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时代,应用基于BIM的结构设计能够良好的促进装配式结构设计的发展。不管是常用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与钢构件,还是比较不常用的竹木材质构件,BIM技术均能够成为其雄厚的技术基础。本文进一步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应用与发展,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施工;BIM技术
一、BIM技术在配式结构施工准备阶段中的应用
现阶段,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展现出了较强的信息化特点,将三维信息技术融入到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中去,构建出了完善的建筑结构施工模型,确保了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体化,确保了建筑结构施工效果的进一步完善。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实现了对建筑工程信息的进一步描述,为各方的参与提供了条件,强化了信息的应用效果,确保了各项施工过程的协调统一,展现出了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及优化性等特点做好建筑施工准备工作,对提升建筑施工效果及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能偶满足构建装配的要求。订单时施工准备阶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强化 BIM 技术的使用效果,严格按照BIM技术的要求开展各项施工,加大对生产合同的研究力度,强化生产合同使用效果。要满足构件装配的条件,那么还需要做好订单准备工作。采用BIM技术能够对生产的合同展开管理。其中关于订单的列表信息、生产订单的维护情况,都可以通过BIM技术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此外,在生产车间也可以通过对订单状况的了解来完成备料准备的工作。施工人员在对当前库存的物质材料情况进行清楚掌握的基础上,能够使得装配准备工作有序进行,并以此避免订单下达后又出现因为材料准备不充足而导致的无法顺利完成生产工作的现象。
另外,还需要做好订单列表及生产定单的维护工作,强化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管理施工效果。此外,还需要意识到BIM技术在生产车间的具体应用,了解订单完成状况,做好施工材料准备工作,清晰的了解目前仓库内的施工材料使用情况及库存情况,以确保后续各项施工的顺利开展,避免材料不充足,给工程的有序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确保工程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BIM技术在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采用构件工厂预制生产,构件运输到现场,再吊装安装的施工模式。施工环节是项目进程中重要环节。施工深化设计主要目的是提升深化后建筑信息模型的准确性、可校核性。将施工操作规范与施工工艺融入施工作业模型,使施工图满足施工作业需求。施工单位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与设计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结合施工特点及现场情况,完善或重新建立可表示工程实体即施工作业对象和结果的施工作业模型。该模型应当包含工程实体基本信息。BIM技术工程师结合自身专业经验或与施工技术人员配合,对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合理性、可行性进行甄别,并进行相应调整优化,对优化后模型实施冲突检测。在制定施工组织方案时,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将本项目计划的施工进度、人员安排等信息输入BIM信息平台,软件可以根据这些录入信息进行施工模拟,同时,BIM技术也可以实现不同施工组织方案仿真模拟,施工单位可以依据模拟结果选取最优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单位可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实时输入到BIM信息平台,全面监控工程现场情况。在现场施工时,BIM技术可以作为施工进度监督表并指导现场施工,可以通过软件对现场实际施工进度与原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安排人员调配和各类物资运输堆放,可模拟重大施工方案,进行动态施工组织安排。
利用BIM技术,对项目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预制构件装配、铝模板拼装进行施工工艺模拟,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置预演并讨论解决。装修阶段和建立标准化预制构件库一样,采用BIM技术也可以构建标准化装修部品库。在本项目中,根据业主要求,从装修部品库中选取相应部品组装到整体模型中。同时本项目新增各类装修部品,也可完善到装修部品构件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建好标准装修部品库以及模块化装修方案后,可以给业主提供菜单式选择服务,业主根据自己喜好和需求选取相应装修部品。在确定好建筑项目部品类型后,装修部品生产厂家可以提取BIM信息平台中相关部品信息,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生产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整体吊装,这种方式,可以保证装修部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施工方式中厨房和卫生间可能出现的渗漏水现象。
三、BIM技术在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发展
3.1基于BIM云数据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共享,实现设计生产和施工无缝对接
在设计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建立BIM云数据互联网平台,设计部门将建立好的精准构件模型共享给生产、施工单位,实现数据共享,且在实施过程中对生产和施工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互换,对生产、施工过程进行实时指导,及时纠偏,使生产、施工过程效率提高,质量有所保障,实现了设计、生产和施工的无缝对接,达到建筑工业化、专业化的目的。
3.2利用BIM实现生产施工过程模拟,提供可视化图纸,增强施工技术的保障
针对于预制装配式结构,生产和施工单位往往存在技术力量的不足,又无成熟的技术经验借鉴,因而往往造成质量上的缺陷。但BIM技术往往能弥补补生产施工过程中的不足,BIM技术在生产施工之前,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模拟,模拟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采用三维技术交底形式提供可视化图纸,可将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精细化,为施工过程提供有力的施工技术保证。同时施工单位可利用BIM技术平台对施工现场的进行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因而利用BIM技术不仅使施工过程简单,而且有利于施工现场的精准化管理。从而解决了施工单位了专业技术队伍薄弱问题,同时提高的施工质量。
3.3利用BIM可视化、三维交底技术和质量跟踪技术,提高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利用
BIM技术可以实现三维技术交底,大大提高了生产和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对于构件利用可视化模拟拼装,实现同类构件不同公差的安装方案,提升施工的效率。同时对于生产的预制构件,在构件上设置RFID芯片,将构件的型号、部位和相关的技术要求写入RFID芯片,通过对芯片信息的读取,加强现场构件的按型号和部位分类堆码,实现现场的高效化和精细化管理。同时通过对RFID芯片的扫描,将数据传输与云数据互联网平台可以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追踪管理,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核心是“集成”,BIM方法是“集成”的主线。这条主线串联起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于设计、建设、运维、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可以数字化虚拟,信息化描述各种系统要素,实现信息化协同设计、可视化装配,工程量信息的交互和节点连接模拟及检验等全新运用,整合建筑全产业链,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集成。
参考文献
[1]柳娟花.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夏海兵,辛佐先,熊诚,等.BIM 技术在PC住宅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 2013,(S2):157-160
[3]赵越.BIM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的优化[J].安徽建筑,2012,(5):173-174.
[4]龙辉元.BIM技术应用于结构设计的探讨与案例[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04):89-93.
论文作者:鲁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信息论文; 过程论文; 装修论文; 模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