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田永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田永春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劳动保障所 云南泸西 652499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微课的兴起及应用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是职业院校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文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引入微课的优势,并详细介绍了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引言

当今社会是信息文明的社会,信息化浪潮冲击着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基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信息素养,成为了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在这种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信息素养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根据中职学生技能要求必须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MS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将课堂学到的计算机技能熟练的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实现知识技能到应用能力的转变。笔者担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已经十年有余,从历届学生的初学状态中也感受到了信息化社会给予他们的影响。十年前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少,对计算机怀有探究的渴望,甚至有少量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学生零基础,教师从认识键盘、打字开始教。而现在的学生,人人手里都有智能手机,家家都有计算机,学生对各种游戏软件、APP都熟练有加,这对计算机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和学生练为主,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简单的软件操作技能,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面对计算机还是更多的想着游戏、网络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及教材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引入

1.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职业学校各个专业必开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强,而授课课时少,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教会学生范围广泛的计算机知识,这是任课教师面临的难题之一。第二,该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开设,很多新生身边没有电脑,不能满足学生“时时学习”的需求,加上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第三,由于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而个别辅导也不能面面俱到,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的优势

国内著名微课研究者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视频课程。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将微课引入到其课程教学中正是对症下药。首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操作性强、知识点多,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将教学内容碎片化和模块化,这正是微课教学的优势之处。实践操作性强的内容不同于理论课知识内容,这类知识点很容易分割,非常适合于进行微课教学。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几乎达到学生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现状。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手机的作用,让手机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微视频为载体的微课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微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将它共享至客户端(手机),能够满足学生对移动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途径。最后,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满足了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的需求,实现了分层教学,保证每位学生跟上教学节奏,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接受新事物相对较慢的学生,微课教学的课前自主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达到“笨鸟先飞”的效果;对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则腾出更多的学习时间,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任课教师也可从课堂反复讲解和演示中解放出来,去担当课堂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得到提升。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2.1重视制作视频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按微课使用技术大致可以分为3类:PPT类微课,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可应用此类型;录屏类微课,如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等教学内容(操作演示较多)可应用此类型;录像类微课,如电脑配置组装过程(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较小)可应用此类型。下面以占较大比例的办公软件的应用为例,谈谈制作录屏类微课的过程。一般来说,在制作录屏类微课时可以运用PPT讲解和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将操作过程进行录屏,在录屏过程中同步进行解说,学生可以跟着完成操作,同时直观形象地了解课程的重难点。这个过程不用再添加其他设施设备,教学效果好,也容易实现。首先,微课制作过程中要先明确主题,教师在计算机上边讲解演示边录屏,录屏的同时进行录音,操作同步。在录制过程中,为了取得较好的录屏效果,可能需要重复多遍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其次,在录屏结束后,对视频素材进行后期编辑与美化等处理,添加合适的片头和结尾,增强视频的美观性。最后,将完成的视频转换为网络上常用的流媒体格式,发布在适用于多终端访问的学习平台上。一同发布的微课资源还包括作品素材、微教案、微练习、试题库等。

2.2精心设计课程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设计中,笔者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近几年等级考试的重点、难点问题,将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单元→任务”进行分解,采取“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微课设计。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和学习观念,注重对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工作任务的分析,选择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工作的“教学案例”为任务驱动项目,将重难点融入其中。由于微课是相对完整、独立的小型教学资源,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时间长度一般不超过10min。所以,任务的选择宜小不宜大。比如,将Word排版分成了字体设置、段落设置、页码页脚设置等;将Powerpoint制作分成了图片设置、按钮的添加、音频插入、动作设置等;而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则将原来一个案例分成了“公式的录入与简单计算”“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函数的使用”3个自成一体的微课。

2.3补充传统课堂,利于查漏补缺

教师在学习平台上运用微课资源搭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并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线上完成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自由选择所学习的内容,随时观看、反复播放;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测试,调整学习进度和策略以完成学习。比如,在“数制转换”这一章节,由于数制、编码、数制转换的内容都是抽象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很枯燥、提不起兴趣,加上受到习惯性思维的约束,经常会不自觉地将二进制运算当成十进制来进行,频频出错。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表现,也体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更是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日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究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30-32.

[2]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255-256.

[3]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33-35.

论文作者:田永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田永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