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论文_蒋双福

浅析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论文_蒋双福

 (遂宁市安居区观音镇初级中学校 遂宁 629000)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德育 渗透德育 团队协作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容,很少探讨道德问题,而在德育课上,教师所讲内容又多远离信息道德的领域,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基本上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而不是教育所期求的“道德有序”状态。因此,如何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

一、联系生活,结合教材,发掘教材的育人因素。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最近时事有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从第一节课就给学生布置下长期作业,收集与奥运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制作一个以“我与奥运”为主题的演示文稿。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大胆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幻灯片的制作,学生增强了热爱祖国,奋发向上意识,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

1、时时处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就要时刻不忘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信念。

2、适时渗透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百事孝为先”“孔融让梨”“孔子与七十二贤”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论学科分工有什么不同,首先就要做到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传承、发扬光大。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提到要重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在学生求学时期,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群就是父母、老师和同学。教育学生学会善待身边的亲人,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促进学生完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良好开端。

3、贯彻始终渗透信息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道德却把握着学生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信息道德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反映了人类在信息社会中道德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人类在整个信息交流活动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信息道德教育就是为使学生养成遵守信息行为规范的习惯,使其信息行为能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总目的相协调。例如,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我国中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各学校纷纷加大了计算机、网络设施等硬件及软件资源的投入力度。然而,这些高新科技设施常因其精密性而易损坏,学生也会因其操作不当或者出于好奇心理,而有意或无意地导演“恶搞键盘”“乱点鼠标”“拿删除他人文件取乐”等恶作剧。这些不良信息行为都会使得信息技术学习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对待学生的不良信息行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首先尽量保持客观和中正态度,然后通过说理诱导和榜样示范等教学方法,实现信息道德教育在“情”“理”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三、注重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

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完成作业后,常去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经过讨论确定需要做的事,然后各自分工。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自己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救。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中学信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论文作者:蒋双福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浅析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论文_蒋双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