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安全问题及其多边主义博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全问题论文,太空论文,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太空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用多边主义确立太空安全治理机制因此显得尤其必要与紧迫。本文将在总结当前太空安全形势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应对太空安全的多边主义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以及各利益攸关方尤其是太空强国(集团)在构建未来太空安全机制上的博弈。
太空安全问题凸显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太空事务管理方面,国际社会的行动相对滞后。冷战时期形成的处理太空事务的五个国际条约,即1967年的《外层空间条约》、1968年的《营救协定》、1972年的《责任公约》、1976年的《登记公约》和1984年的《月球协定》,强调要把太空作为“全球公地”,要以国际合作来确保太空安全,但它们是以软法形式出现的,对国际太空行动体没有强制性约束,从而留下了安全隐患。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行为体走向太空。根据相关数据,世界上现有12个行为体可以独立发射卫星,约60个行为体在太空拥有约1100颗航天器。①航天器日益增多导致出现太空“公地悲剧”现象。
其一,太空碎片增多,威胁着太空环境安全。据美国公布的数据,目前太空有22000个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而直径较小的碎片则数以百万计甚至亿计。②太空碎片数量庞大,增加了相互碰撞的几率,并导致产生更多的碎片,直接威胁到航天器的安全,影响到人类探索与利用太空的活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1年9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经过计算机模拟,现在太空轨道垃圾的数量已经处于“临界点”(tipping point),“增加了航天器失效的风险”。③
其二,频谱资源紧张,国际争夺日益激烈。无线电频谱资源理论上讲是无穷的,但限于技术发展水平,人类目前所能利用的频率上限为400GHz,而且实际操作中还无法有效使用到这个频率上限,目前人造卫星所使用的频率都低于60GHz。④频谱可用资源紧张引发了国际太空行为体对它的争夺,其中对低于3GHz 频率段的争夺比较激烈,对7GHz-8GHz频率段的争夺非常激烈,因为该范围的频率多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所用。
其三,轨道资源紧张,“抢轨”导致诸多安全事故。太空虽然辽阔“无边”,但并不能无限度地容纳卫星,尤其是在距离地球36000公里远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由于该轨道的唯一性,“同步卫星的‘定点’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引发了国家之间以及一国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⑤为争取更多、更好的轨道资源,尤其是地球同步轨道资源,一些国家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了大量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结果出现了“纸面卫星”(paper satellites)现象,即这些国家名义上占有了许多频率和轨道,而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在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5年期限内把卫星发射升空。此外,轨道资源紧张还引发了另外两个重大安全问题。一个是无线电频率干扰,太空数据协会(Space Data Association,SDA)2012年2月的一份报告指出,相邻卫星之间的频率相互干扰已成为无线电干扰的主要原因。⑥另一个问题是卫星相撞,2009年2月俄美两国的卫星发生碰撞,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
其四,太空军事化与武器化构成了太空安全的最大威胁。太空军事化与武器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各国卫星被广泛用于军事目的,用来支持与强化本国的军事作战能力。美国为谋取太空霸权,利用现行国际太空法律及相关军控条约的漏洞,大力研发、试验和部署太空武器,并组建天军。其他国家为应对美国的太空霸权,在国际社会无法达成新的太空军控协议的情况下,也在发展太空军备。如印度明确提出了要部署反卫星武器,“旨在对低轨道(距离地球表面2000公里)及静止轨道卫星进行电子及物理破坏”。⑦太空军事化与武器化已严重威胁到全球战略安全与稳定。事实上,太空技术的出现正是源于一些国家在核武器方面的竞争。
上述涉及太空安全的四个方面问题并非是同质的,前三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自然”性特征,而第四个问题则完全表现出“人为”性特征。“自然”性特征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发展来解决,而“人为”性特征问题涉及国际政治斗争,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太空安全的“自然”性问题与“人为”性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太空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
太空安全多边主义的发展及困境
随着太空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国际社会近些年在推动多边主义安全机制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第一,颁布了指导性文件,致力于太空碎片的减缓。1993年成立的“机构间太空碎片协调委员会”(Inter-agency Space Debris Coordination Committee,IADC)于2002年正式颁布了《IADC太空碎片减缓指南》。该指南对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的生产制造、发射、在轨运行、任务终止后的处置等整个过程进行了规范。2006年,IADC又通过了《太空碎片减缓指南修正案》,并以联合国外空委名义颁布,使之成为联合国的《太空碎片减缓指南》。该指南要求各国在其卫星入轨前、在轨运行和处置阶段,尽可能减少碎片的产生。⑧
第二,建立了太空监视系统,以提高人们对太空态势感知(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SSA)能力。为了避免太空碎片撞击航天器,或者航天器之间相互碰撞,有必要对太空物体进行跟踪,并及时向有关行为体发出碰撞风险警报。为此,国际社会呼吁相关国家合作,建立国际太空监视网络,共享太空信息。从2008年开始,国际社会在共享轨道数据方面展开了工作,⑨2009年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加速了这一进程。欧洲太空局2008年批准了5000万欧元用于建设欧洲的太空感知能力。到2010年7月,已有13个国家参与到欧空局的SSA建设中,⑩该建设工程第一期将于2012年完成。美国与加、法、澳、英等国以及一些卫星运营商也签订了关于增强太空感知能力的合作协议,并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相关信息。此外,太空管理规范与创新中心(Center for Space Standards and Innovation,CSSI)建立了国际数据中心,对近地轨道及地球同步静止轨道上的260多颗卫星进行监控。(11)
第三,就禁止太空武器化达成了广泛共识。国际社会为防止太空武器化进行了持久努力,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加大了禁止太空武器化的力度。2008年,中俄联手向联合国裁军大会提交了禁止太空武器条约草案,即《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PPWT)。该草案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投反对票的只有美国和以色列。
尽管致力于太空安全的多边主义近年有了明显发展,但它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而且面临巨大挑战。首先,管理太空事务的多边机制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目前,涉及处理太空碎片、太空轨道和频率、太空武器化问题的主要机构分别是联合国外空委、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Conference on Disarmament,CD)。成立于1959年的外空委长期以来一直纠缠于如何界定发射国、太空边界等问题,除颁布了5个太空法律以及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太空碎片减缓指南》外,再没有推出其他新的太空法律,而目前制定出台新的国际太空法律至关重要。(12)国际电信联盟是负责各国卫星频率和轨道位置申请的机构,它还承担着协调各国卫星频率以消除干扰问题的责任。除了在特定轨道位置和特定频率方面优先照顾发展中国家外,该联盟在分配卫星频轨资源时通常采用“先到先用”的原则,这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频轨资源抢占问题。而当卫星之间出现相互干扰时,国际电信联盟只有协调权,没有执法权,更没有处罚权。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是负责裁军与军备控制谈判的主要机构,它在有关限制太空武器化方面的会谈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始终陷于僵局。
除各自的问题外,三个机构各自为政,绝少相互沟通,无法形成合力来解决日益复杂的太空安全问题。比如,即使达成禁止太空武器的条约,但若不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频轨资源问题,就不能排除它们把卫星发射升空,充当太空碎片撞击其他国家卫星,或者作为卫星无线电干扰器的可能性。当然,这些机构近来已意识到,在管理太空问题上,技术层面的工作需要与政治、外交层面的工作联系起来,太空安全的政治决策机构与技术机构的相互配合是必然趋势。(13)2010年2月,外空委科学技术小组委员会的“外层空间活动长期可持续性”会议,就包括了裁军大会、国际电信联盟等机构的代表。但这只是一个起点,对于解决太空安全问题远远不够。
其次,太空安全多边主义发展受到了来自美国的阻力。国际社会就太空安全问题所达成的共识往往因美国的反对而无法落到实处。尽管奥巴马政府在《国家太空政策》、《国家安全太空战略》等文件中高调宣布美国准备与国际社会进行太空合作,也与相关国家展开了一些低层次的互动,如向俄、中提供有关太空碎片的信息等,但是美国始终认为,国际太空合作成本太高,而且充满了混乱,最终的结果令人沮丧。(14)美国阻挠国际太空多边合作与其对太空威胁的研判及其太空霸权地位密切相关。在美国看来,其太空资产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潜在对手的攻击,而不是太空碎片或频轨资源短缺问题。因此,保持太空优势才是美国关注的重点。美国已经拥有且申报了大量卫星频轨资源,并具有超强的太空监视能力;美国正在与盟国一起强化太空感知能力,试图对太空情况做到一览无遗:不仅能看清太空碎片,而且能侦知对美国卫星攻击的来源;美国还在积极进行太空武器研制,以威慑他国对其太空资产的攻击。由于外空委和国际电信联盟的全权代表大会以及裁军谈判会议都采取的是一票否决制表决方式,所以美国掌握着会议能否达成协议的主动权。在后冷战时期,美国凭借其雄厚的太空实力,在外空委等机构的优势与日俱增,在这些机构议程的设定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使得“有关涉及扩大太空军备控制与裁军的议题一概遭到美国否决”。(15)此外,美国还借口中国发展反卫星武器以及太空政策透明度不够,拒绝进行太空安全问题方面的谈判。
最后,太空安全问题与核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大了谈判达成一致的难度。太空安全问题尤其是太空武器化问题,与核武器紧密相关,太空武器化必然引起核安全问题的连锁反应。中国政府提出,禁止太空武器必须与核材料的削减挂钩,在裁军谈判会议上只谈核材料的削减,而不谈禁止太空武器,中国政府是不能接受的。中国的这一立场在其2008年和2010年国防白皮书中写得很清楚。在国际裁军谈判会议上,巴基斯坦针对印度也表达了同样的立场,即巴核材料削减必须与印度的太空武器问题挂钩。2012年3月,巴基斯坦在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上再一次反对就“裂变材料削减条约”(FMCT)问题进行讨论。(16)而印度则坚持只有在本国获取反卫星武器之后,才考虑与国际社会讨论禁止太空武器条约谈判,否则印度不会签署新的太空条约。(17)印、巴的态度导致了“预防太空军备竞赛”(Prevention of an Arms Race in Outer Space,PAROS)的国际谈判流产。核问题与太空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无疑给太空安全治理增加了难度。
太空安全多边主义未来走向
在有关以条约形式制定新太空安全机制的谈判陷入僵局之际,美欧俄等太空强国(集团)展开了博弈,力图主导太空安全多边主义的走向。
欧盟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力促各国签署批准其起草的“太空活动行为准则草案”。欧盟借鉴了国际宇航协会2006年提出的“太空交通管理”及2007年亨利·史汀生中心提出的“太空行为准则”内容,于2008年提出了“太空活动行为准则草案”(Draft Code of Conduct for Outer Space Activities)。2010年,欧盟又通过了该草案的修正版。欧盟草案的主要内容是:遵守现行太空法律,各国有责任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合作,防止对太空活动进行干扰;采取措施防止太空成为冲突领域。把太空事故、太空物体相互碰撞、故意干扰他国和平利用太空的任何形式,减少到最低限度;遵守联合国《碎片减缓指南》,不得故意产生太空碎片。(18)欧盟推出草案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强化现有国际条约、原则、协议,二是通过编撰、执行新的最佳实践(如发射通报、磋商)来遵守现有机制。欧盟草案的特点是加强透明与信任建设,促进太空行为体之间的互信。该准则目前不具备法律约束力,欧盟呼吁各国在自愿基础上遵守准则。欧盟走的路径是,先将草案提交给参与太空活动的国家,而不是提交给联合国裁军会议讨论;准备在获得足够多国家支持的基础上,再将准则拿到裁军谈判会议上讨论。为此,欧盟进行了广泛的外交努力,与美、中、俄、加、日等国进行了双边会谈,并在联合国裁军大会上进行了宣传,希望将之列入会议议程。一些国际组织、智库和学者也呼吁各国同意并遵守此准则,使之成为禁止太空武器条约的替代方案,以便在条件成熟后用条约形式确定下来。例如,威登(Brian Weeden)在“今日军控”网站上撰文,称该草案不仅突破了当前国际僵局,也提供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两个基本需求,即对一些行为进行了界定并确立了核查机制;行为准则确立了一套共同原则,界定了哪些是对地球轨道负责任的行为,哪些是不负责任的行动,设计了如何进行核查的程序。(19)目前,欧盟的准则草案已经获得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支持与认同,但美、俄、中、印等重要利益攸关方尚未签署。
美国试图另起炉灶,建立新的国际太空行为规范。欧盟草案修正版出台后,奥巴马政府先是表示欢迎,认为该草案是一个确保太空安全的积极“路径”,美国将在仔细评估后再决定是否签署。(20)此后,美国参联会进行了长时间评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欧盟草案对于美军的太空利用具有“限制性”。2012年1月12日,负责军控与国际安全的美国副国务卿陶舍尔(Ellen Tauscher)明确表示,欧盟草案太具“限制性”,美国从一开始就反对这个草案。(21)1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巴黎发表书面声明,称美国准备与欧盟及其他国家一起,重新起草太空行为准则,通过确立太空指南,减缓太空碎片,约束“不负责任的行为体”,以此维持太空的长期可持续性及可靠、稳定与安全。(22)在希拉里讲话后,美国防部新闻秘书里特勒(George Little)说,国防部支持建立新的国际太空行为规范准则,未来的国际准则通过鼓励负责任的太空行为,减少灾难、误解与不信任,能增加美国国家安全。(23)美国政府的表态,等于埋葬了欧盟的草案。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务院和五角大楼都公布了各自的太空“内容概要说明”(Fact Sheet)。根据希拉里的讲话,美国已经开始了相关工作。
俄罗斯提出了太空透明与信任机制(TCBMs)建设,并以此为桥梁继续推动“防止在外层空间部署武器、对外层空间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力求主导国际太空行为规范建设,防止太空军备竞赛。早在1990年和1993年,联合国就通过决议,要求建立太空透明与信任建设机制。该决议还明确提出要促使俄罗斯与美国进行双边谈判,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保障外层空间安全,这实质上确认俄罗斯在外层空间谈判方面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24)国际社会提交的太空透明与信任建设建议每次都获得联大通过,联合国决议要求各国提出具体建议。根据联合国有关报告,从2007年到2010年,先后有37国次(包括中国2次、俄2次、古巴4次,还有欧洲国家先后代表欧盟若干次)向联大提交具体建议。(25)在美国等国反对禁止太空武器化谈判之际,俄罗斯于2005年向联合国提交建立太空活动的透明与信任建设措施。此后,俄罗斯单独或者联合中国等国家一道向联合国提交此类建议。2006年,中、俄、白俄罗斯等国向联大提交议案《太空活动的透明与信任建设措施》(Transparency and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Outer Space,TCBMs),呼吁在太空建立透明与信任机制,防止太空武器化。俄直到2011年还在提交这方面的议案。(26)俄强调三方面的信任措施:增加太空项目透明度措施,在轨太空物体信息透明措施,太空活动期间的行为规则,并呼吁国际社会尽快实施并落实5项内容,即信息交流、展示、通知、磋商和学术工作组。(27)俄罗斯的议案在联合国得到除美国之外的多数国家的赞成。
在俄、中等国努力下,201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65/68号决议,决定在2012年组建由各国政府代表参加的太空TCBMs政府专家组,(28)对外层空间活动中的透明与信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并做出报告提请第六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审议。(29)目前相关国家正在进行这项工作。欧盟、美国出台或正在草拟的太空行为规范本身就是太空TCBMs。政府专家小组在起草联合国文件时,注定又是一场激烈的政治博弈。有人担心美国牵头制定的国际太空行为准则有可能取代联合国专家小组起草的文件,绕过联合国以及中、俄两国。(30)而俄罗斯的主要目标也不在于太空TCBMs建设,它只是俄推动“防止在外空部署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PPWT)、实现太空武器控制、限制太空军备竞赛的中间环节,绝不是替代方案。
综而言之,美、欧、俄等大国(集团)从各自利益出发,试图主导太空安全多边主义的未来走向。其中的矛盾与冲突实际反映了美与俄(中)的利益与立场冲突,欧盟充当了冲突的中间地带。总体上看,在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问题上,各大国(集团)都是“命运共同体”,因此,关于“防止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的决议自1982年提出以来一直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高票通过。一贯持反对态度的美国也从2009年起改投弃权票,等于部分默认了国际社会的共识。(31)未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太空军备控制、禁止太空军备竞赛。美国出于维护其在太空领域的霸权地位考虑,反对太空军备控制,因而退而求其次地寻求太空行为规范。即便如此,在规范制订过程中,美国也不甘心居于欧盟之下,力图主导新太空行为规范的草拟。在禁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方面,欧盟的立场与俄、中没有根本分歧,但欧盟起草的准则没有提及军备控制和禁止军备竞赛的内容,这使俄、中无法完全接受。因此,在多边主义原则下,各国加强沟通与合作,达成一个可以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际太空行为规范,并以此为基础最终达成禁止太空武器化、禁止太空武器军备竞赛的条约,不失为一条现实而有效的路径。目前阶段,切实做好太空TCBMs建设尤为重要,它是达成一切条约与协议的重要纽带。
太空安全问题极为复杂,需要采取多边主义方式来构建其治理机制。主要太空强国(集团)展开了激烈博弈,试图主导机制的构建。这无疑给国际社会构建太空安全治理机制平添了许多变数。鉴于目前的现实,建立完善的太空安全治理机制、遏制太空武器化将是一个漫长过程。对于中国而言,需要继续联合俄罗斯,在联合国各种讲坛上以PPWT为蓝本,努力推动以条约形式约束太空武器化趋势,确保太空安全。中俄两国的这一立场有相当的影响,(32)因为经过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共同努力,有关禁止部署太空武器条约草案中的“定义、范围、核查等许多重要问题得到进一步澄清,有关共识越来越多,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均支持或接受该草案”。(33)因此,中俄绝对不应该放弃两国多年的努力。此外,中国还需要加强与欧盟在草案方面的磋商,防止美国推行更加模糊、更加有利于美国的“规范”。如果出现欧盟与美国在太空行为规范上达成一致的情况时,中国应参与其中,阐明中国的立场与主张,迫使美国回到裁军大会的谈判桌上。
①Space Security Index,Space Security 2011,August 2011,p.77; National Security Space Strategy(NSSS),Unclassified Summary,January 2011,pp.1-2,http://www.defense.gov/home/features/2011/0111_nsss/docs/NationalSecuritySpaceStrategyUnclassifiedSummary_Jan2011.pdf.(上网时间:2012年3月10日)
②National Security Space Strategy(NSSS),Unclassified Summary,January 2011,pp.1-2.
③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Limiting Future Collision Risk to Space:An Assessment of NASA's Meteoroid and Orbital Debris Programs,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11,p.1.
④Space Security Index,Space Security 2011,August 2011,p.38.
⑤[美]琼·约翰逊-弗里泽著,叶海林、李颖译:《空间战争》,国家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第47页。
⑥The Space Data Association,Space Enterprise Council and the George Marshall Institute,February 23,2012,p.7,http://www.marshall.org/pdf/materials/1063.pdf.(上网时间:2012年4月2日)
⑦"India to gear up for 'star wars'",Times of India,May 25,2010,http://article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2010-05-25/india/28300195_1_ballistic-missile-defence-capabilities-satellite.(上网时间:2012年3月10日)
⑧See UN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Space Debris Mitigation Guidelines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Peaceful Uses of Outer Space,http://www.oosa.unvienna.org/pdf/publications/st_space_49E.pdf.(上网时间:2012年3月10日)
⑨T.S.Kelso,"How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s Improving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High Frontier,Vol.6,No.2,February 2010,p.23.
⑩Jana Robinson,"Transparency and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for space security",Space Policy,Vol.27,No.1,February 2011,p.31.
(11)T.S.Kelso,"How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s Improving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High Frontier,Vol.6,No.2,February 2010,p.24.
(12)Theresa Hitchens,"Multilateralism in Space: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Achieving Space Security",Space and Defense,Vol.4,No.2.Summer 2010,p.10.
(13)Theresa Hitchens,"Multilateralism in Space: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Achieving Space Security",Space and Defense,Vol.4,No.2,Summer 2010,pp.7-8.
(14)Peter L.Hays,Dennis L.Danielson,"Improving Space Security Through Enhance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High Frontier,Vol.6,No.2,February 2010.
(15)袁易:“重新思考外空安全:一个中国建构安全规范之解析”,《中国大陆研究》,第52卷,第2期,2009年,第11页。
(16)Zia Mian,"Pakistan Again Blocks UN Conference on Disarmament Talks on FCMT",March 15,2012,http://fissilematerials.org/blog/2012/03/pakistan_again_blocks_un_.html.(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17)Peter J.Brown,"India targets China's satellites",Asia Times,January 22,2010,http://www.atimes.eom/atimes/South_Asia/LA22Df01.html.(上网时间..2012年1月25日)
(18)Se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Council Conclusions of 27September 2010 on the Revised Draft Code of Conduct for Outer Space Activities,14455/10,Brussels,October 11,2010,http://www.consilium.europa.eu/uedocs/cmsUpload/st14455.en10.pdf.(上网时间:2012年3月20日)
(19)Brian Weeden,"Alternatives to a space weapons treaty",April 17,2009,http://www.thebulletin.org/web-edition/op-eds/alternatives-to-space-weapons-treaty.(上网时间:2012年4月8日)
(20)Peter B.de Selding,"Pentagon Tentatively Endorses Code of Conduct in Space",April 13,2011,http://www.spacenews.com/military/110413-pentagon-endorses-code-conduct-space.html.(上网时间:2012年3月20日)
(21)Marcus Weisgerber,"U.S.Wants Changes to EU Space Code of Conduct",January 12,2012,http://www.spacenews.com/policy/120112r-wont-adopt-code-conduct-space.html.(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22)Peter B.de Selding,"U.S.Endorses Idea of Space Code of Conduct——with National Security Caveat”,January 18,2012,http://www.spacenews.com/policy/120118-us-endorses-space-code.html.(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23)Tejinder Singh,"U.S.Rushes to Endorse International Code of Conduct for Outer Space",February 9,2012,http://www.wall-street.com/2012/02/09/u-s-rushes-to-endorse-international-code-of-conduct-for-outer-space-2/.(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24)联合国大会决议:《防止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A/RES/48/74,January 7,1994,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2Fres%2F48%2F74&Submit=%E6%90%9C%E7%B4%A2&Lang=C.(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25)秘书长的报告:《外层空间活动中的透明度和建立信任措施》,A/65/123,July 13,2010,http://daccess-dds-ny.un.org/doc/UNDOC/GEN/N10/448/66/PDF/N1044866.pdf?OpenElement.(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26)First Committee Hears Introduction of Eight Drafts on Range of Topics,from Threat of Outer Space Arms Race to Terrorist Acquisition of Mass Destruction Weapons,General Assembly,GA/DIS/3439,October 17,2011,http://www.un.org/News/Press/docs/2011/gadis3439.doc.htm.(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27)See Transparency and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Outer Space Activities and the Prevention of Placement of Weapons in Outer Space,http://www.geneva.mid.ru/disarm/d-01.html.(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28)General Assembly,"Transparency and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outer space activities",A/RES/65/68,13 January 2011,http://daccess-dds-ny.un.org/doc/UNDOC/GEN/N10/516/62/PDF/N1051662.pdf?OpenElement.(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29)联合国决议《外层空间活动中的透明度和建立信任措施》,A/RES/65/68,13 January 2011,https://cms.unov.org/documen-trepositoryindexer/MultiLanguageAlignment.bitext?DocumentID=22704f76-93ef-4465-a0al-565023e54592&DocumentID=7450d89a-2a18-47c7-b2e3-4875b9d2f91e.(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30)Michael Listner,"US Rebuff Current Draft of EU Code of Conduct:Is There Something Waiting in the Wings?" The Space Review,January 16,2012.
(31)联合国大会文件《防止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A/64/389,November 10,2009,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doc.asp?symbol=A/64/389.(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32)Michael Listner,"New Approach for US State Department on International Code of Conduct for Outer Space Activities",January 18,2012,http://www.spacesafetymagazine.com/.(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33)王群大使在2011年裁谈会一期会全会关于“防止外空军备竞赛”问题的发言,2011年3月8日,http://www.china-un.ch/chn/hyyfy/t805367.htm.(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标签:太空论文; 中国武器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卫星轨道论文; 太空武器论文; 资源卫星论文; 军备竞赛论文; 欧盟论文; 航天论文; 裁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