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有着突出的特性,目标性、责任性、复杂性,这使得其管理的难度不言而喻。在管理中一不小心就会形成管理局面的混乱,导致工程项目的延误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在管理中应当利用科学的手段对管理方法进行智能化改进,即通过计算机处理复杂的信息,利用目标和过程化管理来规范管理制度,这样就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智能化管理;措施
由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越来越离不开智能化手段的运用。只有当建筑工程建设跟上科学的脚步,在管理方法中运用到智能化管理,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并且顺利地完成工程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因为一项建筑工程的建设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国计民生带来一定的影响。现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也将地运用到科学技术手段与智能化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还需要努力提高。但在智能化应用方面,我国还需要提升,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一些智能化技术,并结合实际,合理地应用到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在智能化应用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前进。
1.新时期工程管理的特点
在新时期下,工程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建筑工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程项目之一,这个特殊性在于它比其他工程项目更难,因为建造一座建筑,它会花费施工人员几年的时间,可以看出它耗费的时间长,再加上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所以施工会更难,另外由于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天气因素,运用材料质量的好坏,这都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未来。正是这一系列的复杂问题,才更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方法,加强监管手段,做好建筑工程中管理的这一环节[1]。其次是建筑工程的责任具有突出性,一项建筑工程的建设与人民的生活安危息息相关,如果在某一环节上有疏漏,可能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不可计量的后果,这就需要整合管理系统,在管理上不可疏忽,因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都非常重大,在施工中需要认真负责,不可偷懒,管理人员就更需要制定出管理条例,同时他们也需要在建筑施工中负起主要责任,尤其是出现安全隐患时,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并承担即将会出现的后果。也就是说,责任问题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责任问题才能争取有效合理地完成任务。最后是建筑工程的目标具有明显性,建筑工程的目标往往是明确具体的,它会规定一项工程的合同期、完成期、一些所需建筑材料和人员构成,在设计图纸上勾勒出建筑原型,然后制定出每个阶段所需要完成的目标,所有工作人员再向着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只有当大家齐心协力把每一阶段的工作都顺利完成时,这一项大的建筑工程才会出现预期效果。
2.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性
当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弊端出现时,工作人员就要想到运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时候智能化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了。首先智能化管理的出现能够节省成本和时间,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任务。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手段相比,智能化管理是需要运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在此过程中占核心地位的不再是人,而是智能化,也就是说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的处理,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对建筑材料、设备进行归类和整理,从而更高效地控制整个施工阶段的进程。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能很好地运用这项技术,使建筑工程达到优化的效果,而中国目前智能化技术资金还投入不够,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学习和加大投入;其次运用了智能化技术手段,能使施工过程最优化,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智能化能够很好协调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当某一细节被人员忽略,而这一细节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时候,智能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就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2]。可以说智能化管理是从建筑工程管理的全局出发,它能考虑到人们有所遗漏的每一个方面,它就如同一条锁链,把线上的重要内容全部串联起来,做到有条有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
3.1实现多层次的管理
智能化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而逻辑化的管理模式,即通过科学而协调的管理优化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环节和途径,进而找到更加科学的管理切入点。从建筑工程的管理特征看,目标使其最为主要的管理切入点,因此在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时候,应当根据参与管理的主体进行管理层次的划分,即业主、监理、设计、施工,从这些层面上找到管理的目标,并使之具有明确的责任,这样就可以按照阶段完成管理目标。首先做到管理的清晰,然后在通过对现场施工环节逐一进行管理目标的划分,并规范其责任制度,进而完成建筑工程管理的总体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2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各种信息的管理,即采集信息、分析、评估、反馈,然后在采集开始进入到管理的循环中。目前建筑管理的之所以不能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就是因为其信息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不足以应对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因此要实现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就需要对建筑工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即将整个项目的信息按照系统进行化分,采集、整理、储存、分析等,并形成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指导管理。具体的方法就是按照项目的进程将各个阶段的信息归类并整理起来,如:进度计划、成本计划、管理组织计划、人员资料、材料管理等这些具有独立流程和指导意义的资料进行采集,建立其工程信息系统,并根据工程的进度采集相关的数据,经过计算和分析得到修正的意见,并以此指导工程实施,这就也是的管理更具智能化。
3.3使现场管理制度智能化
再好的管理也需要具体实施来实现,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当做好对现场的管理,才能保证智能化管理的实现[3]。因为现场的制度化管理既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智能化的体现。因为制度化管理是对复杂环境管理唯一手段,没有了规矩当然也就谈不上管理,更加的谈不上智能化了。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当对现场管理的制度进行智能化改进,此种智能化并不是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自动化管理,而是采用合理的制度规定来保证管理的到位,即不需要人员进行巡查,而是利用表格和制度完成对现场施工的全面管理,此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目标和责任制度的延伸。实施中通过管理的目标设定,然后制定相应的规范,而且规范的建立不是独立的单线管理,而是利用与之相关的系统对其进行辅助监控,如:在施工人员的管理中,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人员的定岗定位、定量管理,即人员在其相应的责任范围内高质量的完成其负责的工作,即保质保量,但是仅仅依靠现场的技术人员是不能完全保证这个目标的,因此制度规范中除了对人员的岗位检查、数量检查外,还应当将监理的制度引入,对质量进行监控,同时将责任纳入到管理中,对人员的工作进行定量、定质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就和奖惩制度关联,进行处理。
总结
为了适应建筑行业发展新形势,建筑企业必须实行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实行对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管理,为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安全作保证。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和支持,为把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化技术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断奋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应该对建筑工程项目实行智能化管理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让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更好的为建筑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新宏.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5,11(04):162.
[2]马千里.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分析与智能化技术[J].安徽建筑,2016,14(06):235-236.
[3]姚琦琦.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6,9(03):203-204.
论文作者:邬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目标论文; 手段论文; 方法论文; 责任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