中,产业污染或需要处理系统的产品进行收费或课税,同时要对那些具有潜在污染的产品在其价格之上征收一个附加费,直至这些产品的残留物被返还到收集系统从而使污染得以避免时该附加费将退还。加强对进入谷地的外来投资进行环保科技评价。

三是提倡树立循环经济的观念,立足高起点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提倡循环经济理念,主要是做到超前进行循环经济的设计,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充分注意物质的循环利用,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同时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资源的消耗,在生产环节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提倡清洁生产,发展绿色制造业,实现绿色生产,改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科学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在农业科技方面要加强农业关键性高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开发,采取杂交改良及遗传基因等生物技术,实施胚胎移植工程,建立主要农作物苗木、畜禽、水产品的良种繁育基地,加强农村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三大网络体系建设。以乡农科站为依托,以党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为基地,加强农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工业科技方面,逐步建立起以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强重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深化河谷地区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在大中型企业中建立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完成皮革、毛纺、制糖、水泥、酿酒,食品加工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争创一批自治区级的名牌产品。在重点经济领域,采用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把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伊犁河谷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和示范基地,重点在造纸技术、食品加工、生物制药、饲料加工、建材开发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

3.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环境保护与优势特色产业的共同发展。一是优化种植业结构,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目前,重点抓好甜菜、亚麻、大豆、优质苹果、蔬菜、红提葡萄、小浆果、中药材和优质牧草基地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化高效农业产业带。依据优势,发挥特色,围绕龙头企业生产的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和订单农业,保证伊犁谷地种植业结构优化。

二是大力调整养殖业结构,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建设畜牧业强州。强化畜牧业这一优势特色产业的突出地位,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抓住建设300万只细毛羊、40万头良种牛、30万匹肉用马和3000万只良种禽基地的目标,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进程,大力扶持中洲公司、金牛公司、美利奴细毛羊公司,德隆畜牧等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优良畜种的繁育、推广体系,加快推进良种化进程。

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把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加大对四方糖业、天一实业、金鹰亚麻、德隆畜牧、伊力特野果汁,独风流饮料、唐布拉乳品、美利奴细毛羊等产业龙头的扶持,在促其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牧户、产加销一条龙等多种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协会、农村经纪人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农牧产品流通,以优势特色产品占领市场。

四是贯彻退耕还林还草方针,大力发展林草业,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在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围绕"721"工程继续抓好先期6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年内新植速生丰产林1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25万亩。适应龙头企业的需要,大力发展纸浆、木材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重点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行科学的管理体系,尽早采取禁伐措施。加大人工造林、次生林封育和草场改良力度。大力加强植被建设,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谁退耕,谁造林种草,谁经营,谁依法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把植被保护落到实处。

五是围绕资源优势,发展工业,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结合伊犁谷地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以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孕马尿、羊胎素、亚麻酸、苯丙氨酸、蜂王浆冻干等高新技术项目,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着力支持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标签:;  ;  ;  ;  ;  ;  ;  ;  ;  

伊犁流域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策略_生态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