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国与西夏国是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它们并存于11世纪至13世纪的中国历史上。金国与西夏国首次产生联系是在辽国即将灭亡之时,在两国曲折的外交关系中,起初是西夏助辽抗金,在辽国被金国灭亡后,西夏向金称臣,在两国还处于同盟的关系期间,出现过几次破裂,虽然最后的结果依旧是结盟,但战后的金与西夏两国都是伤残之国,结局注定是为日益强大的蒙古国所灭。总的来说,金与西夏的交往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在战争与和平之中互通有无,两个国家的朝政、军事和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同时金与西夏国之间的来往也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促进了我们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
关键词:金朝;西夏;关系
一、助辽抗金的斗争时期
(一)金国的建立
在金与西夏产生联系之前,西夏与辽国是同盟,关系厚笃,而与金国则素无来往。金国是居住今松花江流域及黑龙江下流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成立的政权。契丹族与女真族居住地相邻,在契丹崛起建国的统治期中,女真族曾经遭受契丹严重的政治压迫和经济侵掠。公元十二世纪初年,女真族的完颜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首领阿骨打(后改名旻 ,即金太祖)起兵抗击辽国,陷黄龙府,克上京,在一连串的欢呼声中,阿骨打始着手筹建金国。
(二)西夏外交政策的转变
辽国君主耶律延禧,即天祚帝,此时意识到,契丹国力已衰弱不堪,不能再与之抗衡,于是开始策划要避开战争,带领家眷和亲信向西远走到夹山地区。当时的西夏与辽国还是盟友,西夏对已经没有希望的辽国并没有远离,且还认可辽的宗主国地位。“不渝始终,危难相救。”[1]就这样,金与西夏这两个政权便展开了初步的接触,并直接就是对立的。西夏曾多次发兵东出支援辽国抵御金国,但是先后都遭到了挫败。这时的阿骨打为了能够一鼓作气灭掉辽国,以解除金国的后顾之忧,并进而继续准备向南征讨,全心全意对付宋朝起见,便必须离间辽夏联盟,于是金国做出拉拢西夏的战略决策,希望能够得到它的帮助。公元1123年金国名望很高的将帅斡离不亲自率领着大军驻守在天德军,诱劝西夏国放弃辽国,帮助金国搜捕耶律延禧,并承诺事成之后将以大片土地作为报酬。夏崇宗(乾顺)害怕金人武力的强大,且预见辽朝的灭亡已是无可避免了,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使封建割据政权不至于倒塌,还有就是金国许给了西夏大片土地,基于此种种好处西夏便答应了金国的要求,前往金国去议和,从此西夏就成为了金的属国。金朝的统治者答应给予西夏以“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乙室耶刮部吐禄泺西之地”,[1]乾顺则向金承诺一定会用事辽之礼事金,并应允如果耶律延禧逃奔至西夏的境地,西夏就会将其逮捕,之后送交金国。从此两国便正式建立了政治上的主从关系。
二、金夏初期的友好交往
(一)金与西夏初期的微妙关系
公元1124年,西夏君主派遣使臣赶赴金国,在朝廷之上奉上国书正式结交主从关系,并希望金国能够兑现割地诺言。基于国与国之间的礼仪,金国君主也必须要派使臣去往西夏赐诏,至此金与西夏国正式成为盟友关系,开始了八十多年的没有战争硝烟的时代。当然,在利益的蛊惑下,期间避免不了会有一些小碰撞,但基本上避免了大的战争的发生。
金与西夏交好的初期,双方的关系是极为微妙的。从表面上看,金与西夏是政治上的君臣关系,每当节庆时双方使节都互有往来,但实际上,双方关系是不信任,互相存有戒心的。金对西夏的不信任,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西夏与辽的旧情不能让金彻底放心。金主给宋帝的回书中写道:“夏国素号狡狯 ,唯务诈诞,与昏主实甥舅唇齿之国”。[2]夏国曾与辽关系密切,在金辽战争中,西夏给予辽国极大的帮助,且西夏与辽国是世代姻亲,这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不是几句誓表就可以轻易让人信服的。而此时辽国西迁的些许残余势力也正在积极筹备复国活动。这些残余势力曾数次向外高呼“欲借力诸藩,翦我仇敌,复我疆域”。[3]因此,金国担心西辽再一次与西夏取得联系,联合起来侵犯金国边疆。另一方面,就是西夏在这种敏感的时刻与宋联系不断,两国常常有国书往来,偶尔还有互派使节活动,这让生性多疑的金国国主不得不放在心上。同样的,西夏对金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信任的,西夏向金称臣本就是迫于金的武力威胁和贪恋金国许诺给它的土地,一旦有一天西夏强大起来或者说有更强大的国家更大的利益出现了,西夏就会脱离金国,彻底忘掉金与西夏旧时的“友好”,而后来居上的蒙古国就是一个案例。
公元1125年,也就是当时金国的天会三年,西夏国的元德七年,辽国的保大五年,辽国西逃的君主耶律延禧及其家眷和亲信被金国的大将军完颜娄室带兵拦截,辽国至此就算是灭亡了。经过一番整顿后,金、宋两国为了实践“夹攻之约”的问题又产生了严重的争议。为了让西夏帮助攻宋,金统治者把原来许诺要归还给宋国的山后诸州作为诱惑西夏的筹码,诱引西夏与金国合作,共同参加进攻宋朝的战争。西夏举兵进攻宋朝的诸州,横渡黄河,占领了天德、云内两军和五州八馆等重要地带;紧接着西夏军又占领了震威城,宋将朱昭竭力抵抗宁死不屈,最后壮烈殉难。虽然西夏在对宋战争中付出了很多,也取得了胜利,但是由于西夏军兵新占领的这一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具有控扼东西交通要冲的战略意义,引起金军的贪婪之心;没过多久,金朝的大将兀术就带兵强势向西夏驻军进行了突然袭击,凡是被金国看上的地区,西夏守城将士全部被驱赶出境。为此,西夏君臣都很愤怒,夏主乾顺遣使至金进行询问,金朝在这件事上确实做的不厚道,理屈词穷,针对西夏国的质问,金国只能不情愿的将陕西北部地区割让,这件事暂时得以缓解,但此次的疆界划分毕竟是不公的,西夏国内君臣也都很不满,只是摄于金朝强大的实力而忍气吞声,这给刚刚建立起来的金、夏友好关系投下黯淡的阴影,这也是后来西夏选择背弃金国的一个重要缘由。
西夏摄于金军的强暴,便采取避实就虚的办法,[4]西夏统治者乾顺趁宋军主力与金国大战之时,把斗争矛头转指宋朝,乘机夺取宋国防务薄弱的邻接西夏的疆土。而由于金与西夏的联合进攻,宋朝国内情况则是一塌糊涂。
(二)金与西夏的友好交往
国与国之间的不间断的战争,让百姓受尽了战争所带来的苦处,这种人祸也使国家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此时的金与西夏,在政治方面、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等待着快些发展。在西夏国的仁孝与纯祐在位期间,相对应的就是金国的金熙宗、海陵王完颜亮、金世宗、金章宗主权时期,金国与西夏国才开始了正常的盟友相处模式,两国的人员往来十分频繁。据古文献记载,金往西夏派遣的使臣有赐誓诏、封册等,而西夏去往金的使臣有谢恩、进奉、贺迁都、请上尊号等,两国的聘使名称与活动内容是有关联的。此外还有很多,在金主诞辰的节日时,西夏作为属国也要前往祝贺并奉上重礼。
在这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友好时期,金与西夏除了有官方的往来外,在民间还有开放了互市。西夏以前在经济上依赖的是辽国,但是在辽国灭亡后,作为金的属国,它不可能去依赖南宋,而在地理条件上也是不允许的,所以在经济贸易方面只能是依靠金国来发展。公元1141年,金国同意了西夏的请求,在边境开始设置榷场。榷场贸易,金与西夏都有派专人进行管理。后来,为了使西夏能够更加忠诚,金国还对西夏开放了具有高收益的铁禁。金向西夏输出的主要是衣帛、丝织品、书纸、容器等各种生活日常物品;而西夏对金输出的主要是马匹,在不断的扩张疆域期间,金国的马匹大多来于西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金世宗下诏“市马于夏国之榷场”[5],另外另有珠宝、药材、册本等良多宝贵物品。金国开通的榷场贸易,不仅使西夏国获得了巨额利润,金国得到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民间的市场贸易使得各国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国内的封建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两国除了以上的友好交往外,西夏作为金的降国,还要定期向金国朝贡。西夏所贡之物都是各种珍贵礼品,主要有礼物十二床、马十二匹、海东青七、细狗五以及仁孝时本国所造的百头帐;[6]金赏赐给西夏的主要有银币、貂裘、绫罗、书匣等等,多是日常生活物品。
金与西夏初期的友好交往,对于中国边疆的开发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金朝,由于建国初的大规模战争,使得社会经济遭到重创,而西夏对金的朝贡和双方的榷场贸易,推动了金朝经济的恢复,也使边疆得以稳定。就西夏而言,在前期内乱频繁的状况下,金朝尽力做到了站在宗主国的立场上,帮助西夏镇压叛乱,使其国内的政局得以快速稳定下来;同时,由于西夏是一个谦逊的民族,它借鉴金朝的先进技术和领先的文化,来革新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加快了西夏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金与西夏的这段正常的盟友相处模式迎来了双赢的美好结局。
三、金与西夏关系的破裂
(一)蒙古国的崛起
仁孝死后,金和西夏大体还维持着松弛的和平。但不久北方蒙古势力的壮大,再加上其不断发动南侵战争,金、夏得之不易的同盟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公元1209年蒙古骑兵继前几年两度南侵之后又一度进攻西夏,蒙古军南侵之路比想象中的容易,西夏的首都很快就被包围了。夏襄宗(安全)派出使臣向金国发出紧急求援。夏金是唇齿相依的邻国,又是结盟数十年的盟友,从道义上讲,金是一定要出兵援助西夏国的,这是它作为保护国的责任;从利益上讲,向西夏派出援兵也是当务之急,如西夏的力量被削弱,蒙古国就会更加强大,这种情况对金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然而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完全不听从臣僚主张联合周边国家以抗衡蒙古入侵的建议,还对外界宣称:我们的敌人在互相攻打,这是我大金国的福气,有什么可担心的!求援失败的西夏国被迫对蒙古做了“纳女请和”[7]的屈辱妥协,才委曲渡过这次危急。因为金国统治者对两国关系的不恰当的处理使得西夏君臣特别怨恨金国。再加上两国最初交往时,金没有信守诺言划给西夏天德、云内等州,并且只根据自己的利益强行划定疆界,这也造成了金与西夏微妙的关系。还有一层原因,蒙古军南侵,金国此时在经济上又停止了对西夏的贸易,西夏国内社会矛盾显现。西夏统治阶级为摆脱困境,只好另寻出路,它见蒙古国强盛,可与金国抗衡,于是就去投靠。西夏此时不仅是想保存自己政权,更是想借此掠夺财富和开拓疆土。
(二)西夏弃金投靠蒙古国
西夏向蒙古国投诚,使金与西夏八十多年的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遭到彻底破坏。公元1210年,蒙古全力出战金国,西夏见时机大好,调度大量军队到金国搞破坏。从1210年到1223年,十多年中,西夏对金先后主动进攻了三十多次,虽曾取得胜利,但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双方实力都受到了损害。
因西夏的背叛和多次的主动进攻,金朝也蓄意给西夏以沉重打击。公元1215年金国召开朝臣会议,欲讨伐西夏,但有陕西宣抚司上奏说明了金国此时并不理想的现状,实在不宜轻举妄动,因此才得以作罢。公元1217年,金宣宗(完颜珣)又想要大举西征,金国将帅胥鼎指出,蒙古军侵犯,此时金国已是危机四伏,想要用兵的困难实在是太多,只得打消原议。虽然金国没有按计划攻打西夏,但在战争中西夏也是损失惨重的。
《金史•西夏传》里说,自从金与西夏议和以来,八十多年都未曾出现战事,但是在贞祐初年,却因蒙古的入侵而给两国构成了大难,最终两国互有损伤。金与西夏两国在这一严重时期进行无休止的战争,彼此都大大地削弱了防御力量,而此时北方蒙古的力量正在日益强大,它们的争斗为蒙古创造灭夏和灭金的机会。战争带给西夏和金国的从来不是发展,而是打击。在两国还是同盟时,西夏通过榷场贸易和在金都城进行的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两国关系恶化后,金国立即关闭了部分榷场贸易,禁止了西夏人在金国的大部分商业活动,金国的做法同时也给两国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天灾人祸,再加上统治阶级的荒淫无道,导致民生涂炭,兵力匮乏。对于金朝,蒙古的入侵已经是勉强应付,再加上西夏的进攻,金国此时已是陌路之徒。直到公元1224年,金与西夏两国才看清现实,再次议和成功,不过不再是主从关系,而称为“兄弟之国”。但这种转变已为时太晚,至此西夏是迫临崩溃的前夕,而金国也离灭亡不远了。
四、金与西夏重归于好时期
(一)战后的金与西夏
金与西夏后期的战争,造成两个国家的政治混乱、经济衰退、军事实力下降,文化教育停滞,同时也为蒙古国的不断侵扰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公元1224年,金朝君臣认识到自身国力的下降,面对蒙古这个强国的不断入侵,只有团结周边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抵御蒙古铁蹄的践踏,才能保卫好自己的国家。于是,金国在结束了侵宋战争之后,再一次极力争取与西夏的合作,欲与西夏重修旧好,从而来减轻外部蒙古国对金国施加的军事压力及重重包围;而此时的西夏朝臣也逐渐从扩张领土的膨胀欲望中清醒过来,他们意识到依附蒙古国侵犯金国的战略决策是错误的,领土不仅没有扩张,也没有免去蒙古国的侵犯,自身的实力反而被大大削弱,招致了蒙古国更加肆无忌惮的掠夺。情况使然,此时的金与西夏都要减小本国的损失,极力地谋求议和。
(二)两国的议和与灭亡
公元1224年十月,即西夏国的乾定元年,金朝的正大元年十月,西夏与金再次议和成功。“明年九月,和议成,称兄弟之国,遣使来聘,奉国书称弟”。[6]从此,金与西夏重归于好,这时的西夏不再是金国的附属国,它们各用本国年号,并且相约在有敌国来犯时要互相支援,但是,对金、夏两国而言,结局在此之前就早已注定。从蒙古国军队开始攻击金国、西夏十多年以来,金与西夏两国全然不顾以前的盟友之义,非但没有相互扶持,反而连年交战,互相攻打城池,尤其是西夏企图通过依附蒙古强国、联合宋国来侵掠金国从而获取领土和财富的战略谋策,这样的做法着实是不明智的。双方的连年征战,耗损了可以用来与蒙古军抗衡的实力,还有大量的财富。因此,国库空虚、兵力疲弱的金、夏两国虽然约定在有敌国来犯时要相互支援,但其国家实力的衰弱使得它们的承诺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公元1227年,蒙古铁骑踏平了西夏;公元1234年,金国也被蒙古的铁骑征服,这就是金、夏两国不思唇亡齿寒之道理交战的可悲结果。
五、结语
在结盟期间,金与西夏友好往来,金国帮助西夏国家平定国内叛乱,稳定其朝政,并开设榷场发展两国贸易。到了后期,蒙古国强大起来,入侵西夏,这时的金国的实力在本质上是不能与强大的蒙古国相比的,纵然它有心援助但却已无力保护其下属国了,因而拒绝了出兵援助西夏,造成两国的友盟关系破裂,并继而发生了十余年的战争,从而为新兴蒙古国的入侵创造了可趁之机。金金与西夏国在交往中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加快了我们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元)脱脱.金史·外国上·西夏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2865-2866.
[2]佚名.大金吊伐录[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1983:836.
[3](元)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355-356.
论文作者:蔺建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西夏论文; 金国论文; 蒙古论文; 两国论文; 关系论文; 辽国论文; 公元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