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动化生产系统安装调试技术论文_牛小春

电力自动化生产系统安装调试技术论文_牛小春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考虑到电力行业科技化改造进程,我国电网规划也必须引入高端科技为支撑,以自动化生产为主要目标执行控制方案,这样才能实现电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生产系统;安装调试;技术

前言

电力行业是工业化改造的主要产业,并且与其它行业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关系。注重电力行业科技化改造是必然的要求,这有助于实现电能资源的最优化配制,为电力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结合新时期电力行业规划的要求,需注重发电生产系统的自动化改造,对发电设备安装进行预先调试,确保系统功能无误后才能启动操作,这是现代电力安全化生产的基本要求。

1 电力系统应用状况

以发电生产为例,电力系统先根据地区用电情况拟定发电方案,为发电厂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参考,提高了电量生产的稳定性;原始电能产出之后,电力系统按照用电区规划标准,定时、定量地传送电能,保障了区域用电水平的先进性。未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应积极重视电力系统结构的升级改造,保障用电质量的同时也带动行业收益增长。

我国电力生产模式主要分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前面两种发电是主要的生产方式。随着市场对电能资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多,发电厂承担的电能生产任务更加繁重,充分利用电网平台分配电量是能源调配的规范化要求。结合实际应用情况,电力系统主要功能集中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每个环节都有专用电力设备为支撑,保障了电能资源调配的最优化。

2 电力自动化改造的主要功能

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之大,每年企业或个人用户用电量指标的不断增长,建立能源节约机制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量,提高人均资源利用的有效率。电力系统在调配电能资源方面的作用显著,但其也存在着一些调控方面的问题,操作不当而引起各种资源浪费现象,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电力自动化改造主要功能包括:

2.1自动控制

生产电能需投入较高的成本资金,只有保证生产项目达到预期的产量要求,才能维持电力工程投资的收益性。创建自动化生产平台需配备专用设施,才能为发电厂自动调控提供可靠的装备。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需注重控制功能的升级,这是用自动化装置取代人工操作的必要条件,可大大减小值班人员从事电力操作的难度。比如,自动控制系统安装变频调节器,用数字化技术辅助电能生产调控,减小了发电厂运行的能耗系数。

2.2自动检测

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积极倡导的理念,在保证人员与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拟定自动检测方案可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电力自动化检测可对故障执行预处理,通过微控制计算机完成指令操作任务,对电力信号传输、接收等动作全程监控,发现异常信号以及时报警处理。传统电力系统因缺乏自动检测功能,一些常见故障未能及时检测出来而影响了系统的安全性,利用自动控制仪对电信号执行检测处理,可提高系统改造的利用价值。

3 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流程

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对电力安装与调试执行自动化改造,方便了电能资源调配的高效率,这是新型电能系统改造的重要内容。

3.1负荷预测

是制订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基础。它要求预先估算规划期间各年需要的总电能和最大负荷,并预测各负荷点的地理位置。预测方法有按照地区、用途累计的方法和宏观估算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者就是考虑电力负荷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电力负荷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按时间序列由历史数据估算出规划期间电力负荷的增长。

3.2调试规划

制定电力系统规划首先必须依据地区电能供应的实际需求,拟定切实可行的电力调试方案。做好电力负荷预测及一次能源开发布局,然后再综合考虑可靠性与经济性的要求,分别作出电源发展规划、电力网络规划和配电规划。对于系统调试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通知电工检修人员参与处理,为电能供输作业创造优越的环境。

3.3系统调度

电力系统需要依靠统一的调度指挥系统以实现正常调整与经济运行,以及进行安全控制、预防和处理事故等。根据电力系统的规模,调度指挥系统多是分层次建立,既分工负责,又统一指挥、协调,并采用各种自动化装置,建立自动化调度系统。所有电力调度工作要根据调试结果进行,以免盲目调控系统对设备造成功能性损坏。

3.4信号控制

电力系统中的信息与控制子系统是实现电力系统信息传递的神经网络。它使电力系统具有可观测性与可控性,从而保证电能生产与消费过程的正常进行,以及在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处理。电力系统信息与控制子系统的进步,保证了电能质量,提高了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

4电力自动化生产系统安装调试技术应用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微机保护装置的大量投入使用,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并且由于电力系统本身的特殊性,它需要微机保护装置具有强实时性、高可靠性和扩展性、更强的网络通信能力及更友好强大的人机交互界面。它们不仅对硬件要求高,而且对嵌入式软件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从而引进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即RTOS),这种操作系统可裁减的微内核结构、高效的多任务优先级管理、强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以及微秒级的中断管理等,都更加有利于控制效率的提高,并且更容易满足这些方面的需要。

4.1实时性更强

对继电保护装置而言,实时性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通常在事故后几十到几百毫秒内就有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并且过迟的稳定控制措施不仅起不到预想的作用,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可能引起其它的安全问题。这里的实时性不仅指获得数据的实时性,而且还包括数据处理、分析、决策的实时性。嵌入式技术与实时性有着天然的联系。嵌入式系统常常要求能够预测外界事件,并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响应。

4.2可靠性更高

传统的线性程序,在遇到很强干扰时,程序在任何一处断线都会引起死机,只能依靠硬件的最后防线看门狗复位,重新启动系统。如果系统采用了RTOS,这种干扰可能只是引起若干个进程被破坏,可以用另外的进程对其进行修复。RTOS不仅可以将应用程序分解成若干独立的任务,而且可以另外启动一个监控进程,监视各程序运行状况,遇到异常情况时采取一些措施,可以像在UNIX,中自动将有问题的进程终止掉,再调用另一个进程将任务修复,从而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4.3可扩展性更好

目前大多数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语言都采用C/C++(也包括少量的汇编语言),因此灵活性好,可移植性强;另外采用模块化设计,这不仅可以方便生产调试厂家,而且可以解放用户。当一个模块出现问题时,只需要换一块新的就成;当需要增减某项功能时,也只需要增减相应的模块即可。

5 结论

电力系统是国家电能调配的主要平台,关系着电能资源供应体制的整改成效。为了加快现代电力机制的创新应用,要注重电力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改造调试,利用新型控制系统为辅助增进生产,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对生产系统安装调试中发现的问题,供电单位要尽快安排电工人员检修处理,防止电力故障对系统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鹏.电网中变电运行技术的研究与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3).

论文作者:牛小春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  ;  ;  ;  ;  ;  ;  ;  

电力自动化生产系统安装调试技术论文_牛小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