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 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科研论文,不断提高论文,水平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校是宽城区所属的一所普遍小学。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重要地位的不断提高,“科研兴教”、“科研先行”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教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就我校而言,仅市级以上教改实验课题就有8个,其中有3个是电化教育科研课题《运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电化教育优化课业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这些课题首先给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课题,那就是怎样确定科研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位置,如何科学地、扎扎实实地管理好课题实验工作?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统一认识,摆正位置,是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前提
坦率地讲,在认识和定位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有一个过程的。一方面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每一位教师,在今天的形势下,都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另一方面,中小学,特别是我们小学,从领导到教师,每天都处于十分忙碌的状态中,而开展教育科研,不仅每一个课题都有一套十分严密复杂的操作程序,而且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这就不能不构成一对相当尖锐的矛盾;作为日常运作早已形成一套定型的、规范的操作内容和程序的中小学,是否还有必要通过教育科研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每天要负责从教师管理到学生管理,从教学管理到后勤管理,从处理校内事务到相关社会事务的中小学校领导来说,是否还有能力和精力科学地、规范地领导和管理好科研工作?为了摆脱这一困扰,我们进行了反复的学习和探讨。除了认真参加总课题组举办的每一次学习班以外,我们还聘请了有关专家多次讲课,到一、二实小、树勋、解放、朝阳实小等一些教育科研试验比较丰富的学校进行观察、学习。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得出了两个认识。一是对我们自身来说,我们对小学领导和教师工作的紧张、繁忙的体验是切实的、长期的,这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科研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则既缺乏足够的理论认识,也缺乏足够的实际感受。因此,在面对上述矛盾时,往往是前者压倒后者,以常规工作的繁忙压倒了科研工作的重要。二是对于科研工作,没有真正把科研与教研、师培、教学等学校常规工作统一起来去认识,在科研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这一问题上缺乏坚定性,因此在科研工作的管理上往往还不够科学、不够规范。经过反思,我们认为学校要科学,规范地搞好科研工作并成功地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首先必须解决定位问题。分析我校十多年来教改工作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教师整体素质和近年来开展科研工作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天津路小学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应当而且有条件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在“先导”的位置。
把科研工作摆在“先导”的位置,首先是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要树立科研意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世纪之交的时代特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等等,这些无不反映在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应当有一个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应当善于在办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研对这些问题作出理性的回答。
其次是要把科研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教育科研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相应的机构是必要的。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和机构的运转,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科研工作的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像考核教学工作一样考核课题实验工作,对于承担课题实验的教师,根据考核的业绩给予相应的奖励并与评职晋级挂钩。这些措施为领导班子定期研究科研工作,指导科研工作,教师按程序有步骤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二、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开展电教科研的基础
开展教育科研,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电教科研更是如此。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重要特点的,没有必要的现代教育媒体,电教试践和科研就失去了基础和条件。但是,做为一所小学校,财力、物力都有限,所需开支、配备的项目门又很多,有没有必要和可能为电教科研创设较为充裕的物质条件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从认识和策略两个方面来解决的。在认识上我们力求做到四个统一:
1.把电教物质条件的创设与学校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学校不搞现代化建设不行的话,那么搞学校现代化建设不搞电教物质条件的创设也不行。
2.把电教物质条件的创设与实施素质教育统一起来。现代教育技术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如果说实施素质教育对提高中华族的素质水平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的话,那么创设必要的电教物质条件对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同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把电教物质条件的创设与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统一起来。对电教媒体的操作和应用能力,在教师教学技能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创设必要的电教物质条件,为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提高提供了可能。
4.把电教物质条件的创设与电教科研的开展结合起来。我们所搞的电教科研项目,都是与课堂电化教学紧密相关的实验性研究项目,没有必要的电教物质条件,电教科研就失去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有了上述四统一的认识,也就有了创设电教物质条件必要性,紧迫性的感受。花在创设电教物质条件上的钱,是非花不可的钱,是早晚要花的钱,
有了创设电教物资条件的决心,还要讲究创设电教物质条件的策略方法,使有限的财力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科研效益。我校所运用的策略方法是:(1)长计划短安排——“长计划”是确定创设目标;“短安排”是决定创设内容;长短结合不断提高电教物质条件的创设水平。(2)先“轻”后“重”——“轻”是指录音机、投影仪这类常规媒体;“重”是指语言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这类集成电教设备。(3)由点及面——是指由班级到年级、再由年级到全校逐渐配置。(4)保重点顾一般“重点”是电教科研的需要,要配齐配全;“一般”是教学的常规需求,要创造条件逐渐配置。
虽然我校财力有限,但我们还是下定决心尽力改善电教资源配置状况。现在我校常规电教设施一应具全,有三个标准化微机室,共有计算机82台,其中486计算机50台,586计算机1台。有56个座位的语音室一间。还有具有36个终端的闭路电视。这些电教资源基本满足了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三、规范实验研究过程,是提高电教科研水平的保证
电教实验的过程,是探求教育现象、教育过程的本质及教育规率的过程,只有在严密的控制条件下,通过规范的操作才能获得真实、客观的实验研究结果,保证实验研究结果的效度,为充实教育科学理论,提高教育实践水平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总结了以下8个环节的规范操作:
1.提出实验假设
提出实验假设是教育实验的基本出发点;验证实验假设是教育实验的最终归宿。因此,实验假设是制约实验研究全过程的关键,必须要高度重视。
我校于1996年向长春市总课题组申请课题立项,经上级组织部门同意批准,市总课题下属的子课题《电化教育优化课业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我校电教科研项目。确定了科研项目以后,我们根据相关的理论和已往的实践经验,对实验假设进行了深入地讨论研究,及时地提出了指导整个实验研究过程的实验假设。我们的实验假设为: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采用电化教育手段,使现代学习技术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相结合,先进的教育技术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通过电教的艺术处理,为学生设置赏心悦目、开心悦耳的学习怀境。在确保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减轻,进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2.确定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的确定,既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方法,又关系到实验研究结果的内效度和外效度,需要科学和慎重处理。经研究,我们采用准实验设计中的非随机取样的方法,确定二年五班为实验班,二年一班对比班,通过实验变量的对比差异验证实验假设。
3.严密组织,加强管理
学校申请到子课题后,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课题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定实验教材,定操作层教师、定课时指数,剖析教材,保证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实验课的节数不少于电教课总课时的50%。定指导层的指导标准,有目的、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充分发挥电教科研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能,确保课题正常运行。
4.建立实验研究模型
在《电化教育优化课业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这一课题实验中,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和实验假设的要求,在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下把实验研究的内容和过程概括为一个实验研究模型。实验研究模型,是实验研究的理论要素、过程和结果的简化形式,它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实验操作的内容和程序,对于规范实验研究活动,结合实验研究结果,具有主要指导意义。
5.开发电教软件
在建立实验模型的同时,我们实验小组的成员又积极开发教学媒体软件资源,针对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开发出一批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软件。教学软件开发中的选题、设计、编制、评审等各个环节,我们都力求做到学校领导、专家、教师和编制人员相结合,保证了软件开发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经济性,较好地满足了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的需要。
6.操纵实验变量,观察反应变量,控制干扰变量
实验的本质特征在于控制,不进行必要的控制,就不能称之为实验,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要有强烈的控制意识,通过实验,对电化教育如何优化课业环境,减轻学生哪方面的过重负担,提高学生哪方面的素质作出明确回答。操纵实验变量力求系统,观察实验变量力求全面,控制干扰变量力求有效,获取对验证或否定实验假设的典型资料和有效数据,提高实验研究结果的内效度和外效度。
7.资料的加工和数据处理
对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我们随时进行认真的记录、收集、加工和科学处理,并根据处理的结果对实验结果做出阶段性判断,进而对下一步的实验进行必要的调控。
8.建立机制,激发实验教师的热情
学校重视电教科研,积极为教师创设研究的条件和氛围。在资金不足的情况近三年投入120万元购建电教设施。为激发实验教师搞实验的热情,学校规定了搞教改实验的教师评职晋级优先。对有突出成绩的实验教师,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并与年终的岗位积分挂钩,使实验教师的丰硕成果得到众人的赏识,干劲倍增,以此推动我校教科研的发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学校基本上形成了重视教育科研、勇于探索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大胆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热潮正在形成。我校的许多教师都表示:我们不仅要做教育科研的实践者,我们还要做教育科研的探索者。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专家和学者的指导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我校的教育科研水平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