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螺旋箍筋工程量的正确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杨阔[1](2021)在《基于Revit的桥梁钢筋快速建模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得到了快速地应用及发展,但是在逐步应用的过程中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桥梁钢筋的三维建模因为缺少合适的手段和软件工具,以及建模过程繁琐、钢筋种类繁多、模型多变复杂等问题,限制了BIM技术在桥梁工程的深入应用。因此为了提高钢筋的建模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全桥钢筋快速建模的方法,通过总结钢筋的形状和布置规律,归纳出一套能够快速构建钢筋模型的流程,包括钢筋定位技术、钢筋形状参数、钢筋明细表导出以及钢筋碰撞等,将这些功能统一开发成完整的插件便于快速应用。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BIM钢筋建模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桥梁工程的钢筋建模状况。(2)深入研究桥梁各个部件的钢筋组成,根据钢筋在桥梁模型中分布规律及形状特点,确定桥梁钢筋模型所需要的基本参数,使创建钢筋模型方法具有通用性,并创建部分参数化钢筋族库。(3)针对桥梁截面钢筋分布特点和构造要求,获取截面中心点坐标,根据钢筋与桥梁截面位置参数计算钢筋定位点的偏移量,利用C#编程语言得到各个钢筋的位置坐标。(4)研究桥梁钢筋模型的创建,根据钢筋定位点形成模型线生成钢筋,或通过定位点进行钢筋族放置,得到两种创建钢筋模型的方法,并利用Revit二次开发技术,把桥梁钢筋定位技术和钢筋参数等信息整合成一套插件,用户通过输入钢筋参数实现全桥配筋参数化功能,完成桥梁钢筋模型的搭建。(5)通过某工程实例,验证该桥梁钢筋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分析Revit软件中明细表的不足,通过开发技术,实现钢筋工程用量的统计功能,并导出Excel表格;利用Navisworks软件,对桥梁钢筋进行碰撞检测分析,将检测报告导出方便优化。
吕哲琦[2](2021)在《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建筑行业正处在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装配式作为一种新型建造模式,具有绿色、环保、节能等优势,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可有效的解决传统现浇建筑带来的能源短缺、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正在通过强制执行标准和财政奖励等政策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虽然我国正逐步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在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但装配式建筑发展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很多建设单位对于使用装配式建造模式均持观望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与传统建筑建造成本相比较高,未被建设单位所接受,制约了其发展。因此,必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针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有效的经济评价,并对成本与效益进行量化分析。本文基于费用效益理论,应用增量财务效益费用比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经济性评价,构建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体系,包括增量成本体系及测算方法,增量效益体系及测算方法,并以建立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体系为研究目的,针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和效益问题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依据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规范和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和效益的差异,对已有的增量成本体系进行修正,构建装配式建筑增量效益指标体系,探究增量成本和效益的计算方法。本文将增量财务效益费用比作为经济评价的主要指标,旨在给建设单位确定项目方案提供直观的依据。最后以吉林省四平市某医院项目为案例,对本文的经济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进行论证,首先应用BIM技术构建研究案例的三维信息模型,提取相应的工程量信息。并对装配式建造模式与传统建造模式的成本和效益差异进行全方位对比分析,绘制预制率-增量财务效益费用比拟合曲线,识别该项目效益最优的预制率与构件组合。研究成果实现了对装配式建筑经济可行性的定量分析,为建设单位对装配式建筑方案的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为政府制定优惠奖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推进了我国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的进程。
王薇[3](2020)在《BIM技术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形式。同时城市地下空间中多层地下室、大型地下商场、地下街道、地下人防工程的开发利用也突飞猛进,由此基坑工程数量增多,且逐渐呈现出“深、大、近、紧、难”的特征。基坑工程属于集勘察、设计、施工及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基坑支护作为基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受地域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既要保证基坑本身的稳定性,还要避免基坑周边环境受到破坏。本文结合基坑工程常用支护型式及其设计要点,分析了BIM技术在基坑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并依托实际工程进行了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运用BIM系列核心软件Revit,依托方案比选得到的初步设计结果建立基坑场地布置模型、基坑支护结构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在BIM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根据支护构件的类型,创建构件的标准化命名规则;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支护构件族库,如土钉、锚索、微型钢管桩、钢板网、结构配筋等,进而实现基坑支护构件的参数化建模;针对Revit中钢筋绘制的局限性,基于Revit API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冠梁钢筋的快速布置。模型建成后,借助BIM系列软件提供的碰撞检查功能,进行支护方案的优化。通过碰撞检查在设计阶段就实现了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大大减少了设计阶段的返工现象,提高了设计效率。为防止基坑支护体系及其周边环境的失稳破坏,需对各工况下基坑位移进行准确的预测。本文采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进行模拟开挖计算,通过对各工况下基坑水平位移及沉降变形的分析,验证方案的合理性。
邹天歌[4](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桥梁施工项目管理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市政工程建设相较于房屋建设工程体量更大、结构更为复杂,其建设周期漫长、施工影响因素众多、参与建设人员庞杂,施工过程始终呈现动态变化的状态。因此,施工项目管理贯穿于工程重要的施工阶段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近年来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局限。然而,施工项目管理与新兴建筑信息技术(BIM技术)相结合的工程管理模式的出现将引领着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迈向更高台阶。本文旨在通过BIM技术建立系统模型后,分别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BIM技术在桥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并指出BIM技术在工程管理领域的重要发展价值。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探讨了该项课题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对国内外关于BIM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后,总结并提出该项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其次,分别阐述了BIM技术和工程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特点,提出现阶段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难点及不足,从而突出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发展优势。第三,以鹤大线富尔江大桥项目为依托,对BIM相关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后,就本项目而言挑选出适合的建模及应用分析软件,总结出参数化建模原理并开展桥梁外形构造和钢筋建模工作。第四,BIM技术在桥梁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别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四项重要施工项目管理控制指标之间的基础关系进行系统化分析,并从这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其控制目标、任务、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提出以BIM平台为技术支撑,在图纸会审、碰撞检测、三维技术交底、施工进度模拟、图纸工程量审核、成本动态跟踪、施工准备阶段及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检测等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充分发挥BIM技术可视化、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优势特点,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控制。最后,总结了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对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的成效及意义,提出施工项目管理与新兴建筑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可行的和必然的,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促进了我国桥梁建设的科技进步及转型升级。但我国BIM技术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施工项目管理中对于BIM的应用仍存在很多阻碍,因此将BIM更好地应用于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耿专[5](2020)在《基于BIM的EPSC格构式一体化墙体深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方针,水泥聚苯模壳(简称EPSC)格构式一体化墙体做为新型建筑墙体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领头羊。该墙体具有节能环保、防火保温、施工进度快等一系列优点。作为新型建筑墙体在设计中仅仅是刚起步,其构造的复杂性仅依靠二维设计很难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影响新型墙体的生产与安装,并且限制其推广与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将BIM技术与新型建筑墙体相结合,对其设计、生产与应用进行深化设计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EPSC墙体构件进行深化设计研究,提出将EPSC墙体建筑进行拆分式参数化设计。利用Revit族对其常规构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并建立了规范化的常规构件族库,通过调用族库中的模型利用嵌套族的方法对T型、L型、十字型等异型构件进行参数化设计。(2)基于Dynamo二次开发,提出EPSC墙体钢筋配筋的参数化设计。由于螺旋箍筋参数化设计过于复杂,不能通过常规手段进行设计,通过对钢筋配筋的二次开发实现了螺旋箍筋、加强格构柱、EPSC墙体洞口、过梁的钢筋配筋参数化设计。(3)通过Python语言在Dynamo可视化编程中,自主研发了Dynamo与Revit坐标转换的子程序软件包。从而解决了由Dynamo中实体与Revit中实体交互时产生的坐标位置变化,并在极短时间内把子程序模块植入到Revit实际工程项目中。(4)基于RevitAPI技术与WPF技术相结合,通过C#语言在VisualStudio平台上自主研发了EPSC墙体构件参数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了对EPSC墙体构件的参数化管理与调用,并对该平台的应用进行自主研发,实现了构件的物料统计以及将工程量清单导出Excel中的方法,也提高了在统计与报价时的高效性。(5)以实际工程为例,将EPSC墙体参数化管理平台与Dynamo钢筋二次开发相结合,完成了快速建模、配筋以及实时物料提取。从而进一步验证了BIM技术在新型墙体建筑中的可行性,也证明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姚海国[6](2019)在《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文中指出桩基础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是成本、进度管控的重点部位,对于住宅项目的成本、工期管理意义重大。尤以成本为甚,桩基的成本往往可以达到毛坯项目成本的10%20%。如何能快速选定合理的桩基选型方案,在保证工程的质量、工期要求下达到成本的最优化,是地产商关注的重点事项。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选择将“桩基选型”作为研究一般住宅项目经济效益的切入点。本文先总结了桩基础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研究情况;然后分别从设计、施工、造价等角度出发,找出影响桩基工程选型的关键因素,理清选型的标准工作流程;之后,将前述梳理成果进行整合,并在多个实际项目中进行复盘,在实地分析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桩设计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具体对比各方案的成本造价,从而找出经济效益最佳的桩基方案。通过方案比选后发现以下结论:1.同一项目不同桩型之间,经济效益差别明显,因此在实际启动桩基工程之前进行详尽的桩基方案经济性比选非常重要,能带来显着的成本节约;2.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使用较为普遍,价格较低;人工挖孔桩使用较少,多用于较为恶劣的地质环境下,价格较高;3.钻孔灌注桩较预应力管桩而言一般承载力更大、能以较少的桩数满足承载力需求,同时二者的单价差距逐渐缩小,因此多数环境下钻孔灌注桩方案的经济性优于预应力管桩方案,可以在项目桩基设计时多考虑钻孔灌注桩方案;4.并非所有项目都可以进行经济性比选。当地质条件较为特殊、限制了可使用桩型时,应首先满足工程和设计的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讨论经济效益的影响。
徐亮[7](2019)在《长春龙翔国际商务中心施工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中,人力资源一直都是关键因素,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而对建筑项目企业而言,更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和管理。近几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较快,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积累,而且社会对建筑项目的要求逐步提升,这就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建筑项目企业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人员能力不足、项目工期长、项目环节衔接性不够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力资源配置方案存在不足。因为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人员是项目资源的主导者、组织者和使用者。因为施工企业的特殊性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企业在是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科学、规范、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市场机制,吸纳有关人才构建项目核心队伍,使人才配置更加专业化、合理化。对于施工项目中容易流动的外围劳动力资源可以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将配置与管理更好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本文首先通过学习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资料,了解了人力资源配置的一些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从而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结合了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和特点,提出了建筑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有关依据;第三结合长春龙翔国际商务中心项目分析了项目概况、项目目标、施工计划等基本情况,并且估算了项目的整体工作量并设计了人力资源配置的总体方案;第四从强化资源配置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岗位监控、强化绩效考核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人力资源配置方案的保障措施。总而言之,在项目企业的管理中,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环节,也是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的配置不仅关系到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生存和发展、更直接影响企业的命运前途。本研究以理论结合实践,以实证研究分析人力资源配置的方法,为其他相关企业可以提供较好的借鉴价值。
周斐[8](2019)在《基于BIM技术的预制装配式构件智能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仍以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建筑业为主,污染严重、信息孤岛、设计变更多等问题明显。随着近些年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借鉴工厂车间模块化生产的思路而新兴的装配式建筑,使得由设计、施工的建造模式转型到设计、生产、安装的模式,实现了建筑产业工业化。施工质量、效率和环境影响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制于专业人员、管理水平、规范政策和各方协调性等现实状况,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并不顺畅,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并实现现场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是目前的难题。本文先以传统建筑的弊病现状入手,对比分析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未来建筑产业工业化的必然性。而后通过详细分析国内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发现并指出当下装配式建筑仍然存在的短板。从而引入BIM技术,利用BIM技术的六项特性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协助各方提高工作效率。为使深化设计阶段更合理,减少施工阶段不必要的返工量,BIM技术的参数化控制可在设计初期的可视化模型中进行装配式构件的自动拆分,纠正图纸错误并指导实际施工。为此利用Revit软件下的Dynamo插件,进行预制梁、预制板、预制内外墙板的参数化编程,在模型中按照预先建立的数据库要求批量生成预制混凝土构件并形成相应的钢筋。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提取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做到成本精确控制的同时方便实际施工的交底作业。最后,针对较普遍的内浇外挂体系,结合某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将已编好的Dynamo程序运行到此项目模型中,并从实践中发现修改程序漏洞。实际指导预制构件的生产和施工,体现了结合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参数化设计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
孙博[9](2019)在《基于Revit的基坑工程参数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的使用除了传统的地面空间以外,地下、海底、天空也都被逐步纳入开发的范畴。基坑工程的复杂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这些都对基坑工程的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IM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针对项目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管理的一种全新方法。目前我国的BIM技术主要应用于项目设计、3D建模、工程优化、碰撞检测等方面,但是BIM技术在基坑工程建模和计算方面的应用并不完善。为了提高基坑工程设计的效率,本文将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软件,基于Autodesk Revit平台,对基坑工程参数化建模及计算功能进行二次开发。同时对支护结构计算配筋,工程图纸输出以及基坑工程量统计等功能进行代码开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首先研究BIM技术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各类支护结构的形状构造与应用范围。同时基于BIM的主流建模软件Revit进行二次开发,对Revit自带的支护结构族库进行补充,方便用户在基坑模型上插入支护结构时使用。(2)学习C#语言与Revit API帮助文档,利用Revit API中介绍的方法对基坑地质族模型进行参数化设计研究。用户仅需要在开发窗口界面输入基坑定位点与各层岩土参数,就可以在项目中直接生成基坑族模型。(3)查阅文献资料,比较总结多种计算土压力的方法。本文将利用朗肯土压力计算理论对基坑工程土压力进行自动计算。(4)总结分析多种排桩支护结构计算理论。本文将利用等值梁法对排桩支护结构进行锚固长度概算、配筋计算以及截面验算、配筋验算等。(5)通过C#窗口与Revit项目的数据互传实现快速生成基坑工程图纸的功能,同时开发出钢筋快速标注插件以及基坑工程量统计插件,真正实现了基坑工程建模、计算、出图一体化。(6)完善整合插件开发系统。通过某地实际工程项目的基坑模型对整个插件系统的实用性进行验证。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实现基坑工程的参数化建模、模型参数添加、结构计算、结构校核、自动配筋、钢筋自动标注、自动出图、工程量自动统计等功能。
陈庆熠[10](2019)在《RU-NC组合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由钢筋超高性能混凝土(RU)圆管与普通混凝土(NC)芯柱组成的RU-NC柱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RU圆管既是施工中免拆除的模板,又是组合柱的保护层和结构层,可充分发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超高强度与良好耐久性,为NC芯柱提供紧箍力,提高组合材料使用效率。组合柱具有受力性能好、耐久性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在跨海大桥桥墩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等方式,开展RU-NC组合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以UHPC圆管壁厚、螺旋箍筋间距和钢纤维体积掺量为试验参数,进行了RU-NC组合短柱轴压试验,结果表明,RU-NC组合短柱受力分为三个阶段:弹性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钢筋屈服阶段;其最终破坏模式为试件中部鼓曲,伴有混凝土剥落现象,螺旋箍筋被拉断,核心混凝土被压碎;螺旋箍筋与UHPC圆管均对核心混凝土具有一定套箍作用;与UHPC-RC组合短柱相比,将钢筋笼从核心混凝土移至UHPC圆管的RU-NC组合短柱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和延性以及更高的极限承载力。(2)借助通用软件ABAQUS进行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本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用来模拟RU-NC组合短柱轴压受力性能;UHPC管壁厚度、螺旋箍筋间距和钢纤维体积掺量等参数对RU-NC组合短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是线性变化,不存在耦合作用;随着UHPC壁厚增加,RU-NC组合短柱极限承载力不断增大,其提高趋势几乎成线性增长;随着螺旋箍筋间距增加,极限承载力不断减小,其降低趋势先陡后缓;随着钢纤维掺量增加,极限承载力不断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渐降低。(3)开展RU-NC组合短柱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选取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约束混凝土强度模型或算法,分别为《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Mander模型,Lam and Teng模型及刘志计算方法,四种算法结果与有限元参数计算结果差异性大,均不能适用于RU-NC组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基于UHPC预制管约束混凝土的理论分析,考虑到RU-NC组合柱有效约束区及非有效约束区,建立了一种针对RU-NC组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模型;与有限元参数计算结果相比,本文所提出的算法结果总体偏于安全,可用于RU-NC组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
二、螺旋箍筋工程量的正确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旋箍筋工程量的正确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Revit的桥梁钢筋快速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BIM钢筋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国内BIM钢筋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
1.2.3 桥梁工程配筋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进度安排 |
第二章 桥梁钢筋快速建模思路分析 |
2.1 桥梁钢筋参数化建模方法分析 |
2.1.1 桥梁钢筋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分析 |
2.1.2 基于Revit绘制钢筋方法 |
2.1.3 基于Revit API绘制钢筋方法 |
2.2 桥梁钢筋模型参数特点分析 |
2.2.1 桥梁钢筋布置特点 |
2.2.2 桥墩钢筋布置特点 |
2.2.3 桩基和承台钢筋布置特点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Revit的桥梁参数化钢筋及定位点确定 |
3.1 基于Revit的桥梁族及钢筋族的参数化创建 |
3.1.1 桥梁构件模型族的创建 |
3.1.2 Revit绘制钢筋族 |
3.2 基于桥梁钢筋关键定位点的确定 |
3.2.1 箱梁构件参数的钢筋关键点确定 |
3.2.2 T梁构件参数的钢筋关键点确定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Revit的桥梁钢筋参数化程序设计 |
4.1 基于Revit的梁部钢筋参数化设计 |
4.1.1 箱梁钢筋参数化设计 |
4.1.2 T梁钢筋参数化设计 |
4.2 基于Revit的桥墩钢筋参数化模型设计 |
4.2.1 矩形桥墩钢筋参数化设计 |
4.2.2 圆形桥墩钢筋参数化设计 |
4.3 基于Revit的承台钢筋参数化模型设计 |
4.4 基于Revit的桩基钢筋参数化模型设计 |
4.5 桥梁钢筋Ribbon功能区面板的添加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桥梁钢筋快速创建的应用 |
5.1 桥梁钢筋快速创建的应用 |
5.1.1 工程概况 |
5.1.2 桥梁实例钢筋模型的快速搭建 |
5.2 基于Revit桥梁钢筋工程量统计的二次开发 |
5.2.1 Revit明细表的功能与问题 |
5.2.2 桥梁钢筋模型工程量统计的插件开发 |
5.3 基于Navisworks的桥梁工程模型应用 |
5.3.1 Navisworks平台的功能特点 |
5.3.2 桥梁钢筋模型的碰撞检测 |
5.3.3 全桥4D施工进度模拟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装配式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经济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BIM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相关理论 |
2.1 装配式建筑概述 |
2.1.1 装配式建筑概念 |
2.1.2 预制率与装配率 |
2.1.3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种类 |
2.2 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理论分析 |
2.2.1 费用效益理论 |
2.2.2 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的界定 |
2.3 经济评价指标与经济评价方法 |
2.3.1 经济评价指标 |
2.3.2 增量财务效益费用比法 |
2.3.3 增量财务效益费用比法分析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
3.1 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体系目标 |
3.2 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体系构成 |
3.2.1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 |
3.2.2 装配式建筑增量效益 |
3.3 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体系应用的对象 |
3.4 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体系构建流程 |
第四章 构建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体系 |
4.1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研究范围界定 |
4.2 现有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指标体系 |
4.3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定额对比分析 |
4.3.1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构成差异分析 |
4.3.2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定额对比分析 |
4.3.3 初步构建增量成本指标体系 |
4.3.4 增量成本指标体系修正 |
4.3.5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计算方法 |
4.4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测算 |
4.4.1 计价方法的选取 |
4.4.2 构件生产增量成本计算 |
4.4.3 构件吊装增量成本计算 |
4.4.4 后浇混凝土增量成本计算 |
4.5 装配式建筑增量效益分析思路 |
4.6 装配式建筑增量效益的构成 |
4.6.1 资源节约效益 |
4.6.2 工期节约效益 |
4.7 装配式建筑增量效益测算模型的构建 |
4.7.1 资源节约效益测算模型 |
4.7.2 工期节约效益测算模型 |
4.7.3 建造阶段总增量效益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应用研究 |
5.1 项目概况 |
5.2 构建BIM模型 |
5.2.1 提取基础方案工程量信息 |
5.3 确定装配方案 |
5.3.1 预制构件选取 |
5.3.2 预制构件的排列组合 |
5.4 装配率及预制率计算 |
5.4.1 预制构件单体预制率计算 |
5.4.2 各方案预制率及装配率计算 |
5.5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计算 |
5.5.1 构件生产增量成本计算 |
5.5.2 施工吊装增量成本计算 |
5.5.3 后浇混凝土增量成本计算 |
5.5.4 增量成本测算与分析 |
5.6 装配式建筑增量效益计算 |
5.6.1 资源节约效益计算 |
5.6.2 工期节约效益计算 |
5.7 增量财务效益费用比计算 |
5.7.1 贷款占比10%时预制率-增量财务效益费用比关系 |
5.7.2 贷款占比50%时预制率-增量财务效益费用比关系 |
5.7.3 贷款占比50%时预制率-增量财务净现值关系 |
5.8 经济评价结果分析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BIM技术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BIM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基坑工程中BIM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常用基坑支护型式及其设计 |
2.1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与设计原则 |
2.1.1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 |
2.1.2 基坑支护设计原则 |
2.1.3 基坑支护设计内容 |
2.2 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设计要点 |
2.2.1 土钉墙支护(喷锚支护) |
2.2.2 桩锚支护 |
2.2.3 地下连续墙支护 |
2.2.4 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护 |
2.2.5 逆作法支护 |
2.3 BIM技术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2.3.1 BIM软件及技术路线 |
2.3.2 BIM技术在基坑工程中应用的优势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技术的基坑工程支护结构设计 |
3.1 工程概况 |
3.1.1 地形、地貌 |
3.1.2 地层结构 |
3.2 传统设计方法基坑支护设计 |
3.2.1 方案比选 |
3.2.2 设计结果 |
3.3 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
3.3.1 场地布置BIM模型的创建 |
3.3.2 基坑支护构件的标准化命名 |
3.3.3 基坑体量模型的设计 |
3.3.4 基坑支护构件的参数化设计 |
3.3.5 基于Revit API的二次开发 |
3.4 基于BIM模型的基坑支护结构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模型的基坑支护结构优化及有限元分析 |
4.1 BIM模型的优化及应用 |
4.1.1 基于碰撞检查的基坑支护结构优化 |
4.1.2 施工模拟 |
4.1.3 进度管理 |
4.1.4 工程量统计 |
4.2 基于BIM模型的基坑支护结构有限元分析 |
4.2.1 BIM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转化 |
4.2.2 有限元模型 |
4.2.3 莫尔-库伦屈服准则 |
4.2.4 水平位移分析和沉降分析 |
4.3 BIM设计方案交付 |
4.3.1 模型及图纸交付 |
4.3.2 计算结果交付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基于BIM技术的桥梁施工项目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应用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领域理论基础及知识体系 |
2.1 BIM相关知识 |
2.1.1 BIM的概念 |
2.1.2 BIM的特点 |
2.2 工程管理相关知识 |
2.2.1 工程管理的概念 |
2.2.2 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难点及不足 |
2.3 成熟度模型理论 |
2.3.1 成熟度模型的概念 |
2.3.2 应用成熟度模型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弊端 |
2.4 BIM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优势 |
2.4.1 提前预见项目风险 |
2.4.2 多维度动态管控 |
2.4.3 提高工程量计算准确性 |
2.4.4 优化资源管理水平 |
2.5 本章小结 |
3 BIM参数化模型 |
3.1 项目概况 |
3.1.1 概述 |
3.1.2 设计要点 |
3.2 BIM技术相关软件 |
3.2.1 国外常见的BIM相关软件 |
3.2.2 国内常见的BIM相关软件 |
3.2.3 软件对比分析 |
3.3 BIM参数化模型建立及清单关联 |
3.3.1 参数化基本原理 |
3.3.2 利用Revit软件建模 |
3.3.3 BIM模型构件与工程量清单关联 |
3.4 本章小结 |
4 BIM技术在桥梁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
4.1 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因素关系分析 |
4.1.1 四者之间对立关系 |
4.1.2 四者之间统一关系 |
4.1.3 基础关系模型 |
4.2 质量控制 |
4.2.1 质量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4.2.2 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 |
4.2.3 BIM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
4.3 进度控制 |
4.3.1 进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4.3.2 影响进度管理的因素 |
4.3.3 BIM技术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
4.4 成本控制 |
4.4.1 成本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4.4.2 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
4.4.3 BIM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
4.5 安全控制 |
4.5.1 安全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4.5.2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
4.5.3 BIM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基于BIM的EPSC格构式一体化墙体深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一体化墙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BIM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EPSC一体化墙体与BIM技术 |
2.1 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一体化墙体 |
2.2 BIM技术参数化分析 |
2.2.1 BIM参数化工具 |
2.2.2 Revit族 |
2.3 Dynamo技术分析与研究 |
2.3.1 Dynamo功能介绍 |
2.3.2 Dynamo节点构成 |
2.3.3 Dynamo数学运算与逻辑判定 |
2.3.4 Code Block节点 |
2.3.5 Dynamo可视化编程与Python语言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BIM的 EPSC格构式墙体构件参数化设计 |
3.1 基于BIM的 EPSC格构式墙体构件参数化设计 |
3.1.1 EPSC墙体参数化分析 |
3.1.2 EPSC墙体的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
3.2 基于BIM的常规EPSC格构式墙体钢筋参数化设计 |
3.2.1 常规EPSC墙体钢筋参数化分析 |
3.2.2 常规EPSC墙体钢筋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
3.3 基于BIM的 EPSC格构柱墙体钢筋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
3.3.1 EPSC格构柱墙体钢筋参数化分析 |
3.3.2 EPSC墙体螺旋箍筋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
3.3.3 EPSC格构柱墙体钢筋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
3.4 基于BIM的洞口EPSC墙体钢筋参数化设计 |
3.4.1 EPSC墙体洞口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
3.4.2 EPSC墙体过梁的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EPSCBIM参数化管理平台搭建 |
4.1 Revit API技术 |
4.1.1 Revit API的扩展方式 |
4.1.2 Revit API中元素Element继承关系 |
4.1.3 Revit API二次开发流程 |
4.2 WPF技术 |
4.3 EPSCBIM平台界面开发 |
4.4 EPSCBIM平台界面功能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EPSC墙体参数化平台应用 |
5.1 EPSC构件物料应用 |
5.2 实现excel统计平台物料 |
5.3 打开工程量统计清单Excel的方法 |
5.4 EPSC墙体建筑的创建与应用 |
5.4.1 工程概况 |
5.4.2 EPSC墙体建筑参数化设计实施方案 |
5.4.3 钢筋参数化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住宅项目中的桩基础 |
1.2 桩基础技术发展简述 |
1.2.1 桩基础的发展历程 |
1.2.2 桩基础研究现状 |
1.2.3 桩基础发展方向 |
1.3 桩基础选型及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
1.3.1 对桩基础选型的研究 |
1.3.2 对桩基础经济效益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
2.1 设计原则及流程 |
2.1.1 桩基承载机理 |
2.1.2 桩基设计基本原则 |
2.1.3 设计流程 |
2.2 桩基设计计算 |
2.2.1 桩基计算原则 |
2.2.2 桩基尺寸设计 |
2.2.3 承载力验算 |
2.2.4 桩身强度验算 |
2.3 桩数计算 |
2.3.1 桩基布置基本条件 |
2.3.2 桩数取值 |
2.4 沉降验算 |
2.4.1 沉降变形允许值 |
2.4.2 沉降计算方法 |
2.4.3 等效分层总和法计算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
3.1 桩的分类 |
3.2 预应力管桩 |
3.2.1 类别定义 |
3.2.2 类别特点 |
3.2.3 施工方法 |
3.2.4 常见问题 |
3.3 人工挖孔桩 |
3.3.1 类别定义 |
3.3.2 类别特点 |
3.3.3 施工方法 |
3.3.4 常见问题 |
3.4 钻孔灌注桩 |
3.4.1 类别定义 |
3.4.2 类别特点 |
3.4.3 施工方法 |
3.4.4 常见问题 |
3.5 复合桩基 |
3.5.1 类别定义 |
3.5.2 类别特点 |
3.5.3 设计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
4.1 造价费用组成 |
4.2 人、材、机比重分析 |
4.2.1 工艺差别分析 |
4.2.2 成本差别分析 |
4.3 工程变更签证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桩基工程案例分析 |
5.1 沈阳苏家屯某住宅项目案例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1.3 基础方案 |
5.1.4 灌注桩方案测算 |
5.1.5 管桩方案测算 |
5.1.6 桩基造价对比 |
5.1.7 工程方案 |
5.1.8 桩基检测 |
5.1.9 沉降观测 |
5.2 六安市舒城县杭埠镇某住宅项目案例 |
5.2.1 工程概况 |
5.2.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2.3 桩基设计 |
5.2.4 管桩方案测算 |
5.2.5 灌注桩方案测算 |
5.2.6 桩基造价对比 |
5.2.7 工程方案 |
5.2.8 桩基检测、沉降观测 |
5.3 南京市溧水区某住宅项目案例 |
5.3.1 工程概况 |
5.3.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3.3 桩基设计 |
5.3.4 人工挖孔桩方案测算 |
5.3.5 桩基造价核算 |
5.3.6 工程方案 |
5.3.7 桩基检测、沉降观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长春龙翔国际商务中心施工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建筑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
2.1.1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 |
2.1.2 建筑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 |
2.2 建筑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 |
2.2.1 项目目标 |
2.2.2 项目进度计划 |
2.2.3 项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
2.2.4 各项工作任务的工作量 |
2.3 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有关理论 |
2.3.1 科学管理理论 |
2.3.2 帕森斯的“职业—人匹配”理论 |
2.3.3 帕累托最优理论 |
第3章 长春龙翔国际商务中心施工项目介绍及现状分析 |
3.1 项目概况 |
3.2 项目目标 |
3.2.1 成本目标 |
3.2.2 质量目标 |
3.2.3 环保目标 |
3.2.4 计划进度目标 |
3.3 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任务 |
3.3.1 施工方案设计 |
3.3.2 施工物资准备 |
3.3.3 施工现场准备 |
3.4 基坑和桩基施工阶段的工作任务 |
3.4.1 复合地基处理 |
3.4.2 土方开挖与回填 |
3.4.3 坑基排水系统建设 |
3.5 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的工作任务 |
3.5.1 底板钢筋铺设 |
3.5.2 底板砼浇 |
3.6 上部结构施工阶段的工作任务 |
3.6.1 总体安装技术要求 |
3.6.2 钢框架柱吊装 |
3.6.3 主楼钢框梁施工 |
3.6.4 钢结构焊接设计 |
3.6.5 砌体工程设计 |
3.6.6 模板工程设计 |
3.7 建筑装修阶段的工作任务 |
3.7.1 墙柱面安装 |
3.7.2 门窗工程安装 |
3.7.3 楼地面工程铺建 |
3.8 竣工验收阶段 |
3.8.1 验收准备工作 |
3.8.2 验收实施配合 |
3.9 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
3.9.1 工程项目组织结构方面存在问题 |
3.9.2 工程项目核心人员储备不足 |
3.9.3 人员学历与岗位要求不匹配 |
3.9.4 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存在脱节 |
3.9.5 外围人员素质低、技能水平不足 |
第4章 长春龙翔国际商务中心施工项目人力资源配置方案设计 |
4.1 人力资源配置思路 |
4.2 通过BIM估算项目工程量 |
4.2.1 估算步骤 |
4.2.2 BIM流程图 |
4.2.3 各阶段工程量估算 |
4.3 组织结构安排 |
4.4 管理人员配置 |
4.4.1 配置基本要求和依据 |
4.4.2 项目核心领导层人员配置 |
4.4.3 项目基础管理层人员配置 |
4.5 作业人员配置 |
4.5.1 测算公式及系数的确定 |
4.5.2 测算实例举例 |
4.5.3 作业人员配置表的确定 |
4.5.4 实际作业人员配置对比 |
4.6 人员配置方案对比 |
第5章 人力资源配置方案的实施保障措施 |
5.1 强化人力资源配置过程管理 |
5.1.1 做好动态配置调整准备 |
5.1.2 做到人岗匹配 |
5.1.3 确保主力工作人员稳定 |
5.1.4 建立人力资源异动调整机制 |
5.1.5 措施预测效果 |
5.2 加强人员培训 |
5.2.1 对一般技术人员的培训 |
5.2.2 对项目经理的培训 |
5.2.3 施工作业人员管控和培训 |
5.2.4 措施预测效果 |
5.3 强化岗位监控 |
5.3.1 聘请咨询顾问 |
5.3.2 建立个人档案 |
5.3.3 设置专项执行岗位 |
5.3.4 措施预测效果 |
5.4 强化绩效考核 |
5.4.1 考核体系要体现岗位差异性 |
5.4.2 合理设置考核指标 |
5.4.3 确保考核透明化 |
5.4.4 措施预测效果 |
5.5 确保人力资源供给 |
5.5.1 借助外部人才资源市场 |
5.5.2 建立人力资源合作伙伴 |
5.5.3 措施预测效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土方工程施工定额 |
附录2 地基处理施工定额 |
附录3 桩基工程施工定额 |
附录4 砌筑工程施工定额 |
附录5 混凝土工程施工定额 |
附录6 钢结构工程施工定额 |
致谢 |
(8)基于BIM技术的预制装配式构件智能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介绍 |
2.1 装配式建筑介绍 |
2.1.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
2.1.2 装配式建筑的特色 |
2.1.3 国内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 |
2.1.4 装配式建筑的不足 |
2.2 BIM介绍 |
2.2.1 BIM的优势 |
2.2.2 BIM和装配式建筑结合的意义 |
2.2.3 Dynamo介绍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BIM的预制叠合梁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
3.1 研究技术路线 |
3.2 基于BIM的预制叠合梁参数化设计程序编写 |
3.2.1 制作流程 |
3.2.2 具体步骤 |
3.3 基于BIM的预制叠合梁参数化配筋程序编写 |
3.3.1 箍筋程序编写 |
3.3.2 拉筋程序编写 |
3.3.3 纵筋腰筋程序编写 |
第4章 基于BIM的预制叠合板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
4.1 研究技术路线 |
4.2 基于BIM的预制叠合板参数化设计程序编写 |
4.2.1 制作流程 |
4.2.2 具体步骤 |
4.3 基于BIM的预制叠合板参数化配筋程序编写 |
4.3.1 制作流程 |
4.3.2 具体步骤 |
第5章 基于BIM的预制内外墙板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
5.1 研究技术路线 |
5.2 基于BIM的预制内外墙板参数化设计程序编写 |
5.2.1 制作流程 |
5.2.2 具体步骤 |
5.3 基于BIM的预制墙板参数化配筋程序编写 |
5.3.1 制作流程 |
5.3.2 具体步骤 |
第6章 案例 |
6.1 工程概况 |
6.2 预制叠合梁的参数化建立过程 |
6.3 预制叠合板的参数化建立过程 |
6.4 预制内外墙板的参数化建立过程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A 预制梁钢筋信息表 |
附表B 预制板混凝土和钢筋信息表 |
附表C 预制墙板混凝土和钢筋信息表 |
(9)基于Revit的基坑工程参数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BIM技术的应用现状 |
1.2.1 BIM技术在国外的应用现状 |
1.2.2 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
1.2.3 BIM技术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与架构 |
2 Revit二次开发基础 |
2.1 BIM相关软件 |
2.1.1 BIM相关软件介绍分类 |
2.1.2 Revit建模软件简介 |
2.2 Revit二次开发工具 |
2.2.1 Revit API基础 |
2.2.2 Revit Lookup |
2.2.3 Revit应用编程接口 |
2.2.4 Visual Studio2015 |
2.3 Revit二次开发的步骤 |
2.3.1 Revit二次开发流程 |
2.3.2 二次开发代码调试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Revit的基坑工程模型创建 |
3.1 基坑工程的分类 |
3.1.1 基坑工程简介 |
3.1.2 基坑支护结构的分类及其功能 |
3.2 基坑地质模型的创建 |
3.2.1 基坑地质的参数化生成 |
3.2.2 给岩土层添加族参数 |
3.2.3 如何给族参数赋值 |
3.3 插入支护结构族 |
3.3.1 新建支护结构族 |
3.3.2 解析几何绘制基坑边缘线 |
3.3.3 窗体控件操作以及插入支护结构 |
3.4 修改支护结构参数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Revit的土压力以及排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
4.1 支护结构上部土压力计算 |
4.1.1 多种土压力理论简介 |
4.1.2 计算土压力并进行存储 |
4.2 排桩支护结构的锚固长度与配筋计算及验算 |
4.2.1 排桩支护结构的基本设计方法 |
4.2.2 排桩支护结构的锚固长度计算与验算 |
4.3 排桩支护结构配筋计算及验算 |
4.3.1 排桩支护结构纵筋面积的获取 |
4.3.2 排桩支护结构钢筋配置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Revit的图纸生成与工程量统计 |
5.1 图纸自动生成 |
5.1.1 窗体数据与项目数据如何互传 |
5.1.2 如何自动生成图纸 |
5.2 图纸上钢筋自动平法标注 |
5.3 基坑工程量统计 |
5.4 本章小结 |
6 工程实例—烟台某项目基坑工程参数化设计 |
6.1 工程概况 |
6.2 工程地质条件及土层参数 |
6.3 基坑支护方案选择 |
6.4 创建基坑工程模型 |
6.5 土层应力与排桩支护结构计算 |
6.6 图纸的生成与工程量统计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RU-NC组合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UHPC研究现状及应用 |
1.2.2 UHPC组合柱受力性能研究 |
1.2.3 UHPC组合柱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RU-NC轴压短柱极限承载力试验 |
2.1 RU-NC轴压短柱试验设计 |
2.1.1 试件设计 |
2.1.2 配合比与材料性能试验 |
2.1.3 试验试件制作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装置与测点布置 |
2.2.2 加载制度 |
2.3 RU-NC组合短柱受力性能分析 |
2.3.1 UHPC圆管壁厚组 |
2.3.2 箍筋间距组 |
2.3.3 钢纤维掺量组 |
2.4 与UHPC-RC组合柱的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RU-NC轴压短柱数值分析及承载力算法研究 |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3.1.1 几何模型与边界条件 |
3.1.2 本构关系 |
3.1.3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3.2 有限元参数分析 |
3.2.1 有限元参数 |
3.2.2 UHPC管壁厚度影响分析 |
3.2.3 螺旋箍筋间距影响分析 |
3.2.4 钢纤维体积掺量影响分析 |
3.3 RU-NC轴压短柱承载力算法研究 |
3.3.1 已有组合柱轴压承载力算法分析 |
3.3.2 RU-NC轴压短柱承载力算法的提出 |
3.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螺旋箍筋工程量的正确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Revit的桥梁钢筋快速建模研究[D]. 杨阔.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2]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及应用研究[D]. 吕哲琦. 青海大学, 2021(02)
- [3]BIM技术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王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4]基于BIM技术的桥梁施工项目管理应用研究[D]. 邹天歌.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5]基于BIM的EPSC格构式一体化墙体深化设计研究[D]. 耿专.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6]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D]. 姚海国. 清华大学, 2019(01)
- [7]长春龙翔国际商务中心施工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 徐亮. 江苏大学, 2019(05)
- [8]基于BIM技术的预制装配式构件智能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D]. 周斐. 南昌大学, 2019(02)
- [9]基于Revit的基坑工程参数化设计[D]. 孙博.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10]RU-NC组合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 陈庆熠. 福州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