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发展阶段思想及其丰富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阶段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具体发展阶段,是执政党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据此制定了分步实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把“实现小康”确立为20世纪末中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定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多视角地具体阐述了社会发展阶段问题,并审时度势提出在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从而更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使之进入新的认识境界。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重大贡献,不仅在于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而且明确把它作为一个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基本国情来加以把握,制定了分步基本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把“实现小康”确立为20世纪末中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使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定发展阶段,从而创造性地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问题。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最初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出发而提出的。1979年3月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邓小平指出,要实现中国现代化,至少必须看到中国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底子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力量很不足。科学技术水平从总体上看比世界上先进国家落后二三十年。二是人口多,耕地少。这种情况是很不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离开现实,超越阶段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1]在此基础上,同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它还不成熟,不完善”。因此,“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之后,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并且说“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这些论述,已经蕴涵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和现代化发展应分为若干发展阶段的思想。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同时,邓小平又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这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开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也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命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探索的发展,要求我们党对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作出系统的理论说明。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2]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以“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主题,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明了我国社会的性质及基本特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升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层面。邓小平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便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内容。“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第二,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而且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另一重要内涵。从历史的角度和党的文献来看,邓小平探索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提供基本国情依据,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分阶段实现中国现代化。他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3]。正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4]。“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和确立,不仅明确了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实现现代化,而且从摆脱贫困到解决温饱、达到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又都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这样一个递次推进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分步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实际上萌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应该分为若干具体发展阶段的思想,从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已经为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并且将受到实践的进一步检验。这一理论,初步解决了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怎样区分为若干发展阶段和科学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
二
推动社会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具体发展阶段的不断正确认识与准确定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原定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提前实现,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之后,有必要对第三步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对世纪之交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新的判断。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中,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不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认识。主要新发展和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来把握。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一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里,这个“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阶段,已不属于初级阶段,而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初级阶段之后的新的发展阶段。随后,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更明确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6]
这些论述,不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般性强调和简单重复,而是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最新实践经验的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更深理解和新的发展:一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考察,实际上已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概念;二是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要经历若干发展阶段,同以往其他社会形态一样,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三是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初始阶段。从而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
第二,从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视角,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若干具体发展阶段。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并有了划分具体阶段的思想萌芽,但还没有作出充分的论证和展开。而江泽民在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至少需要上百年”或“一百年”的长期性的同时,从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中,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他多次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很长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已经经历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还要继续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7],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新的全面概括。
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也要经历若干具体发展阶段,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时间跨上百年时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寓于若干具体发展阶段之中,并由若干个具体发展阶段所构成。只有实现了若干具体发展阶段的目标之后,才能实现整个初级阶段的总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发展阶段的思想,既是对我们已经经历过的具体发展阶段的历史总结,又是对新世纪新阶段的进一步科学判断。只有通过实践经历若干具体发展阶段之后,才能准确、深刻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这种规律性。
第三,具体规划了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明确把现代化发展阶段与社会发展阶段有机统一起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范畴。
邓小平的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已经蕴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也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发展过程阶段性的重要认识来源。江泽民同志则明确把现代化发展阶段与社会发展阶段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的阶段性发展理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以现代化发展阶段作为划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二是规划了现代化第三步具体发展目标的步骤,并看作是总体实现小康之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继续经历的若干具体发展阶段。
早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开始对如何实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部署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具体规划了到2010年的跨世纪发展思路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把第三步战略部署具体化,提出到21世纪中叶跨度达五十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目标,即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经济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正式制定了这一现代化第三步具体发展战略。这里虽然着重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具体发展阶段,但对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发展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0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把现代化第三步具体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发展过程中具体发展阶段紧密地联系起来。他指出:“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是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和实现国家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历史长过程,总的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长过程中,我们已经经历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还要继续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8]不难看出,这里不仅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与现代化第三步发展阶段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而且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发展阶段与现代化的具体发展阶段有机统一起来。江泽民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经历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主要指的是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第一、二步阶段性发展目标;“还要继续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是将同现代化第三步的具体发展目标和步骤吻合的。
这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认识,不仅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而且为我们党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制定新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国情依据。
三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不仅规定了21世纪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而且第一次把小康社会作为社会“发展阶段”加以深刻论述,又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内涵。
第一,明确界定了“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全面发展阶段,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跨入新的世纪我国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对新世纪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阶段新定位的重要论断,阐明了两者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深刻内涵。
所谓“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就是说已经初步建立了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基于对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状况的分析,十六大又提出新世纪初必须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全面建设阶段,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实际上是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初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指出,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9],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协调发展和全面繁荣的小康社会。
显然,党的十六大更明确地从社会发展阶段的视角对新世纪初小康社会给予新的定位,进一步把邓小平所提出的实现小康社会划分为初步建立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把小康社会看作是一个必须经历从初步建立到全面建设的发展过程,也只有经过这样全面建设和巩固的阶段,才能进一步稳固地向更高阶段发展。从而不仅丰富了小康社会的思想内涵,而且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阶段性的认识。
第二,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具体发展阶段之间相互衔接与连续性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党依据新世纪初中国发展的现实情况,第一次对小康社会在中国现代化具体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作出的定位。
所谓承上,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第二步战略步骤直接衔接。所谓启下,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好基础。这种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是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自身固有的全面发展性所决定的。这二十年所要实现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既是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必然要求,又是最终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全面现代化的必要准备。因此,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一个关键阶段。
这样,党的十六大就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内在关系。现代化分步骤分阶段的发展战略,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既都十分明确,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如果说,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规划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顺利实现了头两步战略目标,那么,党的十六大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初始阶段作出的全面规划,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则是实现了各个战略步骤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有机衔接,构成了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又具有内在的连续性的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部运动过程,从而完成中国由总体小康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转型。
第三,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新的具体发展阶段,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还进一步指出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清楚地指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一方面,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并没有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长过程,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现实社会形态。从大的社会发展阶段来说,解决温饱问题和达到小康的阶段性变化,还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阶段性变化,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还没有根本改变。从国际范围横向比较,同较发达国家或者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比较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又标志着我们走出了贫困,跨越了温饱,已经向着富裕迈进,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有“新的里程碑”性质的阶段性、根本性变化。也就是说,这个具体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已不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状况,也不是改革开放初期刚开始自觉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的状况,而是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0]。这指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的具体发展,揭示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在各个具体发展阶段又会发生新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我们党从现实出发,与时俱进,不断提出既切合实际变化又合乎时代要求的阶段性发展战略,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小康水平论文; 全面小康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江泽民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