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蒲村镇蒲村中心小学 722401
摘 要:艺术,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是美的极致。就连艺术所表现的“丑”,也是“丑”得那样的美。笔者认为,除了优化课堂结构以外,更应优化教师的言行,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让学生得到陶冶、受到感动、学到知识、提高认识的崇高艺术。
关键词:语文 课堂 艺术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新课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1.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突出问题的精要性。提问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就重点、难点、疑点设问,要问到“点子”上,这就是问题的切入点。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
2.通俗易懂,问得恰到好处。提问需语言简明,措词准确,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设计问题还必须考虑到问题涉及的范围,即问域。问域过宽会答非所问,问域过窄又不能回答出问题的全部蕴含,所以,问域大小应该恰到好处。
3.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设计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复杂的问题,我们不妨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
4.精巧设疑,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抓住教材内在联系及在学生最困惑的地方设疑,在学生思维定势或思维缺陷处设问。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实施提问时应尽量用语言、手势、表情、演示等方式创设“愤”“悱”情境,让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以达到提问的最佳效果。
5.方式多样,循循善诱。课堂提问若过于单调,就会使学生乏味、反感,故而提问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力求灵活多样。可采取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和暗问相结合。问题难度较大时,应巧妙分解,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提问“卡壳”时,更要灵活避开原题,变换一下提问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以取得殊途同归的效果。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体态语艺术
所谓体态语是指人体动作语言,它利用身势、手势、表情等传达信息,辅助有声语言传情达意。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理解力有限,而体态语能运用人体形象地传达信息,给小学生以足够的亲切感,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分别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视听并用,从而快速地接受丰富多彩的形象感受。
在很多特定的情境下,体态语可以代替言语的作用,甚至起到比言语更有力的效果。
体态语表达系统大致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言语者身体的动作及态势(包括面部、上肢、躯干、下肢)。第二部分是副体态语表达系统。这种系统是指言语者穿着服饰、发型打扮等等能给人一定感觉信息的附加物。第三是言语者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这种表达系统,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所主动选择或被动选择的空间位置。空间语言表达系统也能传达重要的信息。比如班主任教师看到教室混乱,便无声地站在教室门口,学生们看到老师这样,慢慢地停止说话,安静下来。这就是班主任教师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所起的作用。
1.整齐规范,顺眼入耳。我们知道一位成功的语文教师不仅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而且还要有自己特有的一些手势。优秀教师无论在卡片的出示、教棒的使用,还是图片的上挂都与有声语言相协调,恰到好处。在讲台上,老师的一举手或一弹指,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
2.优美和谐,合情合理。一般说来,每一种细微的动作都包含一定的内容。对情感强烈鲜明的用情急手势,对摹形状物的形象感较强的用象形手势,对形象空间方位性字词用指示手势……结合挂图或板书讲述时,老师要面向学生,往右边右臂指点,往左边左臂指点,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或过小,点到为止,次数不能过多过杂。
3.自然柔软,富有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做小动作或坐得不够端正时,老师可一边讲课文一边做一个双手平摆的动作,暗示全体同学坐好,或者边讲课边走近学生身旁点一点;当学生读错或答错时,老师报以微笑和略略地摇头。
静静、微微的一个眼神和手势,使课堂语言更加简洁,使学生心领神会,气氛融洽。体态语的灵活运用,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这一切与和善、真诚、充满温情的面部表情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总之,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重要方法,是讲解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没有课堂提问就没有真正的课堂教学质量。艺术性的提问能促使学生多向思考并注重教材的难点、重点,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艺术性的提问还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及时交流信息,传递思想感情,形成知识网络,活跃课堂气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独具特色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提问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妙少刚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手势论文; 艺术论文; 语言论文; 体态语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