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 410600
摘要:交通便利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产生更多的效益,促进道路和桥梁工程的改进,相关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道路和桥梁施工的关键和难点。然而,由于地质形成的复杂原因,经常会发现一些软土地基,应采用相应的软土处理技术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公路路桥的建设和施工。由于各自的特点,软土地基在公路路桥的建设中变得难以解决。在本文中,将系统的分析这个困难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路桥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软土的渗透性很小,基础含水量高,固结差,压缩程度低,承载能力低,难以满足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需要。这使得这个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公路桥梁施工的问题。如果不对地面进行软基处理,将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桥梁的施工。
1软土地基的特点
世界上有许多对软土的定义。唯一的统一理解是,软地基是一个容易遇到的问题。在公路路桥的建设中不易解决。这通常取决于软土的特性。下面列出了软地基的一些最突出的特征。
1.1含水量高
软土基质含水量约为34%~70%,含有一定量的软土。在流动状态下,造成了处理公路桥梁软基的难度,给项目的建设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很难在这些困难的基础上修建公路桥梁。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必须在了解原因和特征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1.2压缩性大
软粘土分为普通固结土和不完全固结土。这两种土壤的可压缩性非常大。如果这种类型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无法正常的施工。
1.3渗透性小
由于软土基础渗透率低,固结速度慢于普通土壤,其缓慢的固结效应对于公路路桥的施工来说是巨大的影响,这将使整个过程施工被延迟施工进度。
1.4抗剪度低
在公路路桥建设过程中,软基的抗切割性及其排水条件是不可分割的。对于排水条件良好的土壤,其抗切割能力大于排水不良的土壤。在深度方面,软土基层的抗剪强度与施工深度密切相关。深度越深,切割阻力越大。
2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
鉴于软土地基的形成特点,一般有两种处理原则:
2.1自然沉降原理
即自然沉降采用预压法实现,以达到稳定性。自然沉降方法的两个原则是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率较高,但在实践中,它们受若干因素的影响,如土地的占用和获取,难以正确实施,可以应用于项目建设周期长的大型项目。
2.2采用一系列工程技术原理实施
在施工期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下,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土地处理措施。
3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3.1软土地基垫层处理
在软土地基中,砂土,素填土等材料的处理可以用来改善软土基础的含水特性,提高基层的承载能力,减少土体沉降和改善土壤固结和稳定性。通常,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砂床垫的厚度最好在0.5-1.2米的范围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基层的排水能力。通常,有许多类型的垫层,并且范围也不同。
3.2垫层厚度
为了更换弱土层,有必要知道垫层的承载能力,以确定基座的宽度和压力,然后根据更换的软土深度和容量确定垫层的具体厚度。如果垫层太厚,则很难建造。如果它太薄而不能满足基本处理的要求,则垫层的厚度一般为3米。
3.2.1垫层施工技术
如果基础支撑层中存在柔软且坚硬的不规则性,则处理方法应考虑支撑层的稳定性和处理期间建筑物的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软弱不规则点的范围逐渐减小,埋深更深,周围土层将非常稳定,因此基础层的压缩不会影响建筑物,主要是因为它集中在硬质和软质不规则点。通常通过挖掘和对土壤进行分层的方法,让填埋场土壤的密度尽可能接近周围土壤的密度填埋后的土层必须压实,以避免不均匀变形加载时的填料层。
3.2.2垫石层施工要点
在构造岩层期间,必须避免干扰下面的土层。石层的放置必须确保所有的平面都集中在一个高度上,并且必须按照先浅后深的原则进行施工。当衬垫层叠时,必须压实该层再进行下一层。主要目的是保证垫层的紧密性。当压块满足要求时,制作路面层以完成构造。当人工配置砂岩垫的材料时,在施工前搅拌砂和砾石,并且只有在混合物均匀后,才能放置砂岩并压实。砾石层中经常使用的材料是天然的砾石,因此颗粒尺寸通常集中在5到40毫米,土壤含量不能超过5%。
3.2.3质量检验
一旦垫层结构完成,进行质量检查。例如,可以建立纯砂的检查点,并且检查方法可以使用环形叶片采样方法,并且可以应用其他浇筑和填砂方法,如:灌水、灌砂法。垫层检查首先是在现场进行检查。要检查的区域压实系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将动态试验或渗透试验用于缓冲试验。控制标准是穿透深度或通过实验获得的影响。
3.3表层排水处理技术
地表排水处理技术能有效改善含水量大的软土基层的特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降低软土基层高含水量影响的方法,将砂床垫放置在软土基层上,可以大大提高基层的排水性和土基的稳定性。
3.4粉喷桩加固处理技术
所谓粉末喷射桩加固处理技术也是一种基于软土的处理技术,是为了提高公路桥梁的稳定性。该技术的功能主要通过移除平台上的障碍物并通过它来实现。排除障碍物使整个施工现场的路面平整。
3.5排水固结处理技术
该技术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排水提高基础的稳定性,确保施工没有问题。排水固结处理技术的功能是通过地基排水的固结特性进行的,必须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以便可以使用该技术。该方法通常不单独使用,并且与其他方法组合使用以对改善排水和地基稳定性具有更显着的效果。
3.6加载处理技术
其功能主要是基于控制软土地基的下沉。与排水固结处理技术一样,装载和加工技术必须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步骤和基础进行。所以此时,采用慢负荷法对基座的稳定性有很好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观察大局,进行全面,动态的观测工作,只有全面掌握项目的整体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护基地,保证项目的基础、质量顺利完成。
3.7挤密处理技术
用灰土或者素土填充桩中的孔。由于使用的土壤类型不同,方法略有不同。素土填充称之为土桩挤密法,而灰土的使用称为灰土桩挤密法。该方法主要针对较厚的填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对其处理效果较好。
4软土地基处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道路和桥梁工程过程中,道路建设和规划已成为道路和桥梁研究的重点。由于公路桥梁密度的增加,许多工程项目同时进行,在方法和手段方面不能按原来的方式进行。总的来说,它们变得非常困难,增加施工难度。由于软土基层的含水量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压力除去水,加压水的减少导致软土快速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土壤层会不断松动,甚至出现下沉现象。
例如,程序技术不能适应当地条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仅针对某种基本处理,但对于不同路径的具体情况,必须受到特殊情况或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软基为满足不同的地质特征,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在设计计划的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不确定道路的一般情况,或在选择计划的过程中,不能确定资源的使用情况和道路、桥梁的建设情况,都不可能提供根据当地条件而建设的可行的道路和桥梁的计划。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考虑道路和桥梁的建设,技术协议和道路建设的自然环境,以实现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建设道路和桥梁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公路桥梁基础的稳定性,有必要使用几种具体的方法或结构来加深基础的强度,避免道路安全问题。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能有效地面对道路工程中不同的高度和宽度,避免道路工程中的安全问题并确保道路和桥梁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目前的工程机械水平不完善,缺乏技术设备,影响了道路的稳定性和桥梁的基础。特别是在设计之前,有必要充分了解项目区基础地板的性质,以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完整和不完善的设计,从而增加成本建设并直接影响施工进度的完成。
结语
软土地基是公路路桥施工中常见的难点问题。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并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软土的基本特性不能保证公路桥梁的稳定性,基础分析和处理技术必须加强提高基础可靠性,以保证基层质量。
参考文献:
[1]钟震.新时期路桥软基施工技术 与处理 策略研究 [J].交通标准化 ,2013(21):1719.
[2]张廷武.公路施工 中软土地基 处理 方法研 究 [J]. 交通建设 与管理 ,2O14(4):39—41.
[3]冯红学.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与质量控 制 [J]. 交通标准化 ,2O14(8):59—61.
论文作者:张伟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过程中论文; 桥梁论文; 土地论文; 技术论文; 公路论文; 稳定性论文; 道路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