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四川甘孜州 626000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及其药学研究。方法:选取从2016年3月至10月稻城医院内科收治的消化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75例/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是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P<0.01)。结论:与一些常规的药物相比,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内科消化性疾病的疗效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 常规药物; 内科消化性疾病; 药学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人们日常饮食不规律,从而引发各种内科消化疾病的发生。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科消化疾病主要表现为胃肠病、肝病、胰胆疾病和其他疾病。然而,胃肠病已成为内科消化疾病中的多发疾病,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针对治疗消化疾病的药物众多,其中奥美拉唑已成为内科临床上治疗消化疾病主要的药物,与其他药物相比,对幽螺杆菌有较好消除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药效较为安全。本文针对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进行对比与疗效观察做出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6年3月至10月稻城医院内科收治的消化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75例/组。常规组患者年龄均在26~64岁,平均年龄(57.32±5.72)岁,病程均在1~4年,平均病程(3.56±0.33);观察组患者年龄均在26~64岁,平均年龄(57.32±5.72)岁,病程均在1~4年,平均病程(3.56±0.33)。其中两组患者患有胃溃疡100例,十二指胃溃疡50例,同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年龄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患者口服药物为西咪替丁,由成都锦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0mg*100,国药准字H51020771。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或病理性高分泌状态,一次200~400mg,一日4次,餐后及睡前服,或一次800mg,睡前1次服;疗程一般为4至6周。
观察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药物治疗,患者口服的奥美拉唑药物,由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444。用法用量依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定,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一次20mg,一日1至2次,于每日晨起服用或早晚各一次,治疗周期为4至8周,患者如患有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周期为2至4周;返流性食道炎患者一次20至60mg,一日1至2次,于每日晨起服用或早晚各一次,治疗周期为4至8周。
以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患者病情,药物服用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减。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消化系统受损影响治疗,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有助于早日康复。
1.3 疗效判定
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后,生理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身体痊愈,幽门螺旋杆菌得到有效消除,并无不良反应;有效:患者治疗后,生理各项指标逐渐好转,病情得到相应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无任何好转迹象,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是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P<0.01)。详情见表1。
表
3 讨论
消化内科是对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进行研究的临床三级学科,而消化疾病则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最为常见的消化疾病为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胃炎等,其中溃疡性胃肠疾病发病率最高。伴随人们对肠胃的忽视,此类疾病发生率也逐渐攀高,也成为人们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临床上实验研究表明,如幽门杆菌侵入肠胃,则会影响胃肠道功能修复与防御,造成身体机能混乱。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药物很多,例如西咪替丁等。西咪替丁对胃酸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明显抑制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也能抑制由组胺、分肽胃泌素和食物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使用西咪替丁可其酸度降低,从而对肠胃功能有明显疗效。但长时间服用西咪替丁会对肾脏增加负荷,患者如出现不良反应会有呕吐、腹泻、恶心、腹胀等症状,患者一旦停止服用西咪替丁,患者则会在停用后回跳的高酸度所致,患有胃溃疡者,应先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临床上针对内科消化疾病治疗的药物为奥美拉唑,它主要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与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抗生素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的杀灭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肠溶性弱碱性药物。易浓于酸性环境中,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质内的管状泡上。奥美拉唑还通过二硫键与质子泵的巯基发生不可逆行的结合,有效的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与常规药物西咪替丁相比,奥美拉唑还具有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较小等,即使患者出现恶心、胀气、腹泻等症状,也只是短暂和轻微的,大多不影响治疗,对脏器气管等疾病也无任何负面影响,不良反应较低,促进了患者身体指标恢复。
对本文所选的150例患者进行不同药物治疗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总有效率是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P<0.01)两组对比,发现奥美拉唑的消化性溃疡的胃肠疾病治疗发挥效果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在治疗内科消化疾病时,奥美拉唑在治疗中充分发挥其效果,安全性较高,可明显盖上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胃溃疡等溃疡面较大患者愈合,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赖瑜华,沈俊良.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研究及药学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32(26):45-46.
[2]张辉华. 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研究及其药学分析[J]. 当代医学,2016,39(33):186-187.
[3]罗光亮. 奥美拉唑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0(14):40-41.
[4]温秀连. 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研究及其药学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2(13):119-121.
论文作者:吕明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内科论文; 奥美论文; 常规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药物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