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模精神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教育论文

以劳模精神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教育论文

以劳模精神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教育

杨文革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摘 要: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领跑者,是一种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不同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是变化的。从理论内涵上、现实载体上、实现机制上、实施保障上,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多维契合。因此,应通过组建劳模精神报告团、创建劳模育人实践基地、推进劳模精神进校园、组织“劳模就在身边”系列活动等方式,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教育。

关键词: 劳模精神;载体;核心价值观;具象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提出:“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劳模精神作为时代标杆和行业品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完美写照。因此,弘扬劳模精神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就是对公民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具象化载体。

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

1.劳模精神的核心恒久不变。任何一个时期的劳动模范,均是时代的精神标记和能量化身。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劳模均具有相当多的时代元素和内核。各行各业优秀的劳动者们,如带动村民劳动致富的村干部、兢兢业业工作的产业工人、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努力钻研的优秀工作者等身上都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开拓进取、知难而上、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应该看到并承认,任何时期的劳模均拥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但均有一个共同点,即能吃苦、懂传承、肯创新、愿学习,热爱自己的职业,拥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这是“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核心。

2.劳模精神的内涵具有时代性。在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劳模精神也是要与时俱进的。在新的时代,劳模精神应该“改变”,要加入勤于学习、乐于创新、大胆开拓等时代精神。今天,劳模要有“时代痕迹”,即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敢于开拓、既讲效益也讲效率的带头人。劳模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是精通业务的典范,能善于学习、努力钻研,爱岗敬业,成为本行业的明星。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模绝大多数是以工人、农民为主的体力劳动者,到改革开放后劳模里有了科学家;从“一抓准”“一口清”的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各行业各领域创新领军人才备受青睐,劳模正在从习惯意义上的内涵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内涵转变。因此,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在内涵上就包含了“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思想道德性、学习教育性”等特性。

考虑到改进的用户相似度度量公式,以及算法2确定的目标用户L 个最近邻用户,UCCA-CF 算法对项目评分预测公式修改为:

儿童诗中,生字都散落在诗中的各个角落,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归类认读,便于学生高效地掌握和理解。如《田家四季歌》中,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归类出多音字(花开草长、稻上场、采了蚕桑、一年农事了)、儿化韵的词(麦苗儿、桑叶儿)、与农活有关的词(插秧、耕作)、ABB结构的词(喜洋洋、笑盈盈),引导学生集中识字,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二、劳模精神的核心价值

4.道德价值。劳模身上凝集着极大的道德影响力和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们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和先锋。劳模体贴入微的服务、勤奋刻苦兢兢业业的工作让人产生亲切感,能够激发普通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能量。任何一个推崇劳动、敬重劳动者的社会必定是富有生命力、兴旺发展的社会。无数劳模,以热爱劳动、勤奋劳动的模范行为,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劳模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所必需、所呼唤的时代精神。这种勤勤恳恳、不屈不挠的精神昨天需要、今天需要,明天更加需要。

习近平主席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具象化的转化过程,从生动的人,现实的事中寻找切入点,才能吸引公民的注意,实现理论从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劳模精神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劳动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从学理和本质上具备承担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教育载体的要求。

3.加强规模场规范管理。禁止不按技术标准和健康养殖制度从事生猪生产,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严禁弄虚作假或伙同相关单位出具生猪出栏证明套取补助资金,对利用养殖场建设或出具虚假证明套取项目资金的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肃查处,以促进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社会价值。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交易原则。在日常经营中谁获取了别人的信任,谁就能得到最大的收益。劳模精神是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劳模们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成为可供全社会学习的时代楷模和社会精英,为单位、为国家、为社会树立了诚信的形象,为整个社会价值行为树立了榜样。

1.从内涵上看,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本质上的契合性。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职业。在追求个人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是沉醉于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还是坚定勤勤恳恳的操守、甘于奉献的选择,显示出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境界。劳模们在日常默默奉献中感受着喜悦,在平凡工作中践行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同时,平凡的劳动造就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坚实物质基础,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和社会层面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劳模身上的体现。

1.经济价值。所有劳模们均在不同的岗位上创造着重大的经济价值,相比于一般员工,他们会创作更多的价值。劳模精神是一种源于平凡又不平凡的精神,劳模们也许没有做出震天撼地的伟业,却能把一件件事情做得尽心尽力、尽心竭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虽没有惊涛骇浪的冲动,却能放射出耀眼的光彩。因此,劳模能为所在企业带来强大的无形价值,形成品牌效应。

中国的劳模现象和劳动模范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它孕育成长在革命战争时期,发展壮大于新中国建立早期,与时俱进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当今的劳模除埋头苦干、听党的话,还表现在对生活的参与,道德的感召和人格魅力,体现年轻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劳模在今天没有过时,新时代我们还需要劳模。

5.育人价值。今天的劳模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典范,劳模精神集中体现了优良的职业信用,与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相统一。劳模事迹融入教育体系中,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推广价值。劳模文化育人的方向是明确的,实践路径却是多样的。以劳模主题报告会、劳模专题讲座、劳模导师制、劳模育人实践基地为载体,形成劳模精神育人机制。通过劳模们举办个人事迹报告会、开办劳模精神座谈会,分享人生体验感悟,以劳模的先进事迹、真实感受来浸润感染公民,以劳模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引导激励公民。

三、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契合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度浓缩的思想精髓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今天的“劳模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极度吻合,使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公民要将“劳模精神”融合到自己的价值观中,自发的以“劳模精神”引领自己的行为,在践行“劳模精神”的过程,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文化价值。同时期的劳模精神必定是那一时代的标杆,是同时代先进文化的代表。今天的劳模代表了我国当前先进的劳动文化,这种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是一致的。在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如何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民族工业的传承中寻找活力,并探索出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思路和新路径,急切需要推崇劳模精神,引领产业文化发展,支撑我国制造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

3.从机制上看,传承劳模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步性。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二者不存在谁轻谁重、谁先谁后的顺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公民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中积极倡导,努力践行,弘扬劳模精神是倡导、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

2.从载体上看,劳模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互通性。传统上看,社会、学校、家庭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大载体。通过这三大载体让公民感受劳模敬业的精神,促使劳模育人工作更持久、有效地展开,推动公民价值观、职业精神的形成。近年来,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育人实践基地”等,成为新时期学习、宣传、传承、弘扬劳模精神的新方式、新载体、新品牌。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历史数据防篡改等特点。区块链的共识不需要任何可信的第三方,所有分布式节点参与共识。在公有链中,任何节点能够自由加入、退出网络,节点数量随时变化并且不可预知。一旦区块链中区块数据达到一定的“深度”(例如:在比特币中,超过6个区块),则可认定区块内容很大概率不会被篡改。

4.从实施保障上看,劳模精神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目标的针对性和主体的一致性。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象。培育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劳模精神的弘扬就是在公民中培育“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使他们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的合格公民。

四、以劳模精神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教育的途径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个亚型,预后较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文献报道绝大多数患儿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听觉异常[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查对评价神经系统功能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对2008-2012年经临床确诊为孤独症的78例患儿的BAEP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组建劳模精神报告团,开展进企业、校园、社区巡讲活动。深入挖掘劳模典型事迹,遴选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及胜任此项工作的劳模,建立劳模精神报告团数据库。组织邀请不同行业的劳模走进企业、校园、社区,讲述发生在劳模身上的精彩故事,用劳模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感召引领公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象化,使广大公民可知、易感、能学。

2.创建劳模育人实践基地,引导公民在实践中内化劳模精神。重点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市模范集体、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中遴选一批具有产业特色明显、技术优势显著、适合开展现场教学、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团队或工作室开办“劳模讲堂”,创建劳模育人实践基地,并以劳模名字命名。引导企业、学校、社区与基地结对,组织公民在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活动,坚定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理念。

3.推进劳模精神进校园,把劳模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组织教师研究劳模,编写“劳模精神导读”“劳模教学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深入诠释劳模价值,反映劳模精神内涵。积极做好劳模读物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网站等学生公共学习场所的传播作用,用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引导学生、启迪学生、鼓舞学生,使劳模精神真正进教材、进课堂、入头脑。针对专业课程难点或学生现实思想困惑,邀请在技术、业务上有专长,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劳模进行讲解,制作视频微课程,并通过网络互动社区平台向学生推送。

4.以劳模精神为引领,组织“劳模就在身边”系列活动。组织公民采访劳模,整理编纂劳模口述史,讲述劳模的成才故事和亲身经历,用真情真事真话感染感动感化普通公民;组织开展“劳模伴我成长”“我心中的劳模”等主题征文、演讲比赛,让劳模形象生活化,增强互动性,增强公民对劳模的认同感和亲近度;建立志愿者劳模服务队,开展关心劳模志愿服务活动。

将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普通公民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使之成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行动指南是具有积极理论意义的。在具体实践中,把劳模精神为载体途径,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枯燥的理论变为具象的实例,拉近公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距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杜威发表《经验与自然》之后可以看作其形而上学的自然主义时期,杜威从探讨经验与实在的统一性转为探讨经验与自然的同一性,建立了经验自然主义的哲学立场,经验范畴也发展为杜威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不仅用来阐释形而上学、认识论,也用来阐释美学、心灵哲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等。

参考文献:

[1]毛炳江.现代劳模精神之内涵[J].镇江社会科学,2007,(5).

[2]王宏伟.论“劳模精神”的内涵和弘扬[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7,(2).

[3]王玉娟.弘扬劳模精神把核心价值观种进职工心田[J].江淮,2014,(11).

[4]封华.以劳模精神推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东华大学学报,2015,(2).

[5]吴潜涛.劳模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J].工会信息,2014,(10).

中图分类号: B8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7-0189-03

收稿日期: 2019-04-18

作者简介: 杨文革(196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研究。

[责任编辑 李春莲]

标签:;  ;  ;  ;  ;  

以劳模精神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