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崇德中学,福建 泉州 362400)
摘要:核心素养日益成为各学科培养的重要目标。初中历史课不仅仅需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促进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提升,真正地具备社会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成为终身受用的素养。历史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都是培养学生的目标,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找到共同培养的教学方法。本文浅谈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历史教学的一些策略,促使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引言:
初中历史是以通史的形式编订,中外历史都囊括其中,初中生学习会感觉到内容多而枯燥。历史也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适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三维目标层面,历史核心素养也包含核心思维、方法、价值观和能力等五个大的方面。培养学生各阶段的核心素养是国内外教育的趋势。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要秉承“以德育人”的培养理念,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或者为了应试而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在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的大教育背景下,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立足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立足核心素养,激发兴趣
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除了教师的决定性作用以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课堂,课堂是否能让他们产生兴趣是关键。初中学生认为历史课无聊又枯燥,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满堂灌,另一部分就是历史知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主体的意愿作为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才能激发兴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想要激发课堂兴趣仅靠传统的教学是不能够实现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彻底摒弃照本宣科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不再是久远的东西,要让它在课堂上“活”过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音频或者其他相关的历史材料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把历史讲“活”。一样的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听讲时有不一样的感受,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三国演义》,播放其中曹丕篡汉称帝、刘备和孙权相继称帝的情节,边播放边对比课本上的重要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充满兴趣学习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清楚历史剧不等于历史,提高学生辨别和判断影视剧中历史情节的能力,学生用怀疑的态度看待影视剧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想法。
二、立足核心素养,开展情景教学
无论是核心素养还是历史核心素养,情感都是其中的重要内涵,因此情景教学中教授学生情感很有其必要性。情景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情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必需的品质。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为例,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习的近代历史,近代是侵略和反抗的并存的时代,学生要牢记列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也值得学生学习和铭记。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时,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中国战败带给中国人民的屈辱。在学生看来日本是发达国家,应该远比中国要强,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日本当时的视频来给学生展现日本的一个崛起过程,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变法改革的重要性。在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列强对中国所犯下的罪行,仅靠课本上毁坏圆明园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如今的圆明园和复原的圆明园图进行对比,展示在圆明园时期被列强抢走现陈列在外国博物馆的文物,刺激学生的爱国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当时为什么受到列强侵略,明清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从文明强国衰落为殖民地,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工业潮流,落后是中国受到侵略的重要原因。
三、立足核心素养,恰当鼓励
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人”的理念,面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不要有“以成绩定高低”的想法,要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待遇。面对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鼓励,也可以让其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是靠死记硬背,一定要让其转变学习方法,增长历史课外知识。面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教师要耐心指导学习历史的方法,可以依据他们的学习基础,量身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上课也要多提问他们,这些学生中不乏历史知识渊博的,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自信心,让学生重拾学习历史的信心。初中生的心灵很脆弱,如果教师一味的批评,学生可能会产生讨厌历史和历史老师的想法,也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对学生都有及其不好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赞赏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历史也可以服务于教学方式,历史上的众多人物都拥有优秀的品质和能力,可以以故事的方式讲述人物,让学生从这些人物的事例中汲取一些正能量。
四、立足核心素养,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而不是对学生差别对待。学生存在差异性和个体性,每个学生的发展也会不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回顾上节课的提问,可以大致了解到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通常掌握情况是存在差异性的,教师可以询问掌握不好的同学是否愿意有进一步的学习,有意愿可以课下请教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核心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目标,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样的知识学生掌握程度不同,可能和学生的学习重点、方法有关系,有的学生不知道学习的重点在哪里,不清楚这部分知识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课堂上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侧重于重难点,还可以讲解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掌握好教学重点的情况下再让学生探究新的教学内容。另外,学生对不同阶段的历史了解不同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情准备不同的教案,优化历史课堂,实现最佳课堂效果。以七年级下册《辉煌的灿烂文化》为例,学生受到语文学习的影响,对唐诗主要诗人的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关于唐诗的内容可以有明显的侧重点,历史学习的侧重点在于它当时的背景和发展的原因,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才能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
五、立足核心素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服务。第一,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根据教学实施条件,如果不能实施以上的策略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互动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提倡开放性教学,为学生讨论提供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思维。第二,提高学生阅读文史资料的能力。文史资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材料,也是历史的第一手史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增加学生的课外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
六、结束语
课堂教学立足核心素养,通过激发兴趣、开展情景教学、适当鼓励、分层教学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体芹.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2017(7):114-115.
[2]缪洪明.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9).
[3]刘玉璞.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14-14.
[4]孙影.提高学生学史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7(63):143-143
论文作者:王枝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核心论文; 历史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