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宜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辽宁大连 116018)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情绪调控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调控情绪对教学会起到积极作用。教师面对各类学生,必须有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这也是教师能科学驾驭课堂的重要因素。本论文主要从情绪的调控能力是情感智力的重要内容、教师善于调控情绪的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教师情绪调控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阐述教师提高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教师;情绪调控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327-02
现代教育体制下,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显得日益紧迫。教师的素质提高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具有较强的其它方面知识能力,包括情绪调控能力。也就是说,现在教师综合素养要高,教师的情商、智商需要协调发展,为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起到保障作用。
1.情绪的调控能力是情感智力的重要内容
1.1 了解我们的情绪
心理学中,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外界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我们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当外界事物符合我们的需要时,我们就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感到快乐兴奋等,反之则会消极,感到焦虑抑郁。教师应了解这种体验,了解情绪产生的过程,了解自己产生情绪的根源。通过自我认识,能对情绪进行有效识别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情绪的负性影响。
1.2 调控我们的情绪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的产生是不可控制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在产生情绪的时候学会自我调控,能在课堂上调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能力,也会给教学带来重要的影响。
1.3 激励自己以实现目标
目标是人前进的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产生了情绪波动,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自我情绪调控的基础。激励自己、实现目标是一个忍受挫折、摆脱失败的有效法则,也是自我调控情绪的有效方式。
1.4 识别他人的情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自己应具有情绪调控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识别学生情绪的能力。当意识到某个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一定情绪,特别是负性情绪的时候,教师需要冷静处理,切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绪,可以课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科学合理的去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调控,完成好学习任务。
1.5 协调与他人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智力高的人是能够巧妙应对他人的情绪的。可以说,协调与他人的关系是教师情商的具体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发生冲突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做一些学生工作的教师,但需要具有协调关系的能力,在冲突的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圆满解决冲突,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教师善于调控情绪的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1 来自自身的需求
教师是一个正常的人,在面对各类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产生负性情绪,这是一种正常心理反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践证明,负性情绪是身心健康的大敌,突然而强烈的愤怒情绪会对大脑皮层的心智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减弱人的判断能力,使人丧失理性和自制力;恐惧和焦虑会导致血压上升、血管膨胀;生气会严重损害心脏的功能;压力和情绪紧张会导致疾病,或使疾病恶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控好自我情绪,这是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教师身心发展的需要。
2.2 来自教育本身的需要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双方的情绪是有一定关系的,尤其因为情绪有相互影响的特点,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的不良情绪会导致学生的不良情绪,从而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在多年的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综合研究中,发现当人们被痛苦、愤怒、焦虑等负性情绪包围时,大脑中主管情绪的杏仁核会被强烈地、持久地负性激活,而这种激活会使大脑皮层受到极大地抑制,人们理性思考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这无疑会极大地影响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实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本身的需要。
3.提高教师情绪调控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3.1 要善于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情绪化的时候,自己应主动进行调控,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学生和教学。只有善于识别自己的情绪,才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控。稳定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源自对自我清醒、深刻的认知。因此调控情绪必须在充分觉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否则掌握再高明的调控情绪的技能技巧都不知道在何时实施。我们必须清楚地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然后才能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教师要善于分析自我情绪产生的根源,具有及时解决自我情绪的能力,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教育学生。自我情绪调控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现代教师需要具有自我情绪调控能力,有利于保持自我心理健康。
3.2 学会做心理置换,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与学生之间产生问题的时候,要控制自我情绪,学会用学生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站到学生的立场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教师能经常自觉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就会更容易理解学生。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不能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或期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设计、教学情景等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情况,这才能更好的符合学生的需求,减少负性情绪产生的源头。教师应该更加关爱自己的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达到心理的融合。
3.3 学习与掌握一些情绪调控的方法
首先,教师应明确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反应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要对自己产生自责或过分压抑。其次,心理学研究表明负性情绪是可以进行有效疏导的,教师们可以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负性情绪缓解,使心情变得轻松。一是宣泄法,如受到委屈时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大哭一场,把不满与愤怒向自己的好朋友倾诉或写日记,离开引起情绪困扰的场所,默念数字让自己冷静,开展有氧运动等;二是放松法,学习深呼吸放松、想像性放松、冥想等,可以有效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三是改变自己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很多时候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消极的、不合理的态度和看法。因此,要改善情绪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认知,也就是要学会用积极的、合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如用“希望”代替“必须”,不以偏概全,不追求完美,不绝对化要求等。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使情绪得到疏泄。教师的情绪调控是一种能力,不同的个体在长期的实践也会总结出适宜自身的经验。无论如何,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促进教学的有效保证,也是使学生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课堂应变的情绪调控及其心理现象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1995(04).
[2]郑桂荣.论高校学生消极情绪调控的策略选择[J].龙岩学院学报,2011(06).
[3]刘书龙,郭长印.略谈使学生进入课堂主体角色的措施[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05).
[4]周红伟,杨斌.武汉市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01).
[5]吴杰.大学生的情绪调控与身心健康[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6]李月贞,王丽萍.医学生情绪调控与人际困扰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04).
论文作者:韩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情绪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自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