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 江苏扬中 2122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临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好转率(96.0%)、护理满意率(98.0%)和常规组(82.0%、84.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早期护理干预;临床结果
急性脑血栓为临床常见性病症,发病急,病死率高,可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降低生活质量[1]。因此,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下面,本文将我院所接收患者作为研究成员,分别实施不同程度护理措施,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抽选2011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50例,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位于35-75岁阶段内,平均(40.8±1.8)岁;该组5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中,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8例,高中学历患者20例,初中学历患者15例,小学学历患者7例;干预组患者50例,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位于38-78岁阶段内,平均(41.9±1.9)岁;该组5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中,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10例,高中学历患者22例,初中学历患者14例,小学学历患者4例。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P>0.05)。
1.2临床诊断 (1)患者均符合急性脑血栓疾病诊断,均经CT检查确诊;(2)排除脏器功能损伤、精神异常等患者;(3)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实验,且签署临床意向书。
1.3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组实施临床基础性护理,如:病情观察、给药指导等;干预组患者给予临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
1.3.1心理护理 临床护理期间,针对性心理护理是护理重中之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交流、沟通,获得患者充分信任,指引患者自诉内心想法,从而制定个性化心理方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信心[2];并且,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讲解急性脑血栓疾病知识,让患者从根本上了解自身疾病病发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便在减少负性情绪的同时,调整最佳状态接受临床治疗,进而加快康复进度。
1.3.2体位护理 一般情况下,急性脑血栓患者体位摆放应遵循左侧、右侧卧位和平卧位相结合原则,侧卧位时应叮嘱患者伸直下方腿部,上方腿部则弯曲,这样可有效预防下部肢体痉挛;平卧位期间,瘫痪患者应将上肢向外伸展,同时抬高自身手腕,以预防水肿[3]。
1.3.3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以低盐、低脂肪食物为主,叮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每餐八分饱即可。若患者吞咽困难,可让患者自己进食,以流食为主,并拍打患者背部,减少呛咳发生率。
1.3.4功能训练 (1)语言训练。日常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借助听、说、读等方式来训练患者语言能力,初次训练时间为10分钟,随后将其更改为30分钟,每天2次,可从患者兴趣爱好角度出发,借助看电视、听收音机等来训练[4];(2)肢体训练。每天按时按摩患者肢体,以便加快血液循环,预防水肿,每天按摩2-3次,每次30分钟,从患者上肢手指逐渐向肩关节移动,下肢则从脚趾到髋关节移动,连续性按摩1周,此按摩期间需确保动作轻柔,节奏有序;(3)生活能力训练。待患者可自行行走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训练自身生活能力,让患者抬高腿部,做跨步姿势,直到可跨门槛。同时,还可让患者进行上下楼梯运动;针对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可让其适当小跑训练;上肢功能良好患者,可训练双手协调性,如:洗脸、穿衣、写字等,进而逐渐恢复生活能力[5]。
1.4观察项目 (1)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结果,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减少90.0%以上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转变,神经功能缺损减少50.0%-90.0%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未转变,神经功能缺损未满50.0%为无效;(2)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相应指标评分,标准:借助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判定,分数越高说明缺损越严重;借助生活质量量表判定其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3)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标准:借助医院制定护理满意调查表判定满意率,总分处于90分以上为满意,总分处于60-90分为一般,总分低于50分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x±s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结果比对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6.0%)和常规组(82.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详细见表1数据。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相应指标评分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期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性不鲜明(P>0.05),护理后评分转变,干预组患者转变程度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详细见表2数据。
3讨论
脑血栓为临床常见病,恶心、呕吐、失语等为疾病主要特征,伴随着病情的发展,将影响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生活质量。研究报告显示:脑血栓患者易出现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临床治疗[6]。因此,护理人员因将患者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给予患者全面、周到的临床服务,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以便缓解其负性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训练患者语言、肢体等功能,进而在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信心的同时,加快康复进度。从本组研究得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好转率、生活质量评分和基础护理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加快患者神经循环系统的建立,帮助代偿功能恢复,符合曾小群[7]研究。
综上,给予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朱锁存.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观察[J].药物与人,2014,24(05):174.
[2]江志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3786-3787.
[3]郑爱嫆.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8(09):296-297.
[4]姚仙桃.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14(06):56-57.
[5]孙春华.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35):658-660.
[6]韩玲,刘颖梅.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18(05):1245-1246.
[7]曾小群.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22(12):150-151.
论文作者:耿留珍,王敏,戴月美,印亚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两组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常规论文; 差异性论文; 肢体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