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居泊 苗蒲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 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抗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82例,按照患者的检测结果分为RF阳性组与RF阴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采用Elisa方法测定抗CCP抗体。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及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率。结果:RF阳性组的特异性为92.7%,敏感性为73.2%及准确率为90.2%,均高于RF阴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抗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率,能够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率,保障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有效治疗。
关键词: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关节病变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关节滑膜导致的关节肿痛,继而会出现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则会出现严重的骨质破坏、吸收导致的关节僵直以及功能障碍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在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上,充分结合血清指标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判断,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确诊的患者往往病情都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且病变已经累及到患者的骨关节,可以说患者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次研究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的诊断指标,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82例,按照患者的检测结果分为RF阳性组与RF阴性组,每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1](1987年)中的相关标准,且经X检查后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RF阳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4.28±4.64)岁,患者病程4~6年,平均病程(3.4±1.2)年;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3.24±3.85)岁,患者病程5~7年,平均病程(3.7±1.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资料上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于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液5ml,采用离心分离出血清以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用免疫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水平的检测。其中,检测的仪器主要包括:奥林巴斯AU-2700生化分析仪,试剂是该生化分析仪配套的试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测操作,结果以大于20.0U/ml为(+)。
1.2.2 抗CCP抗体的检测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于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液5ml,采用Elisa方法对患者的抗CCP抗体水平进行相应的检测。其中,检测的试剂是该仪器的配套试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测操作,结果以大于25.0u/ml为(+)。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公司推出的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组间率对比采取x2,若P<0.05,则说明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RF阳性组的阳性率为90.2%,高于RF阴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会累及患者全身的多个关节,导致患者出现晨僵、疼痛以及炎症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残废。目前,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比较多,且大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有效治疗的前提是能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2]。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类风湿因子具有重要的价值。类风湿因子属于抗人和动物变形IgG分子中Fc片段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抗体,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传统血清学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相对较低,即将其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低毒感染以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中也可以检测出来,再加上大多数老年健康人群中也会出现类风湿因子水平升高的现象[3]。因此,单独采用类风湿因子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往往会出现误诊或漏诊等现象,延误患者的就诊时间,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联合使用抗CCP抗体进行诊断,能够提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国外文献报道[4-5],依据Fiaggrin的cDNA序列,可以合成含瓜氨酸的环肽,也就是指采用半胱氨酸将1条由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瓜氨酸肽链中的2个丝氨酸进行替换,从而能够形成二硫键,进而能够人工合成环瓜氨酸肽,然后将合成的环瓜氨酸肽作为抗原,再利用Elisa方法对抗CCP抗体进行检测,将其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RF阳性组的特异性为92.7%,敏感性为73.2%以及准确率为90.2%,均高于RF阴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提示采用单纯的类风湿因子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时,因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从而导致诊断的准确率相对较低。而采用抗CCP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时,检测结果为(+)时,能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有效确诊,但若两个指标中任何一个表现为(-)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将患者的临床症状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这样才能够达到确诊的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抗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率,能够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的机率,保障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夏文娟,刘月秋,丛玲,骆娉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与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1,04:9-10.
[2]姚辉,李卫兵,袁建芬.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CRP、ESR联合检测在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6:2031-2032.
[3]丁菊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J].甘肃医药,2014,03:212-214.
[4]刘玮,赵文娜,郭苗.免疫球蛋白、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134-4136.
[5]黎艳容.抗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2015,13:86-87.
论文作者:柳居泊 苗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患者论文; 类风湿论文; 因子论文; 抗体论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 关节炎论文; 阳性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