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市场的饱和,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在为了追寻更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选择了减少成本投入与加快工程进度上。 很多建筑工程队伍忽视了安全管理,这个疏忽十分严重,在建筑施工完成后,投入使用的建筑会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财产损失,更有甚者会造成人员伤亡。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对加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标准安全管理模式;建立
1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概念
1.1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内涵
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之中必须认真负责, 将相关管理部门的明文规定彻底贯彻落实,以实现住建部的《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图册》为最新目标 所有的建筑施工活动都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操作流程,严格遵循安全规程,针对我国国内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安全体系并不完善, 我国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学习参考了海外国家创立的 HSE 管理体系,在进行借鉴参考的同时,我国研究人员也将国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关形式融合在里面, 以此形成了我国所特有的权责分明、共同参与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目的就是要将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融为一体的管理方式。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安全管理主要把包括对施工场地、施工队伍、建筑材料、组织部门,现场施工、监管部门多各方面。 安全管理几乎涉及到了整个企业,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有些企业没能加以重视,面对我国的发展需求,建筑安全问题将会被越来越重视, 只有结合科学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可以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到来,满足更多的需求。
1.2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中的特色
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下文就对不同特点进行总结,首先,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十分复杂,在一个建筑工程当中,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其中大大小小有很多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安全管理,在很多项目中,一个部门难以独自完成,往往会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来完成工程要求。 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脚手架的安装拆卸使用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流程进行技术操作, 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进行客观的分析写出数据报告,以此保证各项环节都会符合国家标准, 让建筑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其次是多变性,每一个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地点与环境都不一样,如果施工环境改变,那么施工所需要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整改,不同的外界环境会带来不同的问题,这些多变的因素给安全管理带来的很多的麻烦,对于恶劣的外部环境, 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对工作周期以及保护措施进行调整,以此确保施工队伍的安全和建筑的安全性。 另一个方面是周期长,对于一个建筑工程来说,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完成往往需要很大的工作周期,一个合格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应该能让整个建筑施工项目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行,同时在监督管理中,安全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的宣传,让基层施工人员也要了解安全知识,思想宣传教育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定要让安全隐患被及时发现解决,针对建筑队伍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在人员更换较多时,安全工作更要加以重视。
1.3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组成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大致可以包括企业建筑项目标准文案的修订、完善项目管理标准化体制,传达工作准则,对文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落实。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很多新的建筑安全问题都涌现出来, 有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建筑项目标准文案的修订,在施工细节上进行改善,对前期的工作失误与经验进行汇总,并且对新的文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调查, 督促施工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 一旦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对问题进行原因探究对项目负责人进行问题追溯工作,在一个施工项目当中,标准化管理应该分为应急措施标准化、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标准化、安全检查方式标准化、施工操作安全标准化等多个方面,做好以上的方面才可以全面的将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2.1认知存在偏差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范畴,虽然建筑企业可以针对某一施工环节进行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来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但这治标不治本,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应从整个工程的全局进行综合考量,从前期的立项分析、决策设计到后期的竣工维护等,都应融入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内容,做到精细化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功效的充分发挥。
2.2 管理力度不足
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我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条文,建筑企业内部也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不过制定这些规范时具有局限性,且两者的融合性较低,无法统一管理,使安全管理存在独立性特征。
2.3 与监督和奖惩机制的融合效率较差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内容的拟定和编写是由建筑工程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实现的,在管理体系建立中,需要明确安全管理的具体流程及实际操作规范,细化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才能更好保证安全标准化管理落实的效率,提高管控效果。结合实况,安全标准化管理在编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收集不及时,设计内容与实际操作不匹配、随意编写等问题,进而降低了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实效性。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组织机构的标准化管理
项目经理是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直接负责人,对安全管理的落实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项目经理应提高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严格审查安全和技术保障体系负责人,确保具有安全生产相关资质,同时鼓励人员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此外,项目经理应结合现有规章制度以及工程实况,完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内容,明确管理人员职责,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应落实自身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能力,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目标。项目技术负责人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反馈,保障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
3.2 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
提高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水平,需要结合现场实况和管理目标,明晰现场施工管理的细则。在施工现场入口位置应明确标示“六牌二图”,按照工程建设需求,依据图纸对现场进行合理功能区域划分,保证办公生活与施工的有效分离,对施工区域或者危险区域内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预防危险的发生。提高临时设施管理水平,保证临时设施搭建的合理性、配套设备的齐全性,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施工场所。
3.3 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
在工程建设中所需的悬挑平台、脚手架、防护网等防护设施需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布置和管理。如在建筑外侧区域内设置安全网,保证施工区域的封闭性;对“四口五临边”的防护 ,应结合具体情况设置防护棚、防护门及防护栏杆等 , 必要时应加装安全网 , 设置警示标识;如需拆卸防护网时,须上报给管理部门申请,审批通过方可进行拆卸,应在项目完工后及时安装防护网,避免危险的发生。
3.4 安全信息标准化管理
应做好施工过程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备份与存储工作,为安全管理以及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对国内外先进的施工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收集整理,协助企业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为保证信息系统构建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确定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要求,详细了解掌握施工进度及设备使用情况,还要控制特殊作业施工情况,并为项目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帮助。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关施工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故而就应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此,我们就应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重要性的认知,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同时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创新理念探索工程安全管理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田鑫柳.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新模式分析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0):49.
[2]郑如佳.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2):250.
论文作者:程斌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标准化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模式论文; 工作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