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子技术》课程是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的“五个对接”内容,本文从课程体系内容的优化、工学结合逐层递进、激发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探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电子技术 五个对接 工学结合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再次提出:“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已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五个对接”的提出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以《电子技术》课程为载体,阐述“五个对接”在该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探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一、根据企业岗位发展需求定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从2013年开始,系部领导及专业教师带队成立调研组,连年利用假期对本市的电气、电子类相关企业和本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和跟踪调查,了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需求。通过企业和毕业生调研、企业专家座谈,了解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初始职业,并认真研究该职业的职业标准,根据职业标准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修改修订,重点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工学结合逐层推进,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
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增加教学实训设备的投入,以课上教师指导的基本技能训练、课下小组兴趣实验等形式,满足学生在校内日常单项训练及综合实训的需求。并将实训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为校内实训,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基本能力、产品制作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并不定期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参观、短期实习;后期主要在校企合作单位实训基地进行职业能力级岗位的综合培训,主要是促进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效果,进行顶岗实习,这样就让学生在常规教学中掌握真实生产中的岗位要求,在生产岗位上领会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从而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渐进养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资源,按照“校内练习→职业体验→专业顶岗→就业顶岗”的主线,实施工学结合的逐层推进,形成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不间断培养,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
三、实行“职业证书与毕业证书兼备”课程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多考技能证,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对接
职业证书与毕业证书兼备课程培养模式,就是要把职业资格证放到与毕业证同等的地位上。具体措施是职业资格培训与专业教学紧密集合,把电子仪器仪表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等的职业资格培训内容嵌入到《电子技术》课程的常规教学中,对于该课程的课程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方面,着力于既能体现常规教育的要求,又能满足职业资格认证的需求,努力从双证都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出发,找出它们的基本对等关系;并将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任课教师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考出本专业职业资格证或再多考其他职业资格证,成为“一专多能”型技能人才,真正做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对接,使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
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兴趣是良师,是开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学生在刚入学初期就采用专业教师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讲解、视频观赏以及毕业学生取得成绩等形式开展课程初教育,让学生认识本课程,了解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等,使学生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有个大致的了解,从开始就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如何调动对于开启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教学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并注意引进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学习的兴趣,以达成寓教于学的目的。教师更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渊博的学识、魅力的人格以及高超的技能水平来征服学生,以富于激情的教学方式和生动的教学感染力来吸引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给学生,确保职业教育和可持续教育的沟通。入职前教育和入职后教育的衔接,把学生逐步培养成能适应职业变化、具有职业责任感和职业幸福感、善于终身学习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基于“五个对接”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也较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本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在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多思考,找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高水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务院文件,国发[2014]19号。
[2]李鹰 张喜春 樊晓帆 试论“项目化”课程改革在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2,(15)。
论文作者:赵秀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职业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电子技术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技能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