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融资风险管理_股票论文

论现代企业融资风险管理_股票论文

现代企业筹资风险管理浅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企业论文,风险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容之一,是企业理财活动的首要环节,它和企业的投资和利益分配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筹资风险是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筹资风险管理是整个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起点。

一、增发新股、配股融资风险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在讨论融资成本与融资方式的关系时,认为公司首先偏好内部融资,当需要外部融资时,则偏好债务融资。我国上市公司虽然也表现出优先使用内部融资的倾向,在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有明显的偏好,其所筹资金在我国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占了很高的比重。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而相应的制度还有待于完善,这就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由于存在经理人员比普通投资者掌握更多、更真实的企业信息这种现象,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可能不理解公司的融资结构安排意图,从而使企业发行新股增加额外的成本。因此,企业在决定融资顺序和资本结构时,应考虑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不同预测,企业的新股融资在不对称信息环境中成为一种风险较大、代价过高的融资方式。这就需要公司经理人员从企业内部实际出发,尽可能的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融资意图,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合理控制企业增发新股融资的风险,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升企业价值。

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种主要手段,是上市公司按照公司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的规定和相应程序向原股东增发新股,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行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上市公司采取配股融资方式找到充分理由。“逆向选择”使得市场上价值低于平均水平的以及拥有坏项目的上市公司非常愿意通过配股再融资为他们的新项目筹集资金;“道德风险”则使得上市公司管理者为获得高额的道德风险收益,尽其所能地去实施配股融资。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具有控制权和决策权,在融资方案的制定中,很大程度上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获得超额利益。而流通股股东特别是其中的中小股东,在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中,没有控制和决策权,一般是处于不利地位。但是配股一定程度上也给企业融资带来了风险,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资金的紧缺情况,以及间接融资的难易程度来综合考虑配股的风险,将配股融资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减少企业的资本成本,提升企业价值。

二、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筹资风险

可转换债券是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公司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同时,也是为充分吸引投资者而应用金融工程技术创造的一种衍生融资契约,兼有股票、债券和期权性质的一种混合融资方式。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融资结构动态调整和优化的突破口就在于进一步发展可转债市场。

(一)信息不对称下的可转债融资。在存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公司应少用股票融资,多用负债融资,但利用负债又容易引起公司财务危机成本的上升。因此,具有显著不对称信息问题的债务限制公司将发行可转债。面临显著债务限制的公司将不期望发行普通债券,因其对这些公司增加的财务危机成本将太大。因此在信息不对称使传统的股票发行不利的情况下,公司可能使用可转债将权益调整资本结构,提高资本结构中的权益,并借此降低直接发行普通股所带来的逆向选择成本。

由于可转换债券附带了股票期权,筹资成本一般比公司债券低,投资者、发行人对转债价值预期越高,成本越低。这样,在可转债被转股前,发行人既可以减少利息支出又可以享受一定的税盾效应。选择可转债融资的方式,增加一定时期的债务比重,通过对高收益项目的投资,可为股东获取更高的收益,亦可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只要公司确信可转债持有人不会得到所有的税收节约,相比于其它股权融资方式,它就会通过可转债融资来增加现有股权的价值。同时,可转债属于企业直接融资的范畴,发行可转债符合政府部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防止风险集中于国有银行的政策目标;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公司可转换债发行人的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运作的能力,大大减少公司内部运营的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的价值。

(二)风险不确定性下的可转债融资。可转债是一种比普通债券和普通股票更便宜的融资方式。如果公司未来业绩不好,股票价格不能超过转股价格,可转债持有人就不会将债券转换成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能够以大大低于市场利率的水平进行债务融资;如果公司未来业绩好,股票价格将超过转股价格,可转债持有人将会选择转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转股价格通常高于发行可转债发行时公司的股票价格。因此,可转债融资可以比当时发行同样数量的股票筹集更多的资金。但是可转债也存在着差价损失,二级市场交易风险,转股条款陷阱等风险,如果未来市场风险和公司风险加大,股票市价低于行权价格,公司面临巨额现金应付可转债的赎回。

发行可转债可改善资本结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由于可转债是一种债权向股权转换的投资者选择权,因此从资本结构的角度分析,发行可转债必须以如下的目标为核心:债权转换为股权后,公司的资本结构正好实现最优结构。对于由资产结构所引起的经营风险,可以通过转债的发行而加以有效规范。因为只要转债的发行与转换溢价定得较为合理,就可以在相应资产使用寿命到期以前,完成债权向股权的转换。这时,公司的资本结构已进行了调整,无须还本付息,从而也就消除了公司资产结构的经营风险。

三、认股权证融资风险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各项衍生性金融商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参与者避险以及解决国有股流通等市场新需求的出现,使得认股权证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衍生产品创新的品种之一。认股权证是一种带有杠杆效应的高风险性金融产品,其融资具有一定的筹资风险。上市公司发行认股权证融资时,往往是将其与股票。债券等搭售发行加大其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对公司的融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认股权证融资的高财务杠杆性决定了其融资也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认股权证作为一种公司融资工具,取得资金具有不确定性。虽然认股权证可以为公司提供融资渠道,但公司难以控制资金的取得时间,有可能在公司急需资金时不能以认股权证筹资满足需要。如果公司通过增加普通股股利来刺激认股权证持有人行使权利,则会提高资金成本。鉴于认股权证融资的风险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通过对企业自身的特点、融资规模、筹资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合理控制企业认股权证融资的风险,适时推出认股权证。顺应市场需要而适时推出认股权证,不仅可以增加投资者的选择品种,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改变因缺乏避险工具而只能进行追涨杀跌的状况,使市场出现做空机制,有效放大多空双方力量,而且也有利于公司在发行股票和可转债之外再增加一个再融资渠道,将一次融资转化为多次融资,更好地协调公司战略与其资金需求的期限一致性,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资本结构,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当今时代,企业面对的环境复杂多变且充满不确定性,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财务风险问题成为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企业诸多非理性行为的存在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借鉴西方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成果基础上,还需要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标签:;  ;  ;  ;  ;  ;  ;  ;  ;  ;  

论现代企业融资风险管理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