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建筑框架结构是一种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的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承载力和抗水平力的特性,是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施工技术的不断革新,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框架结构的自身发展。现在建筑逐渐向高层、超高层和一些大规模的工业化施工方向发展,框架结构整体稳定性好,安全系数较高,符合这一发展需要。因此,做好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分析,既是当前建筑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响应未来市场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空间的不断压缩,城市建筑工程的高度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在建筑施工中对框架结构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多。当前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问题很多,这大大影响了框架结构应用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施工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拥挤,城市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这造成其底层建筑承受的受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提高承重柱体的直径和承重墙的厚度,这为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框架结构施工一般都包括混凝土框架施工和钢筋框架施工。混凝土框架施工主要包括轴线定位、柱钢筋捆绑、支架搭设、模板、底模等。钢筋框架的施工除了包括以上的工序外,还包括钢筋结构件的检查、钢柱基础检查、安装场地的布置、安装机械的设置等等。这些工序的施工质量,都对整个框架结构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发展现状
在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框架结构起步较早,在长期的发展中具备了非常扎实的施工技术功底,也为建筑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施工技术还是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是向着高层、超高层进行发展的,传统的框架施工技术主要是针对一些低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施工还存在一些差异。比如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在施工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这部分荷载的支撑问题,这是传统的施工技术所不具备的。此外,高层建筑还必须严格考虑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荷载。除了从荷载方面,二者的区别还表现在一些设备的差异上,高层建筑往往涉及到一些吊装技术,也是框架结构的施工需要注意的方面。此外,从安全方面考虑,高层建筑施工也有更苛刻的安全需要,框架结构的建筑施工还需要进一步的适应。但是随着近年来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的不断应用,其施工技术已经在逐渐完成向高层、超高层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革新,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能够以更好的姿态,继续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关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3.1内隔墙施工及铺砌技术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隔墙施工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墙体的承重,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美化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选取内隔墙材料费,即要选择具有较好抗震性能和经济性的小型空心砌块,这样可以有效的增经内部空间的美观性。内隔墙作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收尾施工,因此在内隔墙施工时,需要时刻关注建筑物的状态,确保基础建筑的质量,以此来保证内隔墙施工的质量。在内墙度升时,铺砌技术的应用较为重要,即在框架剪力墙中应用空心砖进行铺砌时,通过增加构造柱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框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提高内墙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将构造柱的位置设置在交叉及墙角侧,可以提供足够的承载支撑。在现浇位置处可以设置拉筋,这样铺设时不会发生断裂问题,在具体铺设时要注重控制空心砖的整体性,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内墙的稳定性。而且空心砖铺设要根据建筑框架剪力墙的设计师方案,准确预留孔洞,并严格按照空心砖尺寸来合理安排孔洞,对铺设施工技术的操作进行细化。
3.2做好框架柱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与一般混凝土浇筑相比,框架柱混凝土由于其形状的特殊性,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具有更高的复杂性。首先,混凝土自身的配比问题,相关单位一定要考虑到框架柱混凝土的特殊性,对其坍落度等做好控制。在混凝土浇注之前,要仔细检查模板内部是否有杂物,一般柱模板都留有清理杂物的孔,杂物清理完成后要及时处理预留的孔,并检查模板是否存在纰漏,只有在这些工作都完成后才能够进行混凝土浇筑;其次,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会根据框架柱的尺寸有所变化。还应该考虑到框架柱内部钢筋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浇筑速度,保证混凝土在下落的过程中不会在模板内部出现堵塞等现象;最后,混凝土的振捣工作,框架柱混凝土是受力混凝土,其质量要求很高,必须做好振捣工作。一般当框架柱的高度在3m以内时,可以分两次进行浇筑和振捣工作,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第一次浇筑时,使柱模与串桶的内部相接近,并应让振捣与柱底接触,保证在进行振捣的过程中要避免过震和漏震的现象,要保证振捣工作均匀的进行;第二次浇筑直接完成剩下的浇筑,并且可以直接在框架柱模外部的网柱模内进行浇筑工作,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地对柱体进行振捣,同样必须保证振捣的均匀进行。但是为了确保混凝土两层之间的连接,应该将振捣棒深入到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中。此外,对振捣的时间也应该做好控制,振捣时间过长,可能引起局部发生离析或者模板胀破等现象;振捣时间过短则又达不到混凝土的密度需求。
3.3钢筋绑扎
加工钢筋过程,往往会遭遇钢筋种类与型号的短缺问题,而这会引发钢筋代换的问题,进行钢筋代换时一定要重视下列几方面内容:(1)依靠光圆钢筋取代变形钢筋的时候,需要设置弯沟。(2)重视不同等级钢筋搭接长度与锚固长度的差异,代换之后依照规范要求,延长或者缩短钢筋。(3)使用较小的钢筋取代粗钢筋之后,数量增多,间距减小,还必须重视其净距,其次一排成为两排的时候,因为截面的高度变小,必须重新验算。(4)取代钢筋强度和面积乘积与原本钢筋强度和面积乘积之比,是不允许存在负偏差现象的。(5)用光圆钢筋取代变形钢筋之后,对于裂缝与变形有要求的时候必须开展相应验算工作。
3.4框架的养护和拆模
框架结构的拆模工作对框架混凝土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受力结构的模板要在混凝土达到既定强度之后,才能够进行拆除。而一些不承重的模板,比如一些结构的侧模等,只需要在混凝土成型后就可以进行拆除。模板拆除完成后,需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及时用保水膜包裹混凝土,并洒水养护。还要注意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尤其是在一些高温地区,要做好降温工作,同样在低温地区,也要防止混凝土冻裂。混凝土的养护必须按照相关规范来严格进行,保证给予混凝土良好的硬化条件。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空间的不断压缩,城市建筑工程的高度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在建筑施工中对框架结构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多。当前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问题很多,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施工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戴来兴.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10):90+92.
[2]李珉.对土建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策略的分析与研究[J].江西建材,2017(21):112~113.
论文作者:刘立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框架结构论文; 框架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