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_企业规模论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_企业规模论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小企业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技术发明与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尽管中小企业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及其技术创新的研究一直未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发展中国家情况更是如此,这对各国中小企业政策和创新政策的制订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此,本文将在近年来西方理论界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及其技术创新做一些理论探讨。

1.中小企业:企业研究的新视角

对中小企业研究的不足可能主要源于企业理论本身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据经济史专家的考证,个别原始企业的产生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现代企业的诞生也有150多年的历史,尽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企业在社会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是理论界对企业的研究才仅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可以说理论家们在构建传统经济理论大厦的时候常常忽略对它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而对中小企业较深入的研究则更是不久才起步。

1.1从新古典经济学到现代企业理论:大企业优势的理论

我们从现代经济学中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开始追溯一下对企业规模的认识过程。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简化为一个假定:即一个与消费者处于同等地位的,在市场和技术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一个所谓的“黑箱”,对它考察的着眼点是它的投入产出功能,这时期企业理论的核心是规模经济理论,人们发现在一个较大的范围里,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使收益递增。

现代企业理论则从其他角度对企业规模进行了研究。现代企业理论的创始人科斯(Coase,R.H.)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性质不同,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即企业的本质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节约市场交易的成本,企业的边界在于完成同样一件交易的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边际。科斯之后,威廉姆森(Williamson,D.E.)的交易费用学说、格罗斯曼(Grossman,S.)和哈特(Hart,O.)的契约理论、德姆赛茨(Demsetz,H.)和阿尔钦(Alchian,A.A.)的团队理论、阿罗(Arrow,K.)的信息理论等都从不同方面发展了科斯的理论,如阿罗从不完全信息引起的外部性效率降低的角度,论述了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可以优于市场上的信息系统。尽管他们的理论并没有明确地比较企业规模的优劣,但这些理论却成为企业一体化和多元化的理论前提,为大企业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企业史专家钱德勒(Chandler,A.D.)在《看得见的手》一书中,曾给出了一个为经济理论界所普遍接受的现代企业定义,即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由此可以看到,大企业不仅在现实生活中,而且在经济理论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1.2中小企业的理论研究:对企业规模的再认识

理论界对企业规模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最主要的观点之一就是适度规模理论。这方面比较经典的表述是施蒂格勒(Stigler,G.T.)的“生存法则”,即企业的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可以在一个相当大范围内实现,凡是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企业的最佳规模。由于企业拥有的资源(特别是技术资源和无形资源)不可能是同质的,因而不可能具有同样的资源利用效率,就是说,同样的效率可以在不同的规模中实现,同一行业内不同的规模可能是适度的。经济的适度规模除了即定的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外,还要取决于许多难以观察和度量的因素,如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国家政策的稳定性等。适度规模的提出为同一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同时并存的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

近些年来,有更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小企业问题,下面将要谈到的卡尔松(Carlsson,B.)、阿科斯(Acs,Z.J,)、萨瑞克(Thurik,R.)三人的研究是较有影响的。他们在对以往理论的前提进行修正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把企业规模的研究向前发展。

卡尔松比较关注新技术对企业规模的影响,他认为技术的进步降低了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即平均成本曲线向左移,这表明与以往相比,在中小企业中出现规模经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阿科斯从80年代早期起撰写了一系列有关中小企业的文章和著作,他关注的是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他用技术轨道的转移来解释中小企业的兴起,他认为在世纪之交,工业化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时代,市场的停滞和传统产业的萎缩使大企业面临的困难重重,与此同时,新技术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中小企业在创新的中试阶段,在技术诀窍的扩散,以及新产品、新设备、新方法的应用方面等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阿科斯还把他的观点运用到俄罗斯和东欧经济转轨问题上,他认为俄罗斯和东欧只有数目极小的中小企业,其结果是它们非常缺乏由大量中小企业培育出的企业家精神,同时也缺少由大量中小企业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这是俄罗斯和东欧经济转轨所面临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萨瑞克则从交易费用和消费者偏好的角度分析了规模经济的优劣,他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也在增加,此外,大企业内部的等级制也使技术人员越来越难以忍受,因此企业规模并不是最重要的,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有最适合他们的领域。

研究的另一个侧重点是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的实证研究,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以美国为例,中小企业的雇主数占全部雇主数的98%,在1976~1990年期间,中小企业提供了全部就业机会的53%,其中新增就业机会的65%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总之,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工业化国家,中小企业无论是作为雇主,还是作为生产者,他们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而大企业的地位正在削弱。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他们是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可能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水平和影响也不亚于大企业,许多被认为是现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和发明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仅以美国为例,根据资料统计,美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新技术在数量上占全国的55%以上,中小企业平均每个雇员的技术创新成果是大企业的两倍,一些20世纪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如个人电脑、光扫描器、录音机、速冻食品、DNA指纹技术、拉链等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美国小企业管理署(SBA)的官员希尔(Hill,D.O)在1996年3月6日美众议院小企业委员会说,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效地维护和促进了美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从理论方面看,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则从熊彼特(Schumpeter,J.A.)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起就开始了,“谁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更大——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这个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争论双方都积累了大量的证据,这些研究成果对工业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创新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2.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对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上,它表明,在竞争动力驱使下,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更有力于技术进步。而熊彼特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在1947年发表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中,发展了他的创新理论,他强调了垄断在创新中的巨大作用,认为市场垄断地位是企业承受与创新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先决条件,“大企业是技术进步最有力的发动机”。

之后,五、六十年代的创新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熊彼特的影响,研究的焦点是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和创新的关系,有些学者把这些研究称之为“熊彼特主义”的。文献中关于大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创新需要较高的固定成本,这只有大企业才有能力承担;②只有占有较大市场优势的大企业才能把创新作为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因为企业规模越大,对市场的控制越强,它的创新越不容易被模仿,它就越可能通过创新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③R&D是一种风险投资,只有大企业才能通过向不同研究项目投入的分散化来降低风险,大企业也更能发现创新的市场价值,以减小创新的不确定性;④规模经济使新产品的引入更加便利,大企业从创新中获益更大;⑤大企业从创新带来的成本降低中获取的收益要远大于中小企业。

同期的一些实证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不利影响和中小企业的一些优势。

2.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因为熊彼特的理论与经济理论界长期信奉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理念相悖,因此从它一提出,研究者们就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它进行了考察。

1965年,谢勒尔(Scherer,F.)对1955年《幸福》500家大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专利发明(创新)并不与企业规模的增长成正比。他的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其他更大规模实证研究的支持。

谢勒尔还研究了市场结构对创新收益的影响水平,得到的结论是:在竞争企业数不是很多的情况下,竞争一般会加快创新的步伐,即当一个新市场刚刚打开时,竞争比垄断更能推动创新。

阿罗(Arrow,k.)在1970年发表的《经济福利和发明的资源配置》一文中,比较了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两种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发明(创新)的影响,他的结论是:完全竞争比完全垄断更有利于发明(创新)。

卡米恩(Kamien,M.)和施瓦茨(Schwartz,N.)则论证了在完全垄断而无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重大的技术创新不容易产生,因为此时缺乏竞争压力。而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因企业规模小,创新条件有限,也不利于产生重大的技术创新。他们的结论是:一个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市场结构,将会促进最高速度的发明创新活动,而由具备特色的中型企业组成的新企业可以随时进入的行业,最适合技术的进步。

阿科斯等人对1982年美国34个创新最多的行业中大小企业创新数作了比较,结果是:中小企业创新在14个行业占优,其余的20个行业大企业占优。另外,在一些新兴行业(如计算机行业),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大的优势。他们还进一步对企业规模、企业R&D投入以及创新数的关系作了研究,他们选取《商业周刊》700多家R&D投入最多的企业(这些企业的R&D支出占美国企业全部R&D支出的95%以上)作为样本,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企业R&D支出成正比,但与创新没有正比关系(见表1)。

表1销售额、就业数、R&D支出、创新数与企业规模

企业数(按销售 销售份额(%) 就业份额(%) R&D份额(%) 创新份额(%)

前4位15.3313.9023.255.28

前8位22.0621.7831.186.63

前12位

26.4626.0136.198.39

前16位

30.1929.7439.179.34

前20位

33.6532.7243.8211.91

前30位

40.8039.2751.7117.32

前40位

46.4144.4056.9523.27

前50位

51.0949.9660.2226.39

前100位 67.4964.6873.2136.60

全部661位100.00 100.00100.00

100.00

①资料来源:Acs,Z.J.and Audretsch,D.B.,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1991.

②表中数据不包括服务业和石油业的企业。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大企业的创新优势比较明显,而在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更大些,创新的多少并不根本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

之后,研究者又把研究的视角转向其他的方面,其一是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对创新的影响。有些学者认为,小企业的创新优势至少有以下几点:①大企业比小企业有更复杂的管理结构,与小企业相比决策层一般情况下更趋于保守,大企业这种官僚体制不利于创新的风险投入,而小企业领导层比较精干,更有利于创新的决策;②创新活动一般需要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这也与大企业的层级制度相冲突;③大企业对研究人员的最好的奖励往往是把他们调到管理层去,而小企业却把创新作为他们竞争战略的核心。

其次,一些研究成果还表明,尽管大企业对大学的研究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但中小企业更能够发掘与大学的联系,更能够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技术成果与合作。一般情况是,企业R&D对大企业的作用明显比对小企业重要,而大学的研究对小企业创新做出的贡献比对大企业更大些,大学和企业在地理上的重合对小企业的影响也比对大企业更多些。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署的资料,在没有大学参与的R&D活动中,大小企业的回报率都为14%,而在有大学参与的R&D中,大企业的支出回报率为30%,中小企业为44%。

另外,创新成本和效率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对美国80年代前半期的统计显示,大企业R&D投入占全国企业R&D投入的95%,其中15家最大的企业占了40%,而小企业的创新成本微乎其微,他们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在全部创新成果中,中小企业占55%,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总之,众多的研究表明,随着集中程度的提高,企业的创新趋于下降,在产业成长的早期、创新和熟练劳动力的使用相对比较重要的行业以及大企业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行业中,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创新战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中小企业内在的成本劣势,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进入一个行业并提高活力。温特(Winter,S.)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在1984年提出存在两种技术体系(technological regime)的概念,即企业家体系(enterpreneurial regime)和常规体系(routinized regime),他认为企业家体系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而常规体系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大企业的创新活动。根据他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资本密集型的、广告密集型的、高度集中的行业归于常规体系的范畴,把创新活动密集的、熟练劳动力相对重要的、大企业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行业归于企业家体系内。

有些学者预测,理论下一步可能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不同规模的企业如何对不同的市场环境产生不同的创新反应,而不是什么规模的企业最能促进创新活动。反映到政府创新政策的制订上,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明显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激励机制。

标签:;  ;  ;  ;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_企业规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