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李健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李健

邢台市水利工程处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施工导流设计是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坝址、坝型选择、枢纽布置和工程建设的整体进度。它也是选择枢纽布局、建筑形式和施工程序的重要因素。为了做好施工导流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导流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场景,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技术

引言

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内容,导流施工技术对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及其利用率,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在施工中使用导流技术也更加的广泛和频繁。

1.导流施工技术概述

1.1导流施工技术

导流施工是指在水利工程中,为了能使水利施工现场不过度湿润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崩塌,影响作业施工的安全和效率。如果施工区域有丰富的河流或水资源,上游的水需要排出,绕过施工现场,将水引向其他低洼地区。在水利工程中,导流技术的应用步骤在通常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因地制宜,制定施工导流的具体方案,选择合适的导流方式,能够顺利的对水流进行导流,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河床、河道位置等进行确认,在保护围堰的条件和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情况下,编制出一套较为完整且科学化的施工方案,同时注重保护周围的生态和水环境。第二,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施工导流工作,避免了渗水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影响,加强基础建设。另外,如果施工地区处于雨季时期或者汛期多发的河流周边时,需要实时监测导流渠的河水深度,以提升水利导流施工的抗洪能力,保证抗洪效果,保证正常施工导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

1.2导流施工技术的作用

加强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确保水利工程和人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生产等方面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做好导流施工可以有效提高水利工程基础的稳定性,保证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导流施工技术能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导流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水利施工中因浸水造成的内部结构破坏,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采用导流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地基水利工程施工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从而为施工环境提高充分干燥的环境,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2. 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性、冰流量、枢纽布置和航运要求选择施工导流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断流围堰导流技术

围堰导流技术需要根据地形、地质、枢纽布置等综合条件,提前确定纵向围堰的位置,争取发电。围堰导流应分阶段进行,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导流过程中的综合利用要求等因素。当施工现场和施工企业条件允许时,电站可布置在第一阶段围堰的围墙内,使第二阶段围堰形成后,发电提前受益。土石坝式围堰工程施工中,上游围堰应尽可能与坝体结合,采用第一个汛期用坝体拦洪的导流方式。正常情况下,在汛期采用土石坝坝体导流方式是不合适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当洪水流量过大、历时过短、导流排水结构和围堰规模要求很大时,才应采用围堰和土石坝坝体防洪的导流方法。

2.2底孔导流技术

导流底孔用于排水时,需要与永久性排水结构相结合。底孔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单导流底孔布置时,底孔应布置在河流干流附近,以利于水流顺畅排放;(2)底部出口可与明渠结合导流,提高导流效率。底部出口需要设置在明渠坝段;(3)选择混凝土支墩坝导流底孔时,底孔应布置在支墩空腔内。底部出口的尺寸应满足各种要求,如封闭、导流和排水。底部出口的宽度应小于坝段宽度的50孔位置。条件允许时,可采用跨坝接缝布置。底部出口的入口类型应通过水力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和选择。为了使入口水流顺畅,入口的上缘应为椭圆曲线。当底部出水口上部存在大坝溢流等双层排水条件时,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采取措施避免底部气蚀破坏。底孔导流后,应使用与坝体同等级的混凝土封堵底孔,并采取措施确保封堵混凝土与坝体的良好结合。为防止运行过程中闸门槽和导流底孔门限值的腐蚀和损坏,确保后期封堵时闸门开启顺畅,闸门槽和导流底孔门限值的金属结构应按照永久性工程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2.3明渠导流技术

明渠导流时,明渠穿过混凝土坝底部出口或土石坝泄水孔,需要在施工初期与明渠一起修建,以避免后期改建。施工企业应当注意避免严重滑坡、崩塌和大断层构造带等不良地质条件;充分利用缓坡、平台和通道,减少开挖量;导流明渠设置在凸堤上时,为了使水流平稳,不致对下游岸造成不利冲刷,进口轴线与主流的交角不应大于30°,轴线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明渠宽度的。导流明渠进出口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与上下游围堰堰脚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因进出口回流冲刷围堰坡脚;(2)渠内水流应平稳,避免回流、涡流等危险。建筑物,努力避免冲刷和淤积;(3)明渠进出口底板标高和渠道纵坡根据水力计算确定,并考虑截流时水流的分流情况。在有航运的河道中,应根据速度、落差、水深、转弯半径等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在其运行期间。(4)明渠底部宽度需根据施工导流、航运等多种要求综合选择。(5)为防止明渠末端冲刷,施工企业应在下方设置混凝土齿墙等直接冲刷深度,以保护明渠的安全运行。

2.4隧洞导流技术

采用隧道导流时,应考虑与永久泄洪、导流和尾水隧道相结合的可能性。隧道轴线应选在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坚硬完整、断层少、裂隙不发育的地层中,以免穿越大型不良地质构造。通常,孔轴方向与岩层走向之间的角度大于30°,这是最合适的。施工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尽量使隧道平直。当水利建设地址位于河湾时,隧道可以直线布置在凸堤上。如果河中没有弯道,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冲沟来布置进水口,使洞线变直。两岸隧道线应相对集中。除了考虑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外,还应考虑坝区的建设布局、对建设交通的干扰、进出水流对两岸冲淤的影响以及后期阻塞的条件。隧道进出口高度的选择,除了满足导流和截流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通航、排冰、泥沙淤积和阻塞条件等综合要求。隧道断面设计应通过水力计算选择。施工企业可采用圆弧拱和直墙段,以满足增加底部流量和底部宽度的封闭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隧道导流任务也就完成了。因此,不与永久水工隧洞连接的导流隧洞应尽快封堵。然而,导流隧洞与永久隧洞的结合需要在结合段的上游侧堵塞。

3.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导流施工技术的意义和作用。然后,从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角度,分析了截流围堰导流技术、底部出水口导流技术、明渠导流技术和隧道导流技术的具体应用及注意事项。此外,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来看,在现阶段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出现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为了提高水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合理利用率,保证水利施工周边的生态环境,使的水利工程的获得的效益最大化,施工人员要可以合理利用不同的导流技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贺豫奇.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9,5(02):116-117.

[2]孙建伟.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52):280.

[3]徐申飞.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OL].河南建材,2018(06):275-277[2019-03-19].https://doi.org/10.16053/j.cnki.hnjc.2018.06.153.

论文作者:李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1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李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