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动人口论文,大中城市论文,中国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农村向城市的巨大流动人口潮。全国常年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约5 000万~6 000万人,其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从农村地区流入城镇密集地区的大中城市。
国外学者很早就关注人口迁移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研究者是雷文斯坦(E.G.Ravenstein,1885,1889)。其后数十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有关人口迁移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50~60年代的计量革命使人口流动研究的出发点转移到空间特征和数量模型上。赫伯尔(R.Herberle)早在1938年就指出人口迁移是由一系列“力”引起的,一部分为推力,另一部分为拉力。博格(D.J.Burge,1969)将其进一步概括为人口迁移的推—拉模型,戚夫(G.K.Zipf,1949 )将引力概念用于人口迁移研究。拉尼斯和费接受了二元结构的观点,但他们认为刘易斯没有看到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中的作用,事实上农业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是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先决条件[1]。 罗西在对费城的居住流动性进行研究后,于1955年提出人口迁移的生命周期模型[2]。70 年代的行为科学革命又将对流动人口的研究从空间和数量模型转向人的行为研究,并从理论的兴趣转向实证研究,出现了一系列从个人或家庭户层次对迁移动机和决策的微观理论研究。西方微观迁移理论重视分析那些由于社会原因、特异性原因或多种原因迁移的人。塞尔和琼认为人口迁移决策的动机主要有4个要素:可采用性、价值、预期和诱因。 家庭迁移理论的第一个要点是个人观点的直接转化,“家庭净收益而不是个人净收益是家庭迁移的动力”[3], 迁移被看作是对人力资本的一次家庭投资,而且如果家庭收益超过费用,就产生迁移(Davanzo,1976)。家庭迁移理论的第二要点是斯塔克和布罗姆提出的人口迁移新经济学解释[4]。该理论强调移民是由家庭集体决策的结果, 迁移不仅是为了获得预期收入,同时也为使家庭收入的风险最小,因此区域间收入差异不是人口迁移的必要条件。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研究又开始与新劳动地域分工、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流动相联系。克拉克和葛特勒在对美国1958年~1975年间资本与移民关系的分析显示:资本增长导致移民向经济增长快的地区迁移[5]。 波罗斯顿和哈利森也曾经认为在新劳动地域分工过程中分散的生产可能需要一些外地劳动力[6]。 资本增长肯定会刺激劳动力迁移。劳动力迁移总是与资本增长相伴随,外国直接投资(FDI)导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更是如此。 克拉克和巴拉德运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方法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论是劳动力流动与工资、就业机会的地理差异相一致[7]。
国内学者于90年代初开始关注城市流动人口研究,李梦白等对中国流动人口对大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8],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也组织各大城市人口、城市规划专家对大城市流动人口进行研究[9]。 随后,一系列有关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研究层出不穷。但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大都建立在政府部门的统计资料分析基础之上[10~16]。本文通过发放2 424份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1 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特征
中国现阶段正经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人口迁移的快速增长时期,概括起来,有如下特征。
1.1 流动人口向大中城市集聚趋势明显
我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均具有向市区集聚的明显趋势。据苏州市公安局资料,1995年11月3日人口登记数与1989年相比增加了1.65倍, 其中市区增加0.73倍,辖县增加2倍。北京市1988年流动人口约73.8 万人,而到1994年猛增到329.5万人,绝对量增加4.5倍。这些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明显的周期,即季节性外出与常年外出各占一半。
1.2 就城、就富、就近迁移
据苏州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在1985—7—1~1990—6—30的5年间,迁入人口19.87万人,其中,从本省其它市县迁入10.80万人,占53.38%;从外省迁入9.06万人,占45.58%。从省内外农村迁入12.35 万人,占62.15%;从镇迁入2.48万人,占12.50%;从城市街道迁入5.03万人,占25.29%。另据天津市调查, 天津迁移人口除了受距离因素影响外,还受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即迁移人口除了倾向于就近迁移外,还倾向于向经济更发达地区迁移。据资料显示,迁入天津的人口主要来自于华北、华中和西南各省,而迁出人口的迁居地则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辽宁、山东、江苏、广东、上海等富裕地区,具有马太效应的特征。再从北京市流动人口来源地看,流动人口数量与流出地区距离呈反比,即流出地区距离愈远,流动人口数量愈少;反之亦然。
1.3 家庭式迁移成为新流动方式
我国大中城市人口流动方式主要有:有组织的流动、以老带新的流动、投亲靠友的流动、盲目的流动等4种。当前, 人口的流动形式由过去的个体流动(“跑单帮”)为主,逐渐演变成现今的举家流动,即家庭式流动和个体流动并重。据北京市1994年调查,全市流动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329.5万,其中以租借、 自建(棚户)住房或其它居住形式的家庭式流动人口已占北京市流动人口的三分之一。当前家庭式流动人口出现以下一些特点:以妇女和儿童组成的家庭式迁移增长较快。女性不在业率达33.3%,说明家庭式流动人口中非经济活动的成分在逐渐增长。
1.4 摆动人口占相当比重
在经济发达的城镇密集地区,白天工作在镇上,晚上生活在乡下的“摆动人口”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已形成为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的一个重要特征。据寿国靖(1996)研究(注:寿国靖.江阴市域人口经济集聚与扩散机制研究.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1996.),江阴市市区总人口14.06万人,摆动人口2.36万人,占16.78%;外来劳动力2.05万人,占14.58%;暂住人口1.45万人,占10.03%;而全市27镇总人口23.39万人,摆动人口12.59万人,占53.84%,是市区的5.3倍。
2 大中城市流动人口流动特征
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大多集中在建筑、务工、经商、家庭服务、服装和餐饮等几个行业。
2.1 流动人口以务工经商为主
根据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廊坊市、唐山市流动人口普查或登记资料分析,目前流动人口集聚在大中城市主要在于务工、经商和建筑(表1)。如表1所示,从流动人口流动状态结构看,大城市经商服务的比重高于中等城市,大城市务工的比重低于中等城市;务工经商比郊区高于市区,郊县高于郊区。
表 1大中城市流动人口流动原因*
Tab.1 Flowing reason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eselarge and medium cities
地区 务工 经商 服务 因公 借读 治疗 保姆
出差 培训 疗养
北京市26.4 29.0 5.9
12.5
4.0 1.7
1.9
全市 74.756.85 4.44
天 市中心
57.626.70 8.77
津 滨海区
86.213.04 2.20
市 郊区 87.088.39 0.06
郊县 88.447.91 1.45
唐山市58.2 11.2 2.1
1.1
廊 全市87.3 3.07
坊 市区83.65
市 县 93.12
地区 投靠 探亲 旅游 务农 其它
亲友 访友 观光
北京市2.3
0.9
21.3
全市 12.180.810.97
天 市中心
24.271.870.76
津 滨海区
8.18 0.010.37
市 郊区 1.61 0.002.86
郊县 1.77 0.030.41
唐山市11.7 13.9 1.8
廊 全市1.76 7.87
坊 市区2.11 14.24
市 县 1.62 5.26
*资料来源:①北京据1994年11月11日流动人口普查资料整理;②天津据市公安局暂住人口管理统计表整理;③唐山市据马清裕(1996)整理;④廊坊据市公安局流动人员统计表整理。)(%)
2.2 本地工趋向管理、三产行业,外地工趋向一、 二产行业
在江阴市,通过十几年乡镇工业的吸纳,已基本上完成了本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压力。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外地劳动力的迁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本地劳动力不足的空缺。但由于两种劳动力来源不同,其就业岗位存在明显的差别。一方面,本地劳动力向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部门转化,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新一代乡镇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外来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及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一般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中,并处于生产第一线劳动岗位上。
2.3 流动人口工作岗位类型
我们依据北京、天津、唐山、南京、杭州、廊坊、昆山等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能大致概括出流动人口的工作岗位类型:①高劳动强度、低收入正式工。尽管流动人口的职业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部门,然而他们得到的工资仅仅相当于正式职工的一半甚至更少。他们中的有些人替代本地工人在较差的工作条件下工作,例如纺织工、翻砂工、装配工、建筑工或重污染化工厂的工人等;有些人从事城市居民不喜欢干的办公室服务、餐饮、娱乐服务或私人服务,例如职业打字员、印刷工、售货员、收款员、招待员、家庭服务员等等。②稳定、合同制临时工。有些流动人口与一些小公司签定合同获得一份稳定的合同制临时工,如看门、家庭清洁、保姆、装修住房、修理家俱、外卖、街道清扫工、家用电器清洗、搬家、送货等等。③不稳定、临时的、无保障工作岗位。一些流动人口从事一些户外的服务活动,工作和收入均不稳定,如摆地摊、沿街叫卖、人力车夫、补鞋、修自行车、配钥匙、修理钟表、刻字、磨刀、收旧货等等。④经营自己的公司。最近,一些成功的流动人口开始建立自己的小公司、饭馆和工厂。然而,流动人口的传统家庭结构阻碍了这些新企业的成功发展。北京的浙江流动人口的服装行业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尽管服装业已经成为浙江村新移民的主要职业,但由于保持了家庭作坊模式和管理经验的缺乏,至今还没有什么人成为比较成功的企业家。新阿静餐馆则是少数成功的流动人口兴办企业之一,它已经在北京新开了4个分店。
2.4 流动人口自然区间社会劳动分工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大中城市流动人口的职业与原藉地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据北京市实地调查,我们发现:①来自江苏、山东和河北的多数男性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建筑业的木工、瓦工和水暖工,而来自河南的多数男性流动人口则从事收旧货、翻砂工和清洁工等,来自山东的男性流动人口热衷于贩运蔬菜等。②多数来自江苏的女性流动人口喜欢做些小买卖或者纺织工、装配工等,而安徽藉的女性流动人口则进入城市家庭担当管家、保姆、家庭清洁和其它服务;一些来自四川和东北的女性流动人口则主要工作在餐饮娱乐业,如餐馆、旅馆、歌舞厅和其它服务业。③来自富裕省区的流动人口则创建他们自己的小公司,而来自相对贫困省区的流动人口则开办地方风味的小餐馆或摆地摊经营地方特色的小买卖。例如,浙江藉流动人口的职业以服装、制鞋、修理钟表、配钥匙、刻图章及其它修理服务为主,而来自福建和广东的移民则开办建材贸易公司,如福建人经营木材生意;广东人经营铝合金、建材等。一些来自新疆和宁夏的流动人口总是开办穆斯林餐馆,而来自西藏和青海的流动人口则摆地摊出售藏药。
3 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动机和意愿
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动机通常是挣钱,预期收入目标一旦达到,大多数仍然选择返回家乡。
3.1 迁移原因: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改善
据北京市、天津市、南京市、廊坊、唐山和昆山2424份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不同地域层次流动人口迁入原因大同小异,在特大城市天津市,城近郊流动人口集聚的4个主要原因是适合本人专业、结婚、 本地生活条件好和原籍地无工作机会;开发区流动人口集聚的4 个主要原因则是工作分配、原籍地无工作机会、本地专业合适和本地收入高;远郊区的4个主要原因分别是本地收入高、原地无工作机会、 本地生活条件好、本地专业合适。北京在城近郊人口流动中则顺次为:适合本人专业、原地无工作机会、结婚和本地生活条件好;在大城市南京市,本地收入高、原地无工作机会、本地生活条件好、本地专业合适为前4 个主要原因。在中等城市,廊坊的4个主要原因分别是想转入城镇户口、 工作分配、原地无工作机会和本地收入高;昆山则为原地无工作机会、本地收入高、本地专业合适和工作分配;而唐山表现为本地收入高、工作分配、本地生活条件好和原地无工作机会(表2)。从总体上看, 追求专业适合、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是流动人口向大中城市集聚的主要原因。
表2
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原因*
Tab.2 Migranting reasons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inChinese large and medium cities
迁移原因
中等城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
廊坊
唐山
昆山
南京
天津
北京
总计(份) 499340238363467517
工作分配 8.82
6.47
5.88
3.31
13.49 3.68
结婚 1.00
0.88
0.42
2.48
7.07
5.42
与家人团聚2.40
0.88
3.78
3.86
2.78
4.64
原地无工作机会8.62
5.00
20.59 14.33 15.42 12.19
原地工作不好 0.40
0.88
6.72
7.44
6.00
0.39
本地收入高7.82
20.59 18.07 33.88 10.92 2.51
本地专业合适 4.41
4.71
12.18 10.19 10.49 13.54
本地生活条件好5.41
5.88
2.94
13.50 7.07
4.84
政治待遇高2.81
1.18
1.26
1.65
0.43
0
想转入城镇户口24.65 0.00
0.84
1.93
1.71
0.77
其它 26.45 23.53 11.34 7.44
11.56 10.44
未答 7.21
30.00 15.97 0.00
13.06 41.58
*资料来源:①天津市资源来源于天津市近郊样本点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开发区样本点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89份;远郊武清杨村样本点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 ②廊坊资料来源于廊坊三个样本点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9份。③昆山资料来源于昆山三个样本点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8份。④南京资料来源于南京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3份(沈道齐,1996)。⑤唐山资料来源于唐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0份。⑥北京资料来源于北京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17份。)(%)
3.2 迁入途径:“盲流”与链式迁移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大城市还是中等城市,“盲流”和链式迁移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迁入途径。其中自主迁移约占40%以上,亲戚帮助和朋友帮助迁移约占总量50%以上(表3), 单位招聘仅占少数。
表3
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入途径*
Tab.3 Immigranting channels for floating popuiation inChinese large and medium cities
迁移途径特大城市 大城市中等城市
北京天津南京廊坊唐山昆山
合计(人)
517 457 288 499 540 238
自主迁移
47.00
46.68
42.36
73.55
70.29
42.86
亲戚帮助
16.83
15.20
36.46
14.43
4.1228.15
朋友帮助
6.3811.13
21.88
3.011.1818.49
其它
1.352.365.214.610.883.36
未答
28.44
24.62
5.904.4123.53
7.14
*资料来源:①天津市资源来源于天津市近郊样本点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 开发区样本点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9份;远郊武清杨村样本点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 ②廊坊资料来源于廊坊三个样本点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9份。③昆山资料来源于昆山三个样本点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8份。④南京资料来源于南京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3份(沈道齐,1996)。⑤唐山资料来源于唐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0份。⑥北京资料来源于北京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17份。)(%)
据南京市流动人口调查, 他们迁来以前大多数没有固定的工作,34%的流动人口由亲戚帮助来南京,40%没有任何人帮助来南京。来南京后的工作主要由亲戚朋友介绍,从事的工作42%属临时工或季节工,35%属合同工,正式工不足1%。在天津,由于城近郊区较难迁入, 迁入后立足也更困难,亲友介绍的链式迁移比重更高。昆山等中等城市也反映了同样的特点,而唐山和廊坊则以自主迁移为主(表4)。
表4 大中城市流动人口工作介绍渠道
Tab.4 Channels of work permission for floating populationin Chinese large and medium cities
迁移途径 大城市中等城市特大城市
南京廊坊唐山昆山天津北京
合计(人)
290 499 340 238 467 517
工作调动
1.721.000.00 0.001.072.90
劳动部门介绍
5.860.200.88 14.29
14.78
4.45
其它部门介绍
3.101.200.29 0.422.572.71
自由劳务市场
10.00
1.4012.943.364.502.71
复员转业
0.340.400.59 0.001.070.77
亲友介绍
41.72
31.26
37.0636.13
33.40
39.65
自己申请
17.59
15.43
22.3516.39
11.56
19.54
单位招聘
11.38
42.48
7.94 23.11
23.13
5.80
其它
8.283.610.00 2.101.716.58
未答
0.003.0117.954.206.21
14.89
*资料来源:①天津市资源来源于天津市近郊样本点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97份;开发区样本点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9份;远郊武清杨村样本点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 ②廊坊资料来源于廊坊三个样本点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9份。③昆山资料来源于昆山三个样本点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8份。④南京资料来源于南京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3份(沈道齐,1996)。⑤唐山资料来源于唐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0份。⑥北京资料来源于北京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17份。)(%)
3.3 二次迁移动机:较高工资和较好工作条件
二次迁移动机是反映大中城市流动人口集聚的重要原因。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大城市,流动人口二次迁移后,经商、饮食业、建筑、装修、市政工程的比重明显上升;在中等城市,二次迁移后,务工的比重上升,矿业城市唐山尤为明显(表5)。 其二次迁移动机为寻找较高工资、较好工作条件的就业岗位。
表5
大中城市流动人口二次迁移动机
Tab.5 Intentions of remigration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职业
北京 天津 南京
迁前
迁后
迁前
迁后
迁前
迁后
务工
12.77 20.31 12.63
24.84 9.82
6.93
经商
8.51
16.44 4.504.50
2.46
20.70
经营疏菜副食
0.77
0.58
1.280.21
1.05
3.28
饮食业 4.64
19.34 4.2812.42 6.67
15.33
家庭服务员(保姆)
0.58
0.77
0.210.43
0.00
4.01
缝纫修理
4.64
3.87
2.787.71
4.91
5.11
建筑装修市政工程
4.06
3.68
10.92
32.76 3.86
16.42
清洁工 0.19
0.00
0.210.00
0.35
1.82
矿工
0.19
0.00
0.860.00
0.00
0.00
宾馆
0.77
0.39
1.280.21
0.70
10.95
机关
3.29
1.35
2.361.93
2.46
1.82
文化娱乐
0.19
1.55
0.640.43
0.35
1.09
采购推销联系业务
0.97
1.93
0.430.43
1.05
2.92
经理
0.39
0.39
0.210.86
0.70
2.19
个体户 7.54
6.38
4.071.93
3.15
7.66
探亲访友
0.97
0.58
0.430.00
1.05
0.00
正在找工作 14.12 0.97
16.92
1.28
19.30 0.36
其它
21.86 12.77 23.77
4.93
42.11 0.00
合计(份)
517517467 467285274
职业
廊坊 昆山 唐山
迁前
迁后
迁前
迁后
迁前
迁后
务工
9.82
46.09 25.63 66.39
36.76 75.88
经商
2.00
1.00
1.68
7.141.47
1.47
经营疏菜副食
1.40
0.20
0.42
2.100.00
0.00
饮食业 12.02 20.84 1.68
0.840.59
2.06
家庭服务员(保姆)
0.20
0.00
0.00
0.000.59
0.29
缝纫修理
0.60
2.81
5.46
1.680.00
0.29
建筑装修市政工程
20.84 20.44 4.20
1.263.24
0.59
清洁工 1.20
0.40
0.00
0.000.00
0.29
矿工
0.00
0.00
0.00
0.000.88
10.88
宾馆
1.00
2.20
0.42
0.000.00
0.00
机关
0.00
0.00
4.62
1.680.00
0.00
文化娱乐
0.40
0.20
1.26
0.000.29
0.29
采购推销联系业务
0.60
0.00
0.00
0.420.00
0.59
经理
0.00
0.00
0.00
0.000.00
0.29
个体户 1.00
2.20
2.94
0.846.29
0.00
探亲访友
0.00
0.00
0.84
0.000.00
0.00
正在找工作 34.87 0.00
18.91 0.426.18
0.00
其它
11.02 2.20
28.15 12.61
30.29 3.53
合计(份)
499499238238 340340
*资料来源:①天津市资源来源于天津市近郊样本点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开发区样本点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9份;远郊武清杨村样本点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②廊坊资料来源于廊坊三个样本点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9份。③昆山资料来源于昆山三个样本点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8份。④南京资料来源于南京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3份(沈道齐,1996)。⑤唐山资料来源于唐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0份。⑥北京资料来源于北京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17份。)(%)
3.4 迁移意愿:暂住后返乡
流动人口的迁移意愿反映了流动人口未来的迁移动向。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国大中城市的流动人口不打算搬迁到城市的人口比重占45%~50%,有迁移到城市意愿的人口比重仅占15%~25%,主要由于住房、工作和家庭照顾等原因(表6)。
表6 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意愿及原因
Tab.6 Immigranting desires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inChinese large and medium cities
迁移意愿 特大城市
大城市
北京天津 南京
总计(人) 517 467
288
打算迁入此地 23.02
25.91 18.75
不 小计 28.63
39.40 17.01
打 满足现流动方式
5.486.59 1.99
算 承包田及家产需照管
2.1211.09 3.98
迁 难打固定工作 4.076.00 2.01
入 家里人多离不开
2.124.20 0.22
此 难解决住房
4.072.55 3.09
地 难解决口粮
0.360.30 0.66
及 乡下居住条件好
4.954.04 1.11
原 希望迁别地
2.480.90 1.11
因 其它 2.823.74 3.75
未答或未定
48.35
34.69 64.42
迁移意愿 中等城市
廊坊唐山昆山
总计(人) 499 340 238
打算迁入此地 15.83
4.7123.95
不 小计 66.53
64.12
47.48
打 满足现流动方式1.2713.52
5.88
算 承包田及家产需照管4.1437.42
0.78
迁 难打固定工作 10.03
2.435.49
入 家里人多离不开3.342.771.78
此 难解决住房9.551.399.02
地 难解决口粮2.871.040.78
及 乡下居住条件好3.021.046.67
原 希望迁别地0.640.702.35
因 其它 31.67
3.8215.31
未答或未定17.64
31.17
28.57
*资料来源:①天津市资源来源于天津市近郊样本点发放问卷3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开发区样本点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9份;远郊武清杨村样本点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②廊坊资料来源于廊坊三个样本点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9份。③昆山资料来源于昆山三个样本点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8份。④南京资料来源于南京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3份(沈道齐,1996)。⑤唐山资料来源于唐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0份。⑥北京资料来源于北京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17份。)(%)
4 结论
综上研究与分析,不难得出我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具有如下一般规律:
(1)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大中城市的时期, 大中城市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城市流动人口机械增长迅速;
(2)大中城市流动人口具有就近、就城、就富迁移倾向, 家庭式流动成为新的流动方式;
(3)由于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摆动人口成为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一大特色;
(4)大中城市流动人口以务工经商为主,本地工趋向管理、 三产行业,外地工趋向一、二产行业,以从事简单的、不稳定的、临时的、无保障的、无技术和低工资的工作岗位为主体;
(5 )大中城市流动人口具有明显的移民集团和自然区间的社会劳动分工特色;
(6)从总体上看,追求专业适合、 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是流动人口向大中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链式迁移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迁入途径。在大城市,流动人口二次迁移后,经商等三产行业的比重上升:在中等城市务工等二产行业的比重上升。
来稿日期:1997—11—20;收到修改稿日期:1998—07—18