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的无形资产及其保值增值途径——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无形资产论文,一个重要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保值增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企业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是进一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这一转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无形资产的特征,它被忽视而造成严重流失的各种表现入手,进而探求实现其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
一 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
企业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总和,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无形资产是包括企业的商标、信誉、权利和优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总和。它不是生产经营的物质要素,也不直接决定经营的规模,但它却是企业获得利润和保持长盛不衰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无形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主要地(但不是全部)表现在观念形态上,没有有形资产那样“实在”(即非实体性)。如果说有形资产是“硬”资产,则无形资产便是“软”资产。它既有有形资产的某些属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本质的财富性。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无形资产作为一种劳动成果,主要是由脑力劳动者创造的,与有形资产一样,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所不同的是,这种“财富性”,只有当它用于交换时才能表现出来。交换次数越多,其财富性越显著。例如,驰名商标的含金量,就是该种商品在交换中体现出来的。世界十大驰名商标之一的“可口可乐”商标,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被世界权威机构测算出的含金量高达300多亿美元之巨,便是如此。
2.构成的多元性。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分为三部分:一是企业自己创造的,如商标、信誉、专利权、版权等;一是自然赋予的,如有利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以及其他的自然垄断等;一是国家行政权力赋予的,如特许生产权,进出口权,专买专卖权,税赋优惠权,以及相关的倾斜政策、措施。上面提到“主要是由脑力劳动者创造出来的”财富,指的就是这个多元性中的一、三两部分的情况。
3.功能的利销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场地、厂房、设备、工具、原材料等有形资产要素,但是,如果没有商标、包装、生产许可证以及经营的地理位置等无形资产要素,同样也是不能正常的、合法地进行的。例如,如果产品没有商标注册、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富有特色的包装,不仅卖不出好价钱,而且得不到法律保护,甚至会被视为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经营而遭取缔。这就是它的功能的利销性。
4.价值的核变性。一个有信誉的商标,犹如“核聚变”。商标作为一个“中子”,通过不断地撞击,释放出无可估量的能量。国际资产评估界人士的统计表明,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的4~5倍。如果这种统计可以成立,那么,无形资产价值的“核聚变”作用则不可低估。这说明,它可以实现企业总价值的增值。正是以上这些特性,多少年来,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十分重视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并努力实现其价值增值。
二 我国企业忽视无形资产的种种表现
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企业甚至不知它为何物,而造成无形资产的大量减损、流失,状况令人担忧。这主要表现在:
1.观念陈旧,不承认无形资产的存在。我国一些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在资产观念上陷入老框框、旧模式之中,还没有清除掉“只有有形资产才是企业的资产”的传统错误观念。由于忽视无形资产的存在,使中外双方在产权交易中忽视对中方企业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导致自身无形资产的大量减损、流失。据统计,截止1994年底,我国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数累计为25800家,然而作过无形资产评估的却不足10家。在招股说明书中,许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一栏竟是空白。25800∶10,如此悬殊的比例,说明企业无形资产基本上被抹杀掉了,实际上是“肥水外流”了。有资料显示,我国1982—1992年10年间,国有资产总共流失了50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流失500亿元。这其中还未包括无形资产价值的流失;如果无形资产价值流失被计算在内,则国有资产的流失就大大超过5000亿元之巨。
2.商标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第一,大量商品没有注册商标。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2000多万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但实际拥有注册商标的只有36万余个,仅占企业总数的1.8%。除了极少数商品,如煤、自来水、电等可以不需要注册商标外,绝大多数商品则需要注册而又没有注册商标。第二,没有依法及时办理商标注册登记手续,被别人、特别是外国企业乘虚而入抢先登记注册,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例如,中国天津产的原“大发”汽车,就是因未能及时进行商标注册,被日本某汽车厂商抢先在中国注册,从而失去了商标的法律保护,虽“大发”在全国已有一定知名度,结果也只好忍痛割爱,把“大发”改为“华利”、“夏利”,由此还损失了为提高“大发”车知名度而投入的上百万元的广告宣传费用。我国不少厂家的产品都曾有过“大发”车这种类似的遭遇。
3.技术泄密时有发生。有的企业由于保密制度不健全,涉密人员的法制观念、保密观念不强,职业道德不高,使本单位和合作单位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和商务情报泄密或失窃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给单位乃至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由此而产生的要求保护知识产权的呼声越来越高。
4.广告宣传滞后。这表现在:第一,缺乏全新的广告意识。所谓“全新的广告意识”,是指企业要销售产品,必须树立“广告开路”的观念,国外有句名言:“想推销商品而又不做广告,犹如在黑暗中向情人递送秋波”。你要别人购买你(产品),首先就要让别人知道你,认识你,广告正是使你达此目的的有力工具,是促使无形资产价值发生“核聚变”的最佳手段。即使是质优的产品,也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选择适合的广告媒体,变“酒香不怕巷子深”,为“酒香也要勤吆喝”。第二,资金投入不足。据资料显示,1991年,我国大陆人均广告费为1元左右人民币,而美国是424美元;1992年我国大陆广告费投入约占企业总产值的0.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美国则达到20%以上,正是由于我国的广告费投入不足,国人只看到“洋广告”成群结队地打入进来,“集团轰炸”,却极少看到中国企业的广告走出国门,远征国外,与之抗衡。企业及其产品缺乏知名度,别人不知你是东方的“西施”,你也只好望“洋”兴叹了。
5.缺乏严格的管理。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家底”到底有多大?我国至今没有准确的统计,至少可以说没有公布过这类资料。与有形资产一样,无形资产也应合理开列出该范畴的专项(外国所列有29项之多),确定、颁布统计标准,做好登记注册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健全财务记录和技术管理台帐,使无形资产的评估参数有证可取,便于全面、准确地进行评估。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的管理工作。企业缺乏这种基础性的管理,甚至根本无人问津,是无形资产减损、流失的又一“黑洞”。
企业忽视无形资产的情况除以上介绍的外,还有其他方面。对于因忽视无形资产而造成的大量减损、流失,国家是否就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无章可循呢?否!早在1989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局就发布了关于《在国有资产产权变动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若干暂行规定》,对无形资产第一次提出了价值评估的要求。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重组,国务院又发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规,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制定了较为详尽的法律依据。应该说是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的。遗憾的是,不少企业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更谈不上研究、照办了。可见,解决企业无形资产的减损、流失问题,实现其保值、增值,应该而且必须提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来了。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三 实现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
1.正确认识企业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关系
首先,有形资产是无形资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如前所述,有形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只有提高有形资产的科技含量和构成要素的优化配置,才能生产出质优的产品;也只有销售质优的产品,才能增加收入和言及其他。良好的信誉和商标要靠质优的产品与服务、合理的价格才能获得。为此,就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需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原材料的质量和降低成本,即提高有形资产的质与量。这是使第一类无形资产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
其次,无形资产也是增加有形资产价值总量的重要源泉。前面提到,无形资产具有财富性和价值核变性等特点,它的保值和增值可以为企业增加财政收入和资金积累,从而增加企业有形资产的数量、质量或价值总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因为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除了质量外,也十分注重商标、包装、售后服务、购买是否方便、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等方面。如果企业同样在这些方面比同行也略高一筹,就大大有利于本企业产品的稳定销售,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把无形资产放到与有形资产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优先考虑和突出解决前者出现的问题,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2.合理解决在深化体制改革中企业无形资产的保值问题。其中主要有:
(1)企业兼并必须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兼并是竞争的结果和优胜劣汰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兼并应是有偿的,不仅要计量有形资产的价值,而且要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的价值或价格比较难以全面、准确地计量,但也不是完全无法计量,更不能不考虑计量。由于企业受到各种要素的影响,经营状况不尽相同,无形资产的价值或价格自然也是有差异的。具体到某一个企业,其无形资产价值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接近于零。例如,对于被兼并的濒临破产的企业,其无形资产价值中企业自创部分是很小的,甚至可能是零或负值。这是企业长期经营不善对无形资产造成严重减损的结果。但是尽管如此,它的第二、第三部分的无形资产价值还是存在的,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自然垄断条件和政府的倾斜政策等是客观存在的。同理,如果企业被承包或被租赁经营,也需明确规定无形资产的保值指标,并纳入承包或租赁经营的范围。
(2)在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时,应把无形资产的价值包括在内。因为企业的净收入来自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企业全部资产,“按资产分配”,就应包括按无形资产价值部分的分配。其中,对于自创部分所带来的净收入,应全部留归企业所有,用以鼓励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对于自然赋予和国家倾斜政策等那两部分所带来的净收入,原则上应以税、利、收费等形式全部或大部分交归国家所有,以体现国家对这两部分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也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3)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应包括无形资产价值的内容。无形资产既然是企业总资产的一部分,则它的转让,如同别的商品一样应是有偿的,转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同时转让;一种是仅部分转让使用权,如名牌商标的所有者与转让对方共享商标的使用权。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转让期间,应努力维护它不被减损;如果转让对方造成减损应要求赔偿损失。因为利益上受损的不仅是厂家(被转让方),更重要的是广大消费者。如果本企业的名牌商标被别人假冒,则是一种侵占知识产权的不法行为。侵权者必须依法赔偿,其赔偿金额可以无形资产的价值或价格粗略计算出来。其中,主要是通过折扣赔偿商标含金量来体现。计算公式如下:
商标含金量=产值5%×生产年数+广告费+培育费(产品)+打假费(官司及各种防伪措施)
例如,某饮料公司盗用“可口可乐”饮料商标,侵权单位就必须按侵权产品生产时间、产销额等折合成被侵权的“可口可乐”商标含金量的百分比进行赔偿,具体数额由双方商定或通过法律程序判定,以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和保护无形资产价值尽量避免大的损失。
3.实施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使企业无形资产不断增值
保值是为了增值。为了增值企业无形资产,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其中,如下两种措施是必须引起企业高度重视和可以实施的。
(1)重视和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商标的含金量。
产品一般都有自己的品牌。品牌一旦真正成了名牌,就会获得一种独立的,甚至是支配企业生命力的地位,具有一种对外的辐射作用。这就是名牌效应。追求名牌就是追求卓越。但是,名牌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政府命名的,名牌要靠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创造出来。
名牌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除了注重搞好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外,还必须在款式、内外包装、价格、信誉等方面全面塑造良好的公共形象。实践证明,名牌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产品本身,不仅是消费者对某一个具体产品的评价,而且是对企业,乃至是从某一角度对一国经济实力的评价。象美国的“可口可乐”饮料、“柯达”胶卷,中国近十几年来崛起的“海尔”电器、“长虹”电器、“健力宝”饮料等都是如此。它们成功的“名牌”战略,使其产品商标含金量大幅度提高,自然带来无形资产的大量增值。
创名牌是艰难的,但必须去创造,否则,企业失去市场,没有出路。要创出名牌,就要求企业从人员素质,科技含量,产、供、销各环节,管理水平,周到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当然,创出名牌还要重视保护名牌,不能一劳永逸,要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2)企业应重视和实施CIS战略。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战略,又称为“企业识别系统”。它是一种由欧美国家开发出来的经营技法,后经日本等国的研究与实施者的补充、完善而形成为“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它通过重新设计企业的理念、活动和视觉三大识别系统,对企业从里到外,自上至下进行全面“包装”,塑造全新的企业形象,使之更能引起外界的注意,进而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CIS战略由三大识别系统组成:第一,理念识别。它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是企业的精神与灵魂,也是CIS的实质。它好比是一个人的心脏或大脑。第二,活动识别。它通过一系列与营销相关的活动来展示产品和企业形象。活动识别是动态的识别,应充分地体现出企业理念,才能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它好比是一个人的手或腿。第三,视觉识别。它通过组织化、系统化和富有特色的文字、符号、线条图案、色彩画面的视觉表达形式来传递企业的经营信息。视觉识别是静态的识别,也应充分体现出企业理念。它好比是一个人的脸。这三大识别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成功地导入CIS,对企业的作用是巨大的:从消费者方面看,企业形象是他们对企业所具有的情感和意义的总和;从企业方面看,它又是潜在的销售额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归纳起来,其作用表现在如下几点:第一,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第二,能吸引人才,提高生产力;第三,能激励职工的士气,形成良好的工作气氛;第四,能使营业额大幅度上升;第五,容易筹集资金;第六,能使企业的基础得以长期稳固;第七,能提高广告效果;第八,统一设计制作能节省成本;第九,有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正因为成功导入CIS有如此显著的作用,因此,“CIS热”从50年代的美国兴起后,迅速传至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70年代以来进入台湾、香港和韩国等地;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中国大陆沿海城市,并迅速地向内地发展。象我国广东的“太阳神”集团,杭州的“娃哈哈”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都先后成功地导入CIS战略。它们的产品与企业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果,使企业无形资产大幅度增值,形成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相互促进,竞相增值的良性循环。
可见,企业重视和适时地实施“名牌”战略和“CIS”战略,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无形资产不断增值,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措施。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下确定实施的先后顺序和具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