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第三人民医院 黑龙江伊春市 153100
摘要:目的:研究了解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分布规律,并评估病患的体质类型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关系,为防治该病症的临床研究建立必备的评估系统和提供严谨的科研资料。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再随机调查48例正常女性分为常规组,按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分析其体质类型特点。结果:实验组以气虚、气郁、阳虚、血瘀四种体质类型为主;对照组以平和、气虚、阴虚、气郁四种体质类型为主。两组人群经比较,体质分布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患者存在体质偏颇。通过调整体质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治经前期综合症值得研究。
关键词:经前期;综合症;防治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patients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ysical types of patients and premenstrual syndrome. To establish a necessary evaluation system and to provide rigorous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for the clinical study of this disease. Methods:Forty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Forty normal wom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TCM co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Results:The four groups were the main body types of qi deficiency,qi yang,yang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mainly composed of four physical types of peace,qi deficiency,yin deficiency and qi q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 Conclusion:There were physical fitne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physical fitness for early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premenstrual syndrome worthy of study.
前言: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反复发生在月经周期的后期黄体期,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身体、精神和行为异常的症候群。主要表现有烦躁、易怒、失眠、紧张、抑郁、焦虑及头痛、乳房胀痛、颜面浮肿等一系列症状。其发病率在国内为育龄妇女的 41%~57%,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工作。本研究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体质类型与本病的发生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患者经前期综合征48例,再选择年龄和病程匹配的正常女性48例作为对照。将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依据《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打分表》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初步统计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大 24 岁,最小 18 岁,病程最长 6 年,最短1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最大年龄 23岁,最小年龄 18 岁。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平均年龄(20.79±0.5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0.89±0.69)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871,P = 0.2282>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与常规组均进行女性经前期综合征问卷调查研究。设计问卷内容共分为四部份,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为月经情况、慢性疾病史;第三部分为经前期症候群问卷;第四部分为体质分型问卷。调查问卷量表由专家选题、量表使用语词选择、内容效度、表面效度,进行量表之建构效度与内在一致性检测后,对两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时注意环境、方式,保证保密,以达到 100%应答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相比,根据中医划分的九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秉质,实验组以气虚质为主,约占50%,其次分别为气郁质(36%)、阳虚质(32%)、血瘀质(30%)。常规组以气虚质为主,约占29%,其次分别为平和质(25%)、阴虚质(20%)、气郁质(18%)。两组间各体质类型经比较,实验组平和质所占百分比小于对照组,而余下体质类型所占的百分比均大于常规组,两组人群体质分布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针对实验组,其病情程度以轻度、中度居多,约占90%。重度患者都有经前焦虑症状。症状体征以躯体症状为主和精神躯体共有症状为多,分别占38%,34%。综合而言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及体征以肝、脾两经症候为多。用经前期综合征以及九种体质相关转换数据做经前期综合征对体质的回归分析:经过回归分析,将血瘀、气郁、气虚三种体质类型进入回归方程,得到回归方程后经检验 D-W 值大于1.5,说明残差相对独立,利用SPSS软件验证残差的直方图与 P-P 表明残差符合正态分布,所以可以认为血瘀、气郁、气虚三种体质类型的个体更易患经前期综合征。
3.讨论
结合本研究研究结论,可以得出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与体质类型具有密切联系。从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来看,气郁、血瘀、气虚三种体质者更易得 PMS,而阴虚、平和、特秉体质者更不易得经前期综合征。相关研究表明体质形成和分布与气候、地质、饮食习惯等相关,调节基因表达可干预体质发生健康性改变。但体质的可变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发生。因此本研究在此提出相关体质调理法,以防治经前期综合征。首先是精神保养:多本医书中曾提及调控情绪可以有效调控体质,我国相关医学家采用中医情志调摄对气郁质患者进行干预研究,初步证实了体质的可调性。未病调畅情志可最大可能的避免发病,而已病调畅情志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症状。其次是饮食调节:医学提倡食用五谷应当性味有异,即颜色等各不相同,动物的五脏六腑也应各有所好,充分调节体质。而从中医临床症状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前综合征的中医症状主要涉及肝、脾、肾、心等脏腑,脾胃是体质形成的基础,因此饮食结构可明显影响体质形成。最后是运动调节:可以说运动是改变体质的最好选择,不论传统功法如太极拳等,亦或是现代多种健身方法都可以从生理机能、心理机能及社会适应等多方面改善体质。我国已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长期参与太极拳与健身舞可改善女性体质机能。其他诸如游泳、跑步及健美操等亦有改善。
综上所述,与正常女性相比,患经前期综合征的女性的体质类型是一项重大的影响因素,其中以气郁、血瘀、气虚三种体质者更加显著,因此提倡通过长时间调节女性体质来防治经前期综合征。通过相关数据及医学家调查实况,证实精神保养、饮食调节、运动调节较为可靠,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昊,王克勤,薛崇成,等.中医人格体质论的内涵探析[J].中医杂志,2013,54(7):551-554.
[2]欧爱华,麦润汝,原嘉民,等.亚健康状态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的对应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11-14.
[3]武颖,刘雁峰,张莹.300 例育龄孕前女性体质及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ISTIC,2015(2):201-203.
论文作者:马凤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体质论文; 综合征论文; 实验组论文; 类型论文; 症状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