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利率水平的依据是经济效率不是资金的虚假供求--关于确定宏观利率水平的政策建议_银行贷款利率论文

确定利率水平的依据是经济效率不是资金的虚假供求--关于确定宏观利率水平的政策建议_银行贷款利率论文

确定利率水平的基础是经济效率不是资金的虚假供求——关于确定宏观利率水平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率论文,水平论文,虚假论文,效率论文,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许多学者,包括一些金融系统的同志认为,利率应当市场化,即资金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其理由是:1.通过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存款利息率来鼓励居民储蓄,收敛消费需求;提高贷款利率来抑制企业和投资对资金的需求。2.提高贷款利率来消除银行的亏损。因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差较大,加上三年期以上存款储蓄保值,银行如果不相应提高贷款利率会发生大规模的亏损。3.提高贷款利率来缩小国有银行贷款利率与黑市利率之间的差距,以抑制由此而发生的各种金融投机和金融腐败。这从表面上看不无道理,但是从我国经济问题的深层次分析,却是片面的。以此为据的利率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是十分有害的。

在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国家里,一个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贷款,首先要考虑的是资产盈利率、贷款利率和负债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社会资产盈利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和企业贷款负债率的乘积,借款人就要亏损。这种利率水平上的贷款在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是根本没有需求的。而在我国,目前整个国有经济的资产盈利率只有5~6%,而其贷款负债率要高达70%,实际贷到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为14%以上,实际贷到企业的利率要更高。这种格局意味着,整个国有经济每借一百元贷款,至少要亏损4~5元左右。但是,在这种借款要亏损的情况下,贷款资金需求依然非常强劲,这是极不正常的违反经济规律的事情。

关键在于,我们的整个国有经济,其相当多的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根本就不考虑资产盈利率、贷款利率和资产负债率之间的关系,根本就不考虑能不能还本付息的能力,相当数量的企业从银行借款的时候就根本没有想要还银行的钱。因为,他们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钱,只要能借来用以支出就行了。这种资金的需求行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行为,其资金需求也不可能是真正的市场需求,而是国有经济投资者和企业吃银行“大锅饭”的一种无任何预算约束的不讲信用的虚假需求,这种需求因为没有任何约束而无穷大。如果以这种虚假的资金需求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利率只能会居高不下。

这就是说,我国的宏观经济利率调节没有一个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即国有投资者和国有企业效率极低,对利率的调节反应微弱,甚至无动于衷。因此,我认为,不对投资体制、企业制度、企业家制度和政府与企业关系体制进行实实在在的改革,不在提高经济效率上下功夫,仅仅用利率政策来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而会带来非常严重的恶果。

首先,如果国有企业和投资的效率得不到提高,利率上升,企业的亏损额将大规模增加。1994年企业贷款负债率为65%,资产盈利率最高估计为7%,银行利率为10.8%,实际贷到企业的利率大约为12%。 按此计算,全部国有企业实际亏损为300 亿元左右(至于国有企业帐面上盈亏相抵后还有利润反映出来,那是欠交利息、资金损失挂帐、不摊折旧、 不提有关费用, 甚至虚报利润的表现)。 1995 年初国有资产为41370亿元,贷款负债率为70%,当年经济效率继续下滑, 企业的资产盈利率下降一个多百分点,最高估计为5.5%,为了抑制通货膨胀, 银行的贷款利率上调一个多百分点,实际贷到企业的利率至少为13%,盈利率下降和利率上调这两项因素将使整个国有经济亏损, 亏损额将达 1500亿元之巨。比去年要增加亏损额1200亿元,其中因利率上调发生亏损500亿元左右,而资产盈利率下降发生亏损额约700亿元。结果是利率上升增加的亏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反过来又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下降,造成利率上升和效率下降的恶性循环。

其次,利率上调和企业资产盈利率下降,将会在银行中形成巨额的呆帐和坏帐。预计,1995年由于利率上调和企业效率下降,会在银行内形成700~800亿元的呆帐和坏帐。在企业经济效率,即资产盈利率下降的情况下提高利率,并不会抑制通货膨胀,反而会将明显的通货膨胀通过银行呆帐和坏帐的增加转化为暗的慢性的通货膨胀。企业经济效率下降,就是将利率提得再高,企业大规模赖本欠息,会在银行形成大量的呆帐和坏帐。而呆帐和坏帐意味着企业和投资者借了银行的钱没有生产出来相应的供给品,使供给和需求发生缺口;呆帐和坏帐导致银行的资金被压死一块,整个贷款资金的周转速度下降,生产同样规模供给品的贷款需求量增加,即迫使银行多供应贷款货币;如果企业的效率特别低下,亏损吃资产,已经资不抵债,如负债率200%,则表明100元的资产是由200元贷款形成的,实际上储户的存款已经暗中贬值50%。

企业效率下降,提高利率,并不意味着会增加银行的收入。因为企业微利和亏损,在提高利率时,如果企业还不起银行的本利,只能欠本金和利息,把亏损转嫁给银行,形成银行大规模的呆帐和坏帐。而银行又要给储户的存款支付高利息, 则会造成银行的严重亏损。 估计银行1995年最保守估计要亏损600亿元。

第三,企业和投资的效率下降,一方面贷款利率上升,在银行中形成大量的呆帐和坏帐;另一方面,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三年期以下存款利率是社会平均产业利润率的250%,三年期以上为产业利润率的500%)不正常提高,特别是保值储蓄国家要进行大量的补贴。国家既没有在提高利率上得到好处,反而要承担巨额的呆帐和坏帐风险(银行破产),又要在效率没有提高反而下降、蛋糕没有相对做大反而相对做小、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城乡居民更多的收益,这只能用财政赤字和银行发票子的办法来解决效率下降格局下向城乡居民倾斜的收入分配。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城乡居民存款中,小部分比例的储户拥有大部分比例的存款,特别是很少比例的城乡居民拥有很大比例的三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因此,保值储蓄实际执行的结果是扩大贫富差距。

第四,目前国有企业的负债率过高已经成为一大忧心的社会经济问题,但是在高存款利率下,城乡居民的钱一条道一年以7000多亿的规模进入银行储蓄,是一种风险很大的经济运转。一是因为财政收入有限,不可能给国有建设项目和国有企业普遍地投资和增资,国有企业自身的积累能力又非常有限,只有城乡居民手中有钱,如果城乡居民的钱全部进入银行储蓄,而商业银行法又规定银行不能投资于企业,新上项目和企业维持及扩大生产的资金,只能向银行贷款,这样就是将企业的负债率降低下来,也会再度上升。因为企业没有投资和注资的资金来源。所以,关于不让社会资金在体外循环,要全部吸收进入银行的观念需要认真地进行反思:这种观念和政策是非常有害的。

二是国家通过银行信用体系,利用高利率的刺激,将老百姓口袋里绝大部分的钱借给低效率的国有投资和国有企业用,国有经济的资产盈利率只有5~6%,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吃资产、吃银行贷款,实质是吃老百姓的存款,在银行形成巨额的呆帐和坏帐。而国家又不能赖老百姓的本金和利息,最后只能用本来属于财政收入的货币发行利润(财政与银行之间以38%和62%的比例分成),甚至用其它税收来填利差倒挂亏损。国民经济投资和生产的风险全部集中在国家身上。甚至,国家还要承担因大量堆积呆帐和坏帐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风险。那么,在银行存款高利率的情况下,能不能分流一部分城乡居民资金直接进入投资,减轻国家的风险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产业平均利润只有5~6%,而保值存款利率高达25~30%,居民绝不会在如此高的存款收益下去将自己的资金直接投资于企业。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治理通货膨胀、增加银行经营收入、提高居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是整个国有经济投资和企业效率的提高。国有经济的资产盈利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带来4百个亿的利润收入; 而国有经济效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会形成4百个亿的损失和亏损。 银行利率虽然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从理论上给银行形成约330 亿元的利息收入,但是如果国有经济的投资和企业效率如果不提高,反而下降,实际上利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也就意味着国有企业增加330亿元的亏损。因此,宏观上反通货膨胀应当在提高投资和企业的效率上作文章,而不应当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利率上。

建议国家不再提高贷款利率,并且在提高企业和投资效率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存贷款利率;加快企业制度、企业家制度、政府与企业关系和投资体制方面的实质性的改革步伐,以抑制国有企业和国有投资虚假的资金需求,从而消除预算软约束下虚假的资金无限需求对利率上扬的压力,使黑市利率下降。“九五”期间如何提高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呢?我认为,根本的途径还是要实实在在地加快一些影响企业和投资效率的改革,会降低消耗、增加产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如果将国有经济的平均资产盈利率提高到9以上,利率逐步降低到8左右,整个国民经济就会良性运行,银行货币体系倒闭的危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标签:;  ;  ;  ;  ;  ;  ;  ;  ;  ;  ;  ;  ;  ;  ;  ;  

确定利率水平的依据是经济效率不是资金的虚假供求--关于确定宏观利率水平的政策建议_银行贷款利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