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合高中教育的产生、现状及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及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合高中是一种使普教与职教互相沟通、互相渗透的高中阶段教育的办学模式,是继九年义务教育后,改学校分流为按课程分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能力和兴趣,通过课程试探,选择普教升学(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职教升学(报考高职院校)或直接就业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综合高中教育兼具了普高与职高双重功能,克服了两者的不足,能使每一个学生合理、科学地发展。发展综合高中教育,是对现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调整,其近期发展目标是使综合高中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达到合理的结构比例。到目前为止,综合高中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主要类型,但在我国,还只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规模不大,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要进一步发展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本文试就发展综合高中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一、全球综合高中教育的产生与普及
综合中学是早期双轨制教育制度改革的产物。所谓双轨制,是19世纪在西欧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所形成的学校教育制度,其中一轨是由古代学校演变而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学校,其体系是由中学升入大学;另一轨是在工业经济条件下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上学的群众性学校,其体系是由小学、初中而后进入各种形式的职业学校。西欧的双轨制后被北美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但随着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双轨制教育愈来愈显示出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于是,开始了双轨制教育制度的改革,且从小学并轨,而后是初中以及高中的并轨。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受阶级等级观念束缚少,因而学术性学校不如西欧国家发达,而在工业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小学本身就带有群众性。随着美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美国对双轨制教育制度的改革,相对于西欧国家来说较容易些,因此,对双轨制教育制度的全面改革是从美国开始的。1918年,美国首先创办综合中学,使双轨制在中学阶段完全并轨,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美国,综合中学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一跃成为美国中等教育中最为普遍的学校类型。从70年代开始,虽然受到了选择制中学的冲击,但仍然是美国中等教育的重要形式。
在美国的影响下,有不少国家也开始进行中等教育改革。60年代以后,英国综合中学也成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类型。瑞典自从1971年正式大面积推行综合高中,到80年代后期,其发展更趋完善,综合高中已发展成为6个学科领域、30个分支专业。这些专业都有共同的教学计划,既包含了升学准备教育,也包含了一般教育和职业教育。到目前为止,有90%左右的初中毕业学生进入综合高中。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高中阶段教育的改革构想,1994年正式创办综合高中,起初只有7所学校,1995年增至16所,到1998年学校达到107所,学生已超过了30000人。此外,德国、前苏联、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创办了综合中学。
在我国台湾,自1995年创办综合高中至2000年,综合高中学校数已达127所,在校学生约32000人。我国大陆自20世纪80年代创办综合高中以来,至今也达到了一定规模。从总的趋势看,综合中学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国际现象,逐步成为各国中等教育学制的主流。
二、我国发展综合高中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对而言,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比较晚,没有出现像西欧国家那种原始的双轨制。然而,由于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我国中等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双轨制教育制度。这一新型双轨制教育制度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而且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仍需要职业教育作为支撑。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双轨制教育制度,对经济发展愈来愈不相适应。在人才培养上,两类教育的价值取向截然不同。普通高中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的文化知识准备教育,而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目标的专业教育。在现代社会里,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一旦不能升学,就沦为无职业能力的人。中等职业教育所强调的是技能的掌握程度,其毕业生可以零距离上岗,这无疑是满足了市场的需要,达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但是,当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科技含量不断升级时,这种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就不能适应转岗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行的双轨制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化的制度性障碍。由于从初中毕业就进行普高与职高分流,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大多出于被迫、无奈或不成熟,一旦进了某种教育类型的学校,要进行变换就很难实现。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公平的缺失、教育民主化的欠缺。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兴趣、爱好极不稳定,到高中阶段后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过早地进行分流,势必要抑制其个性发展。有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还可以,而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后,对不断加深的文化科学知识愈来愈不感兴趣,想学习一些技能和技术却得不到满足,只得在痛苦中度过三年的高中生活。特别是那些成绩达不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但通过多交费的方式进入了普通高中的学生,原本基础差再加上没有学习兴趣,既不可能考大学,又没学职业课程,毕业后自然没有职业能力。而那些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些本来智力素质就不错,只因初中阶段贪玩而学习成绩差,被迫进了职业学校,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的兴趣也在发生变化,当他们对文化科学理论知识特别感兴趣并想升入普通大学深造时,却受到了种种限制。很显然,无论是普通高中学生,还是职业学校学生,其中有相当多的人其个性发展受到了抑制;他们没有选择学习的权力,不能设计自己的生涯。
发展综合高中,可以解决现行双轨制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和矛盾,这是由综合高中的本质特征决定的。综合高中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发展方向的选择向后推迟,并可进行试探性的多次选择;二是文化课程和职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三是发展方向的多元性,可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对口升学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直接就业四个方向。
综合高中由于课程开设的广泛性和整合性,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类型和人才规格的要求,又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较好的方式。学生进入综合高中后,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其思想逐渐成熟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招生情况、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设计自己的生涯。这时的兴趣,与初中相比要成熟得多。学生们对自己生涯的设计,也能够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分析求证,并通过课程选择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在高中阶段通过课程分流,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发展观,强调了人的发展全面性和自由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了人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
此外,发展综合高中教育对当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在以下两个方面大有潜力可挖: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过剩的职业教育资源,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二是广泛吸纳那些有经济条件而放弃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较为紧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则相对过剩。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后,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职业学校的招生却出现了滑坡,虽近两年有所好转,但还有许多职业学校招生不景气,教育资源发挥不够,致使职业教育资源低效率运转。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经济条件仍是影响求学者不能升高中的主要因素。由于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受到限制,一些中考成绩较差的学生自然进不了普通高中,又不愿意读职业学校,只好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而综合高中的培养目标没有预先确定,这样对那些不愿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也就解决了人们的教育需要得不到满足与职业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矛盾。综合高中不仅只是具有吸纳学生的功能,而且还在于它具有消化学生的特殊功能,它可解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人们不愿读职业学校的矛盾。
三、我国综合高中教育的发展状况
我国举办综合高中渊源较长。1922年,新学制颁布之后,我国曾效仿美国在高中阶段实行综合学制,但由于当时经济的落后以及各种条件还不成熟,仅实行一年就取消了。建国以后至70年代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这两类教育的毕业生都包分配(安排)工作,因此,学生也不需要进行多向选择。20世纪80年代,职业高中开始大力发展,由于职业高中自创办起就面向市场,毕业生不包分配,因此这类学校必须考虑学生的出路。如果职业高中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向选择,这样的职业高中也就具有了综合高中的性质。因此,随着我国职业高中的发展,综合高中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如湖南省有些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英语专业等,从1985年开始就带有综合高中班的性质,学生既可以参加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也可以毕业后直接就业。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美术专业、英语专业要考专业课,文化课成绩相对要求低一些,因此,职业高中的美术专业、英语专业的学生比普通高中学生报考这些专业更具有优势。这类职业学校为了使学生具有两种发展方向,学生一般进行双向注册,同时获得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学籍。当然,这类学生的选择性受到了限制,只限于本专业的升学和就业选择,但毕竟有两种选择,学校教学要兼顾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带有明显的综合性。
为了促进职业高中的大力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些省市相继创办了职业师范高等学校或由一些高等学校开办了职业师范班,这些职业师范一部分从职业高中“对口”专业中招生。如湖南省从1986年起,每年“对口”招生达15个专业以上,每年平均招生人数达1000人以上。因此,职业高中学生也面临了升学和就业的两种选择,学校教学也要兼顾学生的升学和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综合性质。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湖南的一些职业学校与成人高校或普通高等学校中的成人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直接面向职业学校招生,因此,这类职业学校的教学也要兼顾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两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具有综合性。
但真正具有四个方向(普通高校升学、“对口”升学、成人高校升学、就业)选择的综合高中班,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如当时湖南省长沙市普通高中学生在高二毕业会考后,一些估计升学没多大希望的学生自愿到职业高中插班学习,于是一些职业学校,成班制地招收高二学生,再学1-2年可获中等职业教育文凭,学1年的获职业高中文凭,学2年的获职业中专文凭。江苏省锡山市在90年代初也开始将农村部分普通高中改为综合高中,实行“二一分段,高三分流”,分流出一半左右的学生接受职业准备教育。江苏省无锡县在1988年开始试办综合高中,到1993年,乡镇中学除了3所省重点中学外,其他30所乡镇办的高中都进行了教学改革,高二会考后进行分流,分流的学生进行有关职业教育。
全国各省市普遍举办综合高中班应是高等学校扩招后的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扩招大大刺激了普通高中的发展,而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这一新形势,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如1999年,教育部颁发了“对口招生”政策,并在各省市都得到了落实,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等院校甚至一些重点高等学校可“对口”招收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中职毕业生;教育部还倡导各省市进行综合高中试点,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广东、河北、福建、湖南等10余个省市都进行了试点。到200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安徽、河南、四川、广西、云南等其他大部分省(市、区)也都开始试办综合高中。
1999年以来,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如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对试办综合高中进行了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并组织教育科研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在办学过程中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在政策上给予扶持。1999年上海市就有15所学校试办了综合高中班,采用“双学籍双文凭”模式;江苏省常州市就有10所职业学校进行试办。二是试办综合高中班的,既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也有普通高中。如湖南省教育厅普教处负责组织了10多所普通高中进行试办综合高中,也是实行“双学籍双文凭”模式。三是试办学校积极性较高。有些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并不提倡试办综合高中,而学校为了生存、发展,不断争取主管部门的同意,大胆试办,积极探索。四是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成效。如湖南省湘潭市第九中学原是一所普通高中,自举办综合高中6年以来,学校取得长足的发展,由1999年的17个班850人,到2003年秋季增至38个班2200人;2003年的毕业生,普高升学率达80%以上,“对口”升学率达100%,其余就业的,一次性就业率达95%。五是模式多样。如江苏省就有几种模式: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厂校挂钩,联合办学”的江宁中学模式,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与就业培训结合”的南京行知实验中学模式,有“全县统筹,二一分段,高三校际分流”的无锡县模式。湖南省湘潭市第九中学实行“一年统整,二年试探,三年分流选择”的模式,高三分流采用本校内部分流和跨校分流两种方式。
综合高中的学制,有3年的,有4年的,也有弹性学制的。上海市规定综合高中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课程设置大致为两种类型:一是综合型,从一年级起,普通高中文化课程与职业课程同时开设,内容上相互渗透;另一种是迭加型,一、二年级以普通高中文化课教学为主,高三分流后,一部分学生继续学普通高中文化课程,其余的学生学习职业课程。
四、当前综合高中发展存在的问题
综合高中在全国各省市普遍试办和推广6年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数量上看,在高中阶段教育所占的比例还是太少,尤其社会反响不大,综合高中的发展至今仍未成气候,存的问题也比较多。
一是缺乏对综合高中性质的真正认识,办学方向不正确。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学校,还是社会,三个层面都存在对综合高中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历来注重的是职高与普高的比例,举办综合高中班仅仅是为了想保持职高与普高的比例而采取的应对措施,他们只在办学条件较差的普通高中和招生困难的职业学校中进行试点,有些甚至反对职业学校办综合高中班,担忧职业学校把综合班办成升学教育而失去职业教育的特色。从举办学校来看,有不少是为了解决招生困难而不得已的行为。于是在办学上,为了满足一部分人升学的需要,将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重点放在升学目标上,片面追求升学率,想以此来获得社会声誉,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从社会来看,学生、家长同样是缺乏对综合高中的正确认识,认为综合高中可以升学,因此,学生进入综合高中也主要是为了升学。
二是缺乏理论指导,综合性及选择性功能未能发挥。至今,我国综合高中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理论成果缺乏。举办学校感到这项工作没人管、没人抓,尤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更是如此。总之,既没有理论指导,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得盲目摸索。许多学校认为综合高中所谓的综合性,就是简单的“普教+职教”,因此,在办学实践中虽说是采用“一二分段,高三分流”模式,而实际上是采用“二三分段,高三分流”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完完全全是按普通高中开课,第二学年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按考试成绩进行分流;第5学期,成绩好的继续读普通高中课程、准备高考,成绩差的学职业课程,而职业课程主要是“对口”升学的几门课程;第6学期,对学职业课程的学生又进行一次分流,学习好的学生继续学“对口”升学的几门课程,准备“对口”升学,学习差的学生再学一些技术就毕业。这就是第一、二学年分一段,第三学年为一段,高三进行两次分流。这种综合高中的“综合性”,仅仅是学校提供了三个发展目标,而课程设置是断开的,根本谈不上综合性。学校虽然进行了两次分流,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分流时是按分数进行一刀切的,学生不能自主选择。由于学校的重点是放在升学目标上,学校能提供可选择的专业也是极为有限的,学生也难以按自己的特点去选择专业。
三是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效益不高。学生的发展方向虽然有四个方面,但许多综合高中,学生的潜能并未得到充分发展。由于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较差,加之教学内容多而分散,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尤其是学生专业能力不强,就业缺乏竞争力。直接就业的学生,职业课程只学一年,有些综合高中班甚至不到一年,提前2-3个月就毕业了;他们与职业高中学生相比,专业理论学习时间少,操作训练不够,这是较普遍的现象。
五、发展综合高中教育要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之深,加之我国经济实力不是很强,对教育的投入有限,发展综合高中不是一些简单的措施就能解决的,一定要做艰巨的工作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要重视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第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综合高中教育的意义。
认识是行动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类学校都在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应该说,这对发展综合高中教育所要求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有利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教育结构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一类教育。因此,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教育,就应该将高中阶段教育作为重点审视对象。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必须大力发展。而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即要求职业教育进行重新定位,要从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凡是未接受高等教育而接受过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都应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只有将普高与职高融合,发展综合高中教育,进行结构优化,才能做到高中阶段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才能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的个性发展的要求相统一,这正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
近几年综合高中教育发展不好,主要是没有从教育发展观上解决问题。试办综合高中,仅仅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升学的心理需要,以此来解决一些学校招生难的问题,达到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一些举办学校把培养目标重点放在升学上,想通过升学的成绩来吸引学生。尽管这些综合高中的升学的上线率较高,但多是只上了一般本科线或大专线,上重点本科线的并不多。要想端正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入手。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使之进一步寻求理论依据和实践佐证,应让科学而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典型的成功案例去说服人、启发人。
第二,从教育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确保必需的办学条件。
发展综合高中教育,不是简单的办学模式的改变,而是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须靠一定的教育资源及办学条件作保证。综合高中要同时开设普通高中的文化课程和职业高中的职业课程,并且课程内容要互相渗透、融合,这就要求师资力量比一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都要强,并且其结构要合理;图书、教学设施等办学条件比一般普通高职和职业高中都要好,并能保证够用。否则,就不可能满足学生选学课程的需要,课程的综合性设置和综合性教学也就难以达到适应学生多方向发展的要求,而且促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最合理、最科学地发展为目标的优势,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从近几年的综合高中的办学情况来看,大多数举办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师资、教学设施缺乏,技能训练得不到保证,既没有体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也没有体现教育结构的优化。这些学校将综合高中办得不伦不类,误导了人们对综合高中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综合高中教育今后的发展。如果不尽快改变这一状况,综合高中教育不仅不能发展,而且会逐步下滑甚至消失。
改善办学条件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近几年高等教育通过向学生收费的途径,已经大大缓解了教育经费紧缺的局面,目前教育经费最紧缺的是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尤其是农村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因此,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应该重点放在农村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上。我国GDP人均已超过1000美元,并且我国的经济还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完全做得到的。目前,我国已有数量可观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这些上市公司要进行国有股的减持,逐步实行全流通,国家可以通过国有股的减持获得一笔巨大的资金,这笔资金完全可以用在教育上,特别是农村教育上。二是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其配置。综合高中要开设多门课程,进行多门课程的实验实习,不仅要求教师多,而且实验室、仪器设备、实习场地也要多,因此,没有一定规模的教育资源是不可能举办综合高中的。可以将条件较好的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进行合并,做到优势互补,以达到综合高中的办学要求。
第三,从综合高中教育的本质特征来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综合高中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课程综合性、多次选择性和发展多向性;其真正意义在于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更能符合自己个性的潜能。这也是综合高中教育特色所在,它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都难以相比的。为实现综合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把综合高中办成“设计室”,教师就是“设计师”,为每一个学生设计合理、科学的发展方向。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是采取简单的考试方法进行分流,这实际上是先读2年普通高中,再进行1年的职业技术培训,也就是完全丧失了综合高中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功能,偏离了综合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综合高中对学生的分流,学生对发展方向的选择,不应该是一次性完成的,而应该是一个过程。学生对自己的潜能并不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在设计自己的生涯时,与自己的优势智力、潜能并不一致,这就需要学校进行正确的引导,既要注意使他们的兴趣、爱好与自己的优势智力、潜能相一致,又要注意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这一项工作量大,但又不能不做,否则,就体现不了综合高中教育的特色。学校要有专职教师做这一工作,同时还要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作用,做到专兼结合。专职教师可以由班主任老师担任,但应该设正、副班主任两人,因为这一工作的量太大。对学生的引导、测试,除了最常用的方法即通过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外,还应该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教师既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还要与家长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像那些只是上课时间才与学生见面的教师,是不会了解学生的。学校应重点关注选择学职业课程的学生,这是当前综合高中普遍被忽视的。学校通过对学生2年的观察、测试、引导,应该可以为每一个学生设计最合适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此外,还要创新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和教育模式。目前,综合高中班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边同时注册,也就是普通高中管理部门和职业高中管理部门都对综合高中进行管理,但他们只是进行学籍管理,负责发文凭而已,实际上没有对综合高中教育进行管理。这也是综合高中教育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并负责综合高中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工作。要规范综合高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应制定出综合高中教育的标准体系,包括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分流时机、办学条件、评价体系等。这些标准体系,需要在办学实践中探索,不能照搬国外的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