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方式变革为导向的学校组织变革的策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向论文,教学方式论文,策略论文,组织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3)09-0014-03
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面对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时所具备的适应力与变革力。近几年,为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我校系统思考与设计,积极探索了一条“上下互动”、稳步推进的学校组织变革之路,并基于实践,总结出组织变革的若干策略。
一、明确以教学方式变革为导向开展学校组织变革的基本思路
自2011年起,我校开始进行组织变革。前期实践以形成变革的自主意识为主,通过采取多项措施,使教师们在学校决策中的民主参与度有所提高,主人翁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增强。然而,前期实践也暴露出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就变革内容而言,我们应进一步聚焦推进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和技术方面的变革;二是就变革方式而言,我们要实行“自下而上”的变革,激发来自一线的自觉行动。
那么何为能够推进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与技术呢?如何激发一线教师的自觉行动呢?学校的基本功能是育人,中心工作是教学。课程实施方式(即教学方式)无疑是学校组织的核心技术。只有以促进教学方式变革与发展为导向的学校组织变革,才能真正完善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关的各种条件,并最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校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因此,学校要以教学方式变革为导向开展组织变革,并以此带动和推进有关组织变革的整体工作。在以教学方式变革为导向的学校组织变革中,教学方式变革既是途径也是内容;教学方式变革引导组织变革,是实现变革的抓手,也是变革本身的重要内容。
二、以教学方式变革为导向的学校组织变革的主要举措
在实践中,我校组织变革工作坚持的原则是:以“自下而上”的自主变革为主,“自上而下”的行政推进为辅,以教学方式变革为核心,带动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变革,逐步推进组织变革的全局发展。教学方式变革的主要举措如下:
1.自主探索:变革常态课教学方式
我校的教学方式变革聚焦常态课教学,以导为主,不强推,不命令。我们在一线教师中积极宣传、动员,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激发教师自主行动。一些学科的教师开始反思自身教学,积极探索,创新常态课教学方式。
例如:我校初中语文组开展了“‘人文奠基’初中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究”,通过打造“‘人文奠基’初中语文系列课程”,走出了一条读、品、悟、行结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之路。系列课程包含“早起诵读诗歌”、“整书深度阅读”、“周末家庭影院”、“语文实践活动”、“接力日记大家写”和“班级图书馆”六部分内容。初中数学组开展了“‘轻负高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探究”,通过改变常态课教学方式,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创新教学。
我校大力支持这些学科的实践探索,并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宣传,以期通过示范引领,形成教师自主探究的氛围,促进学校组织变革的开展。
2.结构调整:完善教学管理组织职能
学校原有的教学管理组织的主要特征是:注重权力层级,等级分明,结构复杂,制度繁多,命令具有强制性,而教师的自主探究需要专业自主权,因此两者产生了矛盾。
为此,我校采取措施,优化教学管理组织的结构、减少层级,扩大学科组、备课组以及一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具体措施包括:(1)调整学校组织管理结构。我们重组、精简相关部门,实行学部管理,初中部和高中部主管校长统管教育教学,使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扁平化”组织管理。(2)明确学科组、备课组的管理职能,增强其自主管理权。通过民主讨论,我校制定了《学科组活动基本要求》和《备课组活动基本要求》,建立了教研活动监管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学科组和备课组的活动。(3)实行管理和督导双轨制。由学部负责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由课程处负责督查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务处承担学生学业情况的质量抽查和评估。
3.观念引领: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
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我校以观念引领为主导思想,开展了以下工作:(1)确立了ACT学校文化,组织教师深入解读,提升专业精神。ACT文化指:尊重信赖(Are respectful and trustworthy)、相互关心(Care about each other)、承担责任(Take responsibility)。(2)构建浓郁的教研文化,鼓励教师参与教研。(3)实施“三大工程”:“凝聚工程”、“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4)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5)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及“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6)评选“校级骨干教师”,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再发展。
上述措施促进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激活了一线教师的研究热情,从而为教学方式变革和组织变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4.制度保障:建立教学方式变革激励机制
为使教师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我校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具体内容有:(1)研制《学科常态课有效教学质量标准》,规范教师的常态课教学。(2)明确听课及教案管理规范,定期检查,评选“优秀听课教师”和“优秀教案”。(3)实行教学奖励制度,设立“理工杯”优秀备课组奖和“春天杯”优秀教学奖,奖励教师的自主探究。(4)推广“小项目研究”,实行“小项目招标制”,鼓励、支持教师开展研究。
各项制度的建立在规范教学的同时再次激发了教师参与变革的动力,促使其努力改进教学。
5.深度拓展:系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变革的推进,教师的探索向培养模式的系统创新等方面拓展,并与学校文化、特色紧密结合。例如: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开展了“书院教学模式探索”;学校组织的“发现明日中国”游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知行统一”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探索大中联动的创新人才系统培养模式等。这些实践涉及更多学科,对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也更加系统和深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得我校的教学方式变革得以系统、全面地展开,有力地促进了整体变革工作。
三、对学校组织变革策略选择的思考:渐进式系统改进
1.小步子渐进性推进策略
该策略是指在学校组织变革中,以小规模、小范围的变革为起点,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观念引领、制度保障,逐渐完善、优化变革条件,从而推动整体工作稳步前进。
作为独立的教育组织,学校首先要保证教育教学整体运作的有序性和稳定性。笔者认为,受学校资源的限制,大规模、急促的变革不利于各组织部门的调整,也不利于广大一线教师适应变革。因此,学校组织变革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小步调开展,有计划、有秩序地逐步推进。此外,教学方式变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教师教学观念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由观念转变到教学行为方式转变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就可行性而言,以教学方式变革为导向的学校组织变革必须坚持慢节奏的原则,先后有序地推进。
2.全面推进与重点先行相结合策略
该策略是指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以及学校组织变革;与此同时,明确变革的重难点,结合人力、财力等实际条件,树立典型,重点支持,形成带动全局变革的示范力量,以点带面,推进变革的全面展开。
我校的组织变革实践首先通过调整教学组织管理结构,完善职能,形成了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并及时跟进组织文化与保障制度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了良好的变革氛围;与此同时,我们重点推进初中语文、数学学科有关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以及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使这些研究深入展开。在研究成果的感染与鼓励下,教师的探究热情越发浓厚。在此背景下,我校又及时建立了“小项目”研究制度,在全校推行,从而形成了学校组织变革全面推进与重点先行有机结合的良好局面。
3.整体结构优化与“关键部位”职能完善相结合策略
我们运用该策略,一方面通过精简学校组织部门,整体优化组织结构,大大改变了原有等级分明的层级式、强制性管理模式,构建上下互动的民主管理结构,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我们重构教学管理组织,增加了学科组、备课组的自主权,增强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为教师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解放了“生产力”。
通过这一策略,学校形成了上下互动、自主的整体管理结构,构建了开放型教学管理组织。新的教学管理组织权责明晰,学科组和备课组的工作职能明确,专业自主权大大增强,促进了教学方式和组织变革的推进。
4.“软”动力激发与“硬”机制保障相结合策略
该策略是指学校通过引领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方式变革;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建立教学奖励制度、教学质量监管制度等,规范教学行为,形成促动教学方式变革的外在动力机制。
我校通过组织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实施“名师工程”等方式,激发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其积极变革教学方式做好了思想准备。在此基础上,为避免教师受已有的教学“习性”、教学评价的影响而钝于变革,我校建立了教学奖励与监管制度、教学质量监管制度,为组织变革建立了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
动力激发与机制保障相结合的变革策略,从思想层面的“软”条件和规范制度的“硬”条件两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组织变革。
5.研究带动与行政推进有机结合策略
该策略是指将学校的教学方式变革及组织变革实践课题化,使之成为目标明确、组织有序、有计划的行动,带动更多教师科学地研究;与此同时,借助学校行政力推动课题研究,创建良好氛围,助推组织变革工作的开展。课题研究有助于明确实施变革的目标、实际困难等,团结基层力量,群策群力;有助于解决变革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和“动力问题”,因此,这是学校管理中“自下而上”实施变革的有益途径。当前,我校承担、参与了国家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5项,区级课题11项,校级课题31项。其中,大部分课题均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所有校级课题均是基于教师的自主探究提升为课题的。
选择有效的变革策略是组织变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与深入推进的重要保证。我校的组织变革工作在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以保证整体教学工作的有序性为重,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合理发挥行政力的作用,观念提升与制度保障相结合,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并以此逐步实现了学校组织的变革,取得了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