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国债市场--访财政部财政部副司长夏志华_国债论文

构建现代国债市场--访财政部财政部副司长夏志华_国债论文

建设现代化的国债市场——访财政部国债金融司副司长夏智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债论文,财政部论文,副司长论文,金融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国债发行量的逐步增大与交易额的不断增多,国债市场已成为整个市场体系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以及社会资金循环的一个重要渠道。

2000年是跨世纪的一年,也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国仍将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为我国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和国企改革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因此,国债市场的发展现状、前景及国债政策的扩张空间尤为人们所关注。日前,《金融时报》记者李侠采访了财政部国债司副司长夏智华。

国债市场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

问:国债作为一种金融产品与宏观调控的工具,在整个经济与金融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著,并且近几年来国债市场和规模不断扩大。请问您如何看待我国目前国债市场的发展?

答: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1988年开放国债二级市场,一直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应该说我国国债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并且初具规模。尤其是近两年来国债的发行工作及国债市场的发展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首先,国债的发行量与交易额不断增长,国债市场已成为资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对财政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并且已成为财政货币两大政策协调运作及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1.国债的年度发行量不断增长,为满足经济建设及宏观调控的需要提供了基本保障。据统计,1997年发行国债2412亿元,1998年发行国债3809亿元,1999年发行国债4015亿元,三年发债共计10200 多亿元人民币,超过了1981年到1996年间的发债总和。尽管现在的国债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但它支撑了如此巨额的国债发行量,为发挥国债支持经济建设的功能的体现打下了前提条件,反映了国债的发行市场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这也是市场参与各方所共同努力的结果。

2.从市场结构来说,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发行渠道与形式,市场趋于规范,参与者众多。既有在原一级自营商基础上的承销商制度,又有银行间国内法人成员基础上的自愿协商承购的机制,也有通过商业银行、邮局储蓄网点,面向广大个人投资者的柜台发售渠道。对于一些商业保险、社会保险资金也允许进入国债交易市场,市场参与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

其次,国际通行的国债场外市场交易格局也以中国特有的方式在发展。表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场外市场特征在逐渐显现;中央国债登记公司风险防范、集中托管、促进国债流动性的功能与作用正在发挥。

第三点,国债市场在发行的品种设计、期限结构、参与对象、发行方式等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

1.记账式国债发行量逐步增大。1999年发行凭证式国债1500亿,记账式国债2400亿,首次记账式国债超过凭证式国债规模,改变了以往发债多为凭证式国债的格局。

2.在期限设计上更多地体现了主动性和灵活性。不仅发行了大量的长期国债,而且根据通货紧缩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及市场多方面的需求,推出了包括两年期在内的中期国债。此外,1999年还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了两期国债。其中一期是跨场所发行,在银行和交易所两市场同时发行,满足了不同层次市场投资主体的需求。

3.在发行方式上,去年10月,财政部首次在银行间市场上以收益率为标的,采用招标竞价方式发行国债的尝试,这是国债发行市场化在当前新形势下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四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作的力度逐步加强,从过去的理论探讨进入实质性操作。

国债发行中,财政部门与中央银行更加注重相互联系与沟通。中央银行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手段贯彻货币政策实施意图时,也愈加注意与国债发行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在国债发行时予以操作上的支持。

问:确实,这几年来我国的国债市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1999年我国共发债4000多亿元,财政赤字也从1500亿元上升到1800亿元。虽然国债余额和财政赤字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但有人认为利用发行国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已不很大。对这个问题您怎样理解?

答: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债务余额占GDP 的比重是不可比的,没有一个恒定不变的标准。国债规模的确定不能只看国债本身的大小,要和整个经济工作和正常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考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我国当前启动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一定规模和高流动性的国债市场的存在。从我国国债市场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其规模是适度的,符合国家经济改革的整体战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是保持一致的。因此,我国国债市场也必将随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债的发行仍将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与之相对应的国债交易市场也将会保持同步发展,以与其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相适应。

建立现代化的国债市场任重而道远

问:21世纪的中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目标又是什么呢?

答: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现代化国债市场将是21世纪中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目标。它应该满足4个方面的要求:1.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国债发行市场;2.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国债流通市场;3.建立一个有助于宏观调控、有助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作的运行机制;4.借鉴国际惯例,从长远看有助于国债市场的对外开放。

问: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检验、衡量我国的国债市场,它还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呢?

答:我国的国债市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仍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分割。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市场,使得国债在货币市场的基准作用得不到应有发挥,亦使得市场分工不完善;

2.机构投资者无论从构成、分布还是资源配置上看仍很薄弱;

3.国债的流动性还较弱。现在承担记账式国债发行的工作主要由银行间债券市场承担,但它主要还是一个货币市场,还缺乏承担债券市场发行的一些基本功能和要素,需不断充实完善;

4.场外交易市场还未真正形成,国债发行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发行方式也不稳定,利率尚未市场化也制约了国债发行方式的改革与建设,全国统一的托管清算体系还未形成等等。

问:那么,当前我们应着重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我国的国债市场仍将会保持迅速的发展,它的发展格局及运行机制应符合其发展目标。2000年,我们需要抓好以下工作:

首先,理顺二级市场的柜架体系,提高国债的流动性。

1.把银行间债券交易场所发展成机构间的场外交易市场,按照规范的场外交易规则进行,这将会极大地提高国债的流动性;拓展二级市场的参与主体,任何投资者都可以通过中央国债登记公司的托管结算系统参与国债投资,这样等于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搭建了一条以国债为媒介的渠道,为社会资金的流动性提供了一个保证,也便于央行货币政策顺畅地传递。一个参与广泛、流动性强的国债二级市场将为中央政府低成本高效率地发行国债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2.充分利用现有交易所的交易网络,引导一些中小投资者购买国债,稳定规范并促进交易所的国债交易,使之成为一个零售性的场内交易市场。

3.在上述场外、场内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国债托管结算系统,有利于确保国债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高效运行,也有利于建立国债发行市场的良性循环机制。

其次,在一级市场方面,2000年国债发行将着重完善发行体系。

1.结合国债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实行长中短结合,既能满足投资者的多种需要,也有利于国债发行任务的顺利完成。

2.在发行时间上要改变目前国债发行的不确定性。要借鉴国际惯例,根据中央预算的资金需要,提早发布阶段性的国债发行时间表,使之步入更规范化的轨道,便于各类投资者及早调动资金。

3.根据机构投资者的布局和现状,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承销团制度,进一步明确承销机构的权利和义务,鼓励承销机构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络,从而形成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国债发行机制。

4.进一步探索采取多种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国债发行市场化是原则、方向,但要根据我国现状,探索多种渠道与形式。

最后,夏智华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按照十五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方针及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债发行的要求,和我国已具有的宏观管理经验,我国的国债市场必将随着我国整个市场经济发展而得到发展,并将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构建现代国债市场--访财政部财政部副司长夏志华_国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