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性练习设计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消化、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必须精心设计一定数量的巩固性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性练习一般分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和综合练习等。下面谈谈巩固性练习设计的策略。
一.基本练习重在明理
基本练习是在学生刚刚学完新课后把刚获得的新知应用于实践的模仿性练习。基本练习虽反映了新知识的基本原理,但“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如基础知识不扎实,就无法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进行熟练应用。因此,必须通过有效指导,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新知,并将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如“小数乘法”的算法是“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因此,基本练习的设计就要围绕积的小数点确定这一重点进行。
如:把下面算式中的积上点上小数点,然后把箭号改成等号。
4.8×6.7→3216 0.48×6.7→3216
480×0.067→3216 48×0.67→3216
0.48×0.67→3216 0.48×0.067→3216
通过这样的练习,强化学生对积的定位规则的理解,避免出现定位的错误。
二.变式练习重在固本
所谓变式练习,是在不改变知识本质属性的前提下,变换其非本质属性,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消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突出对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
如在学习梯形的有关性质后,可这样设计变式练习题:下面图形是不是梯形?为什么?
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梯形的有关性质,突出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一本质属性,而舍去了位置、大小等非本质属性。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梯形概念本质的理解。
三.发展练习重在层次
发展练习是在学生较好掌握了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后向纵深发展的练习。设计发展练习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积极、审时度势地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切不可急功近利,基础不牢或梯度过陡都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以后,可分以下三个层次设计发展练习:
第一层次: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
1.一个长方形纸板面积是1200平方厘米,长为40厘米,宽多少厘米?
第二层次:加强学生对长方形面积与周长关系的理解。
2.一块长方形麦地,周长44米,宽10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三层次:将长方形面积计算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沟通。
3.一块长方形麦地,长38米,宽25米,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2千克,这块麦地可收小麦多少吨?
四.综合练习得在联系
综合练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实行横向沟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类练习。在综合练习中,要引导学生把刚学过的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思考,形成知识网络。
如在讲完比的有关知识后可设计这样一道综合练习题:
14:()=( )/48=87.5%=( )/小数=( )/成数=()÷24
这种综合练习把多种知识交织在一起,增加了难度。解题时应引导学生弄清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解题遇到困难,常常是新知掌握不牢,应用得不活,或相关知识的“可利用度”不够。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新知,复习旧知,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促进学生把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思考。
实践证明,在设计巩固练习时,如能注意以上问题,就能充分发挥练习题的效益,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掌握新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标签:梯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