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 261300
【摘 要】目的:分析职业暴露因素和防护策略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消毒供应室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执行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感染,实施相应管理方案和措施。结果:经职业管理、管理教育后,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及职业技能均得到明显提高,降低了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医院实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降低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职业暴露;防护策略;消毒供应室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occupational exposure factors and protection strategy in the effect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nurses. Methods: in December 2015 -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for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implement standardized, scientific, institutionalized infection, plan and implement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Results: after the career management,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the staff of self awareness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reduce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infection factors.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in hospital can reduce hospital infection from happening.
【Key words】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tective strategies;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01-01
医院的供应室人员每天要处理大量被病原体感染的医疗废物[1],长期与致病原、化学消毒液、压力容器、锐器等工具接触,加上不良的工作环境这些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问题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不是很高,针对这类人群暴露的职业现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技能势在必行。
1.医院供应室人员的职业现状
1.1自我防范意识差,缺乏相关知识
多数供应室人员对自己身处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了解不深,自我防范意识很差,忽视预防标准,个别人员甚至不知道预防标准是什么,发生危险后茫茫然不知所措。
1.2 消毒剂使用不规范
工作人员对消毒剂的使用要求没有了解详细,不能完全掌握使用方法,例如:缺乏封存概念、没有浓度检测试纸、使用含氯消毒剂、配置溶液没有标识等等。
1.3安全操作规程不规范
因为害怕麻烦且对操作规程不够重视所以无法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还有为了降低成本,回收受到污染的治疗包,穿刺盒等物品[2],甚至在清洗解除患者血液、体液或分泌物时,都不戴厚塑胶手套;对可能发生液体喷溅的情况,也不带防护眼镜和口罩来进行应对,进行高压灭菌的人员,不带耳塞。
1.4医疗废物处理不当
不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随意将废弃物混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供应室的危险因素
2.1化学因素
各类消毒剂,例如健之素、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等,会对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长期接触可能会引发皮炎、眼灼伤、哮喘等等,环氧乙烷还能诱发细胞突变。
2.2生物因素
有关的病原微生物;比如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等病毒造成职业感染,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危害最大。工作人员特别容易成为带菌者,也是医源性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2.3物理因素
(1)紫外线:紫外线进行消毒时会辐射到人的眼部及面部,可诱发红斑、紫外线眼炎、皮肤过敏等,产生臭氧,臭氧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人中毒。(2)噪声:多种机器如:空气压缩机、清洗剂、烘干机[3]、灭菌真空泵等工作室会发出造成,长期处于有噪声的环境做造成精神紊乱,听觉器官退行性疾病,还伴有耳鸣,失眠,焦躁等症状。(3)布类纤维:各种布类敷料拆除包装或折叠时会引起细纤维到处飞扬,长期刺激呼吸道损害呼吸系统。(4)锐器:回收、清溪或包装医疗器械时,容易被锐器刺伤,被患者体液污染过的器械会增加污染的几率。
3.供应室防护措施
3.1健康教育
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 医院为全体供应室工作人员印制发放学习材料,加强对医院感染知识、传播途径、危害、预防措施等知识的学习,定期进行技能性考核。
3.2树立预防观念
将被患者污染的器械或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接触该类物品时,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按照规范流程采取防护措施。
3.3强化供应室工作人员防护屏障
严格按照洗手六步进行洗手与消毒,一人一毛巾或感应式烘干机干燥,准备专用的洗手池,水龙改成红外线感应开关,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减少各种危险行为,配备专用的防毒面具。防护服等;定期进行体检,做好职业伤害应对。
3.4建立标准的感染管理流程
各个区域(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进行清楚的划分,区域间有实际屏障,人物分流,物流由污到净,不得逆行,护理部每月要定期进行检查。
3.5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的标砖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对医疗废物分门别类,置于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专人运输,定点存放。
3.6降低物理性损害
(1)紫外线灯开关要设置在室外,安装电脑定时开关,进行工作人员进入。(2)降低噪声损害:工作人员要佩戴耳塞进行工作,注意对机器的保养,及时更换旧机器,引进先进的脉动真空灭菌器和环氧乙烷灭菌器,降低噪声损害。
参考文献
[1]桑燕.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改进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17):10-10,11.
[2]宋春香,王燕平.医院供应室职业暴露的危害与防护[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0):98.
[3]李林香,罗永明,李玉玲等.基层医疗机构供应室易被忽视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干预措施[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4):146-147.
论文作者:付爱军 孟祥丹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职业论文; 防护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因素论文; 医院论文; 废物论文; 环氧乙烷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